当前位置:

全媒体格局下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来源:朱美娟 作者:朱美娟 编辑:redcloud 2019-07-03 09:49:53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灾情牵动民心,相关话题迅速引爆舆论场。




  在这次地震的舆论引导过程中,各级政府遵循全媒体格局下信息传播及舆论引导的规律,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并使之与传统媒体形成强大的宣传报道合力,信息报道高效及时、清晰全面、温情感人,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良好氛围。


  主流媒体密集发声 掌握主动权

  自然灾害事件突发时,事实真相一时不明,舆论活跃,公众急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情况、处置措施等方面信息。有关部门把握好时机,利用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地对外传达信息,可掌握引导的主动权。

  首先,及时报道、持续报道,传播真实的地震灾情信息。

  此次地震抢险救灾报道中,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红星新闻等当地媒体,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媒体,对地震伤亡情况、救援工作进展、最新救灾应急措施以及未来的天气状况等进行持续跟踪报道,回应公众对灾区情况的关切,稳定社会情绪。

  6月17日23时7分,@人民日报发布标题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的微博,这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3时6分)地震级别后发布的媒体信息,截至6月24日,转发量近191万次。之后,人民网最早推出了滚动播报,实时更新长宁县地震相关新闻。

  地震发生10小时后,人民网发布稿件《速记:宜宾6级地震 星夜救援10小时!》,以“时间轴”的形式详尽地记录了地震后10小时的灾情与救援情况,并被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首页推荐。

  新华社客户端6月18日发文称,四川省军区连夜组织民兵紧急在灾区抗震救灾,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民兵1800余人参与现场救援、灾情排查和警戒执勤等任务。

  其次,发布权威信息,铲除灾后谣言。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通讯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信息核实难度加大,加之一些自媒体“把关人”的缺位,为谣言滋生提供了空间。谣言迅速扩散,对权威信息和正面宣传造成冲击,舆论引导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因而,灾害发生后的谣言治理还需响鼓重槌。官方应及时辟谣,并对谣言制造和传播者进行严肃处理。

  这次地震发生后,多个微信群、“朋友圈”疯传一些虚假信息、照片等,影响社会秩序,引发恐慌情绪。@四川公安、@宜宾交警等积极回应,主动出击,进行辟谣,杜绝了恐慌情绪发酵,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例如,6月18日0时13分,四川手机报通过官方微博辟谣:四川手机报严正声明,网上流传的“今日20时55分,宜宾长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预计6月18日3时12分将会有更大地震发生,预计地震级别为7.6级”是谣言,请勿信谣传谣!

  与此同时,通过充分的权威新闻供给,能压缩谣言传播和扩大的空间。地震发生后,四川多部门各司其职、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发布受灾地区的最新交通、天气、应急抢险等情况并持续更新,彻夜发布最新救援信息。@四川消防、@四川交警、@宜宾公安等,数十小时救援信息不断,让群众在最短时间获得最新消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谣言传播的机会。


  运用新媒体形式和方法进行报道

  灾情发生后,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速、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优势,利用多种表达形式,及时将最权威、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展现在社会面前,可满足公众对事实与政府行为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方方面面的信任程度。

  一方面,政务新媒体第一时间通报地震灾情。

  在此次地震灾害处置中,有关部门抓住了公众习惯使用微博参与互动的特征,通过灵活便捷的政务微博及时发声,公布地震灾情,成功搭建起相互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开辟了引导网上舆论的重要阵地。

  交通、应急、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的政务微博,均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由中央至地方,上通下达,高效一体,形成高效全面的“应急网络”。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政务微博@宜宾发布于6月17日23时3分(地震发生8分钟后)发博文称,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附近(北纬28.39度,东经104.94度)发生5.8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据新浪微热点应用“微热点”统计,截至18日10时20分,全国共有4226个政务微博发布了15524条相关微博,其中四川省政务微博参与度最高,共发布了4850条微博。

  另一方面,直播、视频齐上阵,保障信息传播的时效。通过视频形式传递地震情况,可以保证信息传输更加快速、直观与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要求的“时度效”;同时,视频直播的表达形式直击抗震救灾一线,震撼人心的现场镜头,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汇聚众志成城的强大正能量。

  6月17日23时11分,央视新闻客户端开始对抗震救灾进行直播。23时27分,央视记者发布了现场图片和视频,对震时、震后、预警等情况进行展示。红星新闻在6月17日23时34分开通“灾区现场”“视频直击”“直播连线”等专题报道板块。人民日报的“人民直播”、凤凰网的“风直播”也都对灾后现场进行直播。震后11小时,@四川省地震局推出了1组7张震中双河镇的航拍图,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的现状一目了然。

  @长宁发布、@珙县发布 通过短视频的形式,直击两个受灾最严重地区的情况。此外,长宁县级融媒体中心也积极介入报道,取得良好效果,新华社直播采用了其航拍的视频。


  多种形式讲述温情感人故事 抚慰民众心理

  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挖掘并报道由文字、图片、视频勾勒的暖心故事,可以在社会上传递危难时刻温暖人心的大爱。一则凝聚人心与力量,二则吸引舆论关注,使公众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正能量的信息上,引导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次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写道:“别怕,我们来了。”



  短短几个字,却无比暖心,截至6月24日,该微博获4.7万点赞,转发接近1万次,并有7000多条评论。如网民评论道,“虽然不在四川,但是听到这句话还是鼻头一酸;愿平安”“英雄不再无名,向英雄们致敬”“愿所有救援人员包括人民子弟兵和消防救援人员注意安全,一个都不能少,平安归来”等。

  《人民日报》文章《宜宾地震牵动着网友们的心》称,一位15岁的女孩躺在病床上,她的伯伯、伯娘、7岁小弟在宜宾地震中都不幸遇难。女孩哽咽着说:“如果没有救援人员,我可能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这一报道感动了无数网民。

  网络流传的另一段自媒体视频中,本已带着两名家属逃出屋外的包工头李中全,冒着余震危险返回屋中寻找一名女工友。一片漆黑之中,他点着打火机,发现被压在近百斤水泥板下满身是血的工友,只能徒手施救,和一名热心司机将她载往当地医院。

  


  李中全和工友


  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发布的一张照片让网民瞬间泪目。凌晨1时,在震中长宁县双河镇,官兵们跑步赶往双河镇双河社区西街一民房坍塌点,徒手爬上摇晃的废墟,将一位80余岁的老人一步步慢慢抱离危险区。




  全媒体时代,在自然灾害事件的舆论引导过程中,一方面,传统媒体以严谨、规范的发布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引导正确的舆情方向;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作为政务信息发布的新形式,在表现方式、及时性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要深入把握好新媒体的应用,加强政务微博和客户端的建设。

  此外,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无论信息科技多发达,舆论引导最终面向的还是拥有丰富感情的人。在组织信息传播时,要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增添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构建有温度的舆论场,发挥最大的舆论引导力。

来源:朱美娟

作者:朱美娟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