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评 | 中金黄金的情况说明,少了黄金一样的责任心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夏熊飞 2025-07-24 21:43:21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金.png


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说明公告。

文|张瑜

7月24日早间,针对6名大学生在选矿厂参观学习过程中遇难一事,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回应。然而,这份情况说明公告的发布,如同在舆论大火上洒下了一把助燃剂,引发了更多的批评与质疑。何以如此?

“溺亡”用语不当

情况说明的开篇,简要介绍了事故经过。其中提到,6名大学生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

然而,诚如媒体所披露的,浮选槽内的介质不是水,而是由磨碎的矿石粉末、水与浮选药剂混合形成的矿浆。其密度远高于水,如泥浆般黏稠,人体下坠后迅速沉底,挣扎时矿浆就会附着口鼻堵塞呼吸道。

而且,矿浆还含有氢氧化钠(强碱)等腐蚀性药剂,呛入后会严重灼伤人的呼吸道和肺部,加速窒息。此外,槽中还有高速旋转的叶轮,掉下去的人还可能被其击中,造成肢体骨折或撕裂。

行外人并不了解这些,但涉事公司恐怕知晓。对于6位大学生之死,情况说明中仍旧使用了“溺亡”一词,那么,舆论的解读或许就只有一种——刻意淡化事故的惨烈程度。

“认错”表态缺失

接下来,情况说明披露了涉事公司在事发后的应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公司将充分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相关情况请关注公司在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发布的信息。”

乍一看,涉事公司迅速、合规、积极地作出了处置。然而,字字句句细读下来,又给人置身事外的冷漠观感,仿佛这起事故只是一场意外,涉事公司方面并无任何过错。

要知道,“格栅板脱落”背后,必然有着安全防范上的疏漏。无论具体原因何在,涉事公司都有着无可回避的责任。面对死伤者及其家属,面对关心此事的大众,涉事公司岂能缺少“认错”表态?

遗憾的是,在整份情况说明里,没有哪怕只字片语提及企业自身的过失;没有一句担责的表述,没有任何关于追责的安排。

“致歉”方向错位

情况说明末尾,涉事公司“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哀悼、慰问,自然不能少。道歉,更不能缺失。并且,从常理上来说,在排序上,道歉应当是第一步;对于死伤者及其家属的道歉,应当是第一步。

然而,情况说明中并非如此——遇难者首先获得了“沉痛哀悼”;随之,伤者和遇难者家属得到了“诚挚慰问”;最后才“露脸”的“歉意”,却给了抽象的“社会影响”。

涉事企业的确道歉了。但那6位丧命的大学生,他们的家人,真的获得了道歉吗?企业方眼里所看到、所在乎的,究竟是具体的生命悲剧,还是事故所造成的舆论反应?

黄金般的责任心不能少

从使用“溺亡”一词淡化事故的惨烈程度,到通篇只字未提企业自身过失,再到将歉意指向“社会影响”而非直接面对死者和家属,这份情况说明贯穿始终的都是对责任的回避。

俗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这份缺乏担当意识的情况说明,究竟是一时疏忽所致,还是习惯性的应对思维使然?

无论如何,需要强调的是,在关乎人命的安全事项上,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缺少黄金一般的责任心。当然,这不能寄希望于企业自觉,而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

据报道,目前,针对6名大学生遇难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在履行程序,将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

诚挚期待,真相得以完整还原,责任得到严肃追究,教训被真正吸取,制度由此更加完善,安全防线不再失守。唯其如此,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也才更有底气说出那一句:“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夏熊飞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941/68/151534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