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京“2·23”居民楼火灾事故再敲安全警钟

来源:红网 作者:肖权洋 编辑:白杨波 2024-02-26 17:57:24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24日凌晨,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23”居民楼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增至15人,另有44人在院接受治疗。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称,火灾为明尚西苑小区6号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导致,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事故发生后,超11个相关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其中#南京一小区火灾15人遇难44人受伤#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合计阅读量超8亿次,讨论数超4万条。

图片1.png


(影响力指数:☆☆☆☆☆)

传播信息量大引发全网关注。据红网舆情中心大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15时,南京“2·23”居民楼火灾事故全网发文总量10.36亿,引发互动声量1.38亿,影响力值更是高达290.58亿。

图片3.png


(媒体级别分布图及信息量)

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围绕事故发生原因、火灾情况等展开报道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有关涉事物业、相关部门追责,禁止电动车入楼充电呼声高涨;安全隐患“几度曝光不改正”批评泛起;涉消防设施、火灾隐患投诉涌现。

本次事故为何伤亡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不断出台公共政策,电动自行车、电瓶车等不能“进楼入户”“人车同屋”,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眼下,基于很多小区都会设置首层架空层,一些住户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纷纷将电动车、电瓶车集中放在架空层,甚至进行充电,那么本次事故为何伤亡严重?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刊文《江苏南京住宅火灾为何伤亡严重?电动车引发的火灾有多可怕?》,一是火灾发生后,烟火沿建筑内部的天井向上蔓延,这导致多个家庭户内发生火灾或进烟;二是凌晨四点多火灾发生,人员都在睡觉,发现火灾时间晚;三是由于多处起火,烟进入楼梯间,人员在疏散逃生时遭遇浓烟,导致伤亡。且由于架空层往往没有任何消防设置和排烟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舆论监督需妥善对待

如此重大伤亡火灾事故,那么多家庭遭受无妄之灾,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心痛。与此同时,又获知令人愤慨的消息,据九派新闻报道,三年多以来,南京本地媒体至少两次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明尚西苑小区电动车火灾隐患问题。如当地相关部门和物业,以及停放电动车的居民,能及时警醒,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迅速采取行动整改安全隐患,或许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传媒研究刊文《三年前,媒体这样报道南京火灾小区……》,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若能在问题面前主动“接招”,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舆论监督会成为推动工作改进的契机和助力,相关部门敢于面对、立行立改的态度也更容易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健全电动车产业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根据目前初步通报,南京此次火灾事故为小区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是不是由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还需要消防部门的权威勘测、认定,但进一步提高电池质量安全标准和入市门槛,尽量保证“不起火”,无疑是一个较为妥帖的选择。新京报刊文《减少电动车起火,抬高电池入市门槛很关键》,呼吁抬高电动车行业门槛、让相对少量的电动车生产商对电池质量集中承担更高的责任,从源头减少电动自行车失火风险,同时,也要把电动车非法改装行为管住,切实封堵安全漏洞。

加快“全链条”管理

此次火灾表明,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不能停留在社区物业粗放式的管理以及网友发帖报料式的监督。光明网刊文《湖南发布紧急通知!事关电动自行车!》,报道湖南要求全面加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群防群治等措施,并发布《防范电动自行车棚火灾事故七项措施(试行)》,提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七个严禁”。澎湃新闻刊文《南京小区火灾追问:为何会突然烧到二三十层?》,呼吁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要实行“全链条”管理,包括集中充电场所的防火分隔、早期火灾探测的加强、灭火设施的完善、建立对舆论监督的回应机制、以及“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的消防隐患排查和整改等。

值得提及的是,在各地认真汲取事故教训、积极整改之际,也不能简单对电动车充电“一禁了之”。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交通工具,充电亦是民生需求,生活还得继续,民众充电的需求不会因为禁令而消失。各地应结合居民区实际情况,筹建电动自行车棚和智能充电装置,落实集中存放和集中充电,在公共空间设置防爆充电柜等措施,并对居民开展更多的消防培训教育服务,以最大限度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肖权洋

编辑: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846/60/135623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