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情观察:不叠被子罚10元,“为你好”缘何惹众怒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白杨波 2023-11-17 09:04:41
时刻新闻
—分享—

被子未叠放罚款10元,碗筷不洗罚款10元,蹲地用餐罚款20元。近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一份加盖了村委会公章的《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人居环境罚款标准》在网上流传。

关键词云.png

(关键词云。)

多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百度等平台热搜榜,央广网、红网、澎湃新闻等大量主流媒体也纷纷刊文予以报道或评论,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不叠被子罚10元 影响力值.png

(影响力指数:☆☆☆)

网络传播情况

全网信息总量较大。据红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12时,网上相关信息总量达2.59万条,平均传播速度为291.49条/小时。其中,敏感信息2.51万余条,占比高达96.64%。

不叠被子罚10元 发文总量.png

(舆论敏感指数:☆☆☆☆)

互动声量中等偏低。相关信息转发数为5.24万,评论数为16.61万,阅读数399.67万,在热门事件中互动声量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媒体级别.png

(舆论压力指数:☆☆☆☆)

媒体评论火力凶猛。央广网、新京报、红网、澎湃新闻等大量主流媒体跟进评论,数量密集、言辞犀利,助推了事件的持续走热。

“为你好”缘何惹众怒

“人居环境整治是有相关要求的,每天督促环境卫生,让村民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如果环境卫生太脏了,必须有强行的标准。”

根据当地回应来看,出台罚款标准的初衷是为村民营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这本是好心为什么却办了“坏事”,为了村民好缘何却惹得全网众怒呢?

村委会罚款,“无权”也任性。央广网评论文章《“家中碗筷不洗罚款10元”,谁给的罚款权?》直指问题要害称,如此入室检查、罚款,不仅会侵犯村民隐私权,还可能涉嫌违法执法。面向村民罚款,兹事体大,不可草率。受行政处罚法的严格限制,不是谁都有权罚,更不能想罚就罚。正如专业人士所言,无论是村委会,还是镇政府,都无权作出这样的处罚规定、制定这般处罚标准。红网评论文章对此深表认同,称基层工作人员动辄制定“惩罚”并强制推行,根本是权力边界模糊、法律意识淡薄。如此权力任性,会造成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困扰、权利的侵犯。

管理应有边界感,手不该伸太长。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评论认为,村里搞环境卫生没错,但不应该搞到村民家里去,应明确公私边界,这种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无疑是走偏了,实际上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给群众留下不良观感。改善人居环境,应把“人”摆在第一位,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人”。乱罚款、乱检查不仅不利于环境整治,也容易招致群众怨言,损害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一罚了之,是种基层懒政。荔枝新闻评论文章表示,遇到整治效果不佳就“病急乱投医”,采取不合法的罚款行为,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只会加剧意见冲突,损害村民权益,将农村建设搞得一团糟。

好事如何真正办好

“为你好”怎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可,而不只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甚至引发矛盾对立?

用心用情用力投入。澎湃新闻评论文章认为,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和移风易俗的大方向,也要以更大耐心去体察、理解和包容,尊重部分群众的选择。政府部门、基层组织要多换位思考,而不是大包大揽、这管那管,更不能一言不合就罚款。

遏制有权任性冲动。就如红网《蹲地用餐将被罚款?权力任性当休矣》所言,遏制权力任性需要自“治”,更需要外“审”。在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的进程中,权力任性是痛点,是必须治理的痼疾。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提高法律意识,明确权力的边界。积极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改变粗暴的“以罚代管”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合法性审查必不可少。

以奖代罚正向激励。乡村治理、移风易俗也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一纸罚款标准是很难实现的。与其寄希望于通过罚款来一蹴而就,不如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加强奖励表彰等措施实现正向激励,如此既可免于陷入舆论旋涡的风险,也能和村民“统一战线”,凝聚力量更好开展工作。

(红网舆情中心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755/50/132671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