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媒体频频互撕:“洗稿”者将成“过街老鼠”

来源: 杨蓝 作者: 杨蓝 编辑:redcloud 2019-08-01 09:32:50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5日,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发表题为《兽爷,洗稿界的耻辱》一文,直指微信公众号“兽楼处”的文章《我们与恶的距离》涉嫌严重“洗稿”。据悉,《我们与恶的距离》全文2498字,“10大处,26小处涉嫌“洗稿”。仅有696个字称得上原创或有‘自我风格转述’,篇幅只占全文的27.8%”。目前,该文已被微信平台以“此内容被投诉且经审核涉嫌侵权”删除。




  “洗稿”就是把别人的原创文章拿来,改头换面,包装成自己写的文章,冒充原创。事实上,这不是第一起自媒体账号“洗稿”引发的舆情。自2017年起,相关讨论便愈演愈烈,行业如何自净,有关部门如何监管均是热议的焦点。此次事件,再次将有关自媒体账号“洗稿”的争议拉回舆论场。


  自媒体账号“洗稿”

  最近一次关于自媒体账号“洗稿”的论战发生在今年1月。财新网记者王和岩、财新传媒主编凌华薇先后发声,谴责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1月12日所发表的《干柴劣火》一文涉嫌“洗稿”,是无成本“照搬”发表在财新的、需要付费阅读的报道。




  “呦呦鹿鸣”负责人黄志杰表示,财新网的报道与其他信息源的报道一样,都只是《甘柴劣火》的一部分事实支撑。并且,很多信息源的报道都在财新网之前。而凌华薇指出,《甘柴劣火》1.31万字,全文23.7%来自财新;第三节95%的内容、第四节90%的内容和第五节30%的内容全部抄自财新的独家报道。

  对此,黄志杰回应称,财新网提供了一部分事实,但是不等于其可以垄断新闻事实的传播。而且,该文是一种独家叙事,讲述的并非新闻,而是媒体与党政系统持续的冲突,这是“呦呦鹿鸣”的独家发现。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甘柴劣火》是一种高级“洗稿”,是依据多家媒体报道材料的“再创作”,有新意,但不属于“新闻原创”。经此一役,“呦呦鹿鸣”被取消“原创标识功能”,即其之后发表的稿件不可再标注“原创”。

  时间往前推一年,2018年1月,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发布文章《这个事我忍了很久了,今天一定要说一下子》,直指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等自媒体账号“洗稿”。

  



  文章发出后,“周冲的影像声色”以《关于六神磊磊质疑本号签约作者抄袭“洗稿”一事的相关解释及法律申明》为题的文章回应称,“尊重原创,反对抄袭”,还表示将走法律程序维权。

  随后,“六神磊磊”再度发布文章《今儿就从头彻底扒一下周冲,看是什么成色》,多角度地论证其常年“洗稿”、盗用插图且态度恶劣,并表示“遇上了我,算是你2018年第一场雪”。

  之后,“周冲的影像声色”发布《面对漫天非议,我愿接受所有合理批评》一文,承认“六神磊磊”所指“有些是真,有些是假,有些是误会”,以后“会带上镣铐跳舞,更加谨慎,更加战战兢兢”。但是“六神磊磊”并不接受,再次发布文章《周冲,我才有的一丝不忍,瞬间烟消云散》,指责其狡辩。

  当年,双方你来我往,引发网络围观的同时,也让自媒体野蛮生长时代的行业潜规则——“洗稿”,走到了台前。


  聚焦“洗稿”产业链

  经过网络多番论战,舆论对自媒体账号“洗稿”现象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涉及相关话题的新闻屡见报端。随着报道深入,浮现在公众眼前的不再仅限个人号之间的“洗稿”争议,还有一些以此为生的产业链也逐渐为公众熟知。

  2018年11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有记者在一些专门“洗稿”的网站上,复制一段高中课文,点击屏幕上的“生成伪原创”,1秒钟之内,“洗稿”就能被网站自动完成。将原文与“伪原创”对比发现,短短120多字的段落,有14处被替换成了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人表示,这样一来,抄袭的行为就更加隐蔽,不仅原作者更难发现,还能绕过一些平台审核机制。

  2018年8月,央视网报道,在一些自媒体培训班,培训老师为了吸引学员报名交费,每天公开课教学员们一些小“套路”,而套路之一就是多快好省地作出“伪原创”视频。据披露,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搬运直播视频——从直播平台上翻录直播视频,然后去掉音频,再加个片头片尾,简单包装一下就可以了。“找已有视频搬运过来,总能在网上找到痕迹,但是直播内容是很难在网上找到的。找直播内容的时候,不要选择十几万粉丝的大号主播,因为可能被他粉丝喷,甚至还可能受到版权的投诉。要找小主播,没人关注。”

  2018年4月,正义网报道,在淘宝有网店公开售卖“洗稿”软件套餐,一套最高价格仅48元。其中包括自媒体爆款文采集工具、自媒体爆款文原创工具、文章原创度检测工具以及图片伪原创工具等。据悉,该软件采集相关文章后,会对选定内容进行“伪原创”编辑、原创度检测通过后,一篇“新”文章就产生了。

  媒体的集中曝光,再度引起网民聚焦。舆论呼吁,有关部门应对自媒体账号“洗稿”乱象进行整治。然而,鉴于打法律擦边球的“洗稿”主体过多,有人建议,或许可以从平台方面着手。

  2018年8月9日,《人民日报》发布《让网上“剪刀手”无处可藏》指出,保护原创、打击“洗稿”,平台应尽其责。与此同时,有专家担忧,责任过度压在平台身上,整治效果不会太明显。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指出,有人在某一平台上“洗稿”,或发表“洗稿”的作品,点击量动辄“10万+”。对平台来说,直接带来的是热闹、人气、流量,而这些均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诉求。有核心诉求就会动摇平台打假的决心。平台和平台之间都存在竞争,打假力度加大,既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要把一些能带来流量的内容赶走,对平台来说会得不偿失。因此,还需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整治。

  8月10日,《检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明确规制措施,让剪刀手为“洗稿”担责》指出,相关部门也有责任给具体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导。


  行业自治助力惩戒“洗稿”

  事实上,早在2018年7月,国家版权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就联合启动“剑网2018”专项行动,对未经许可转载新闻作品和未经许可摘编整合、歪曲篡改新闻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坚决整治自媒体账号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重点打击。至此,整治“洗稿”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

  至于炮制“洗稿”文章的产业链和相关软件,业内人士表示,此类软件一般都会建立存储大量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的软件素材库,而这种使用通常也是没有获得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的。“洗稿”软件开发及销售者,在未得到相关作品权利人授权的情形下,将此软件售卖,会涉嫌侵犯他人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主动对网络上售卖“洗稿”软件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结合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可以对其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当下,一些主要平台也已开始在保护原创工作上发力。比如,微信推出“洗稿”评议制度,邀请相关专家成立‘洗稿’投诉合议小组”,一旦用户投诉“洗稿”,而小组合议确认,账号将受到相应惩罚。

  此次位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兽楼处”涉嫌“洗稿”,再次给行业敲响警钟。尽管各部门以及主要平台对整治“洗稿”重视度一再提升,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依旧有人铤而走险。近年来,一再发生的行业内部的自媒体账号之间的对决或许能给行业以启示——行业自治应成为整治“洗稿”现象的一个补充,通过同行的举报加专业评定,进一步压缩“洗稿”账号的生存空间。诚如“三表龙门阵”文章所说:“同行评议,努力自净,保持与恶的距离,也应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

  “洗稿”者为了利益一味走偏,在同行眼中,应该有共识——就算不能直接追究“洗稿”者的法律责任,让其在“江湖”中声名扫地,也是很有力的惩罚。此次“兽楼处”所发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被快速删除,即有媒体评论,说明保护原创、抵制“洗稿”越来越成为业界共识后,靠抄袭、“洗稿”来收获流量的路,已经越来越窄了。

来源: 杨蓝

作者: 杨蓝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