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情回应如何发挥作用:三个要点需记牢!

来源:指享科技 作者:指享科技 编辑:redcloud 2019-06-13 10:43:19
时刻新闻
—分享—

  每起舆情事件爆发过后,随之而来的一定是与之相关的回应,可通过这些舆情回应,我们也不难看出它们的差别之大。

  有的涉事主体在回应后,大大改善了公众对它态度,公众形象也得以稳固;但有的涉事主体却因一份回应把情况变得更糟......

  当出现舆情危机时,涉事主体的回应是解决问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事态的走向。

  那么如何回应才能奏效?

  具备哪些要素的舆情回应才是一份让公众满意的回应?

  接下来不妨接收一下那些关于舆情回应的干货吧。


  NO1 多点干货少些套路

  化解舆情,官方坦诚公布事实真相是舆情处置的不二法门。

  抓住舆情要点,直面问题关键,回应舆论关切,让回应内容“有营养”“有价值”,才有可能获得舆论理解与支持。

  例如陕西米脂发生袭击学生事件发生后,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米脂发布当晚三次微博通报,介绍学生伤亡及救治情况。县公安局官方微博@米脂公安当晚也通报案件初步调查结果,其中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等细节。




  虽然通报篇幅均不长,但句句命中要点,持续通报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网民情绪得到了有效疏导,最大程度减轻了次生舆情发生,涉事主体的舆情处置能力得到舆论赞赏。


  NO2 将心比心同频共振

  舆情应对中,与公众产生“共情”是引导舆情的“良方”。

  有些事件不仅使当事人利益受到了损害,还会让公众产生恐慌情绪。需要涉事方站在公众角度体会其同理心,围绕公众担忧,在回应中及时公布后续处置结果、整改方案等,化解公众焦虑情绪,以期寻求情感共鸣。

  例如贵州清镇市政府在回应城区部分学生“疑似食物不良反应”事件时,将学生紧急送医、安抚家长情绪放在首位,并在一系列处置问责之后,表示将“对学生全面开展家访,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倾听家长诉求”。

  当地政府在舆情处置时将心比心,真诚呼应朴素的公共情感,精准纾解网民情绪,得到了多方认可。


  NO3 话语生动把握分寸

  面对舆情事件,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涉事主体回应的首选渠道。回应方若能在遵循舆情处置的基本原则,使用贴合生活化的语言风格,与公众平等互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去年有网民在微博发帖称,自家养的狗被链子绞住大腿,向当地消防求助,接线员多次声明“只救人不救猫狗”,并挂断电话。

  随后,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回应称,应急救援资源有限,并表示当时该地区突发火情,有数个排队电话进来,接警员不得已挂断了电话,并附上“有时候男朋友单方面挂断电话,不要气嘟嘟,可能他真的很忙”的幽默话语,获得回应“机智”的称赞。




  在网络舆论场,“直觉加工”仍是一些网民表达诉求的首选。某一舆论话题只要触及公众群体心理,即能形成舆论共振,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民众不理解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容易把一些治理措施视为美好生活的制度性阻碍。

  其实,当涉事主体站在公众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时,一个奏效的舆情回应也就成形了。

  公众不是麻木的机器,他们有感情有态度,他们能用心衡量你回应中每一字句,所以在做舆情回应时要牢记多一份真诚少一点敷衍,多一份温度少一点冷淡,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狂妄。

  总而言之,涉事主体若能把握住公众情感痛点,与舆论达成同频共振,那么将会对舆情引导与处置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指享科技

作者:指享科技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