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舆情业务发展,这3方面成为关键要素!

来源: 网络传播杂志 作者: 网络传播杂志 编辑:redcloud 2019-05-24 16:46:07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舆情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舆情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意、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社会对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等舆情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网络舆情行业现状如何?如何应对痛点?哪些关键要素决定网络舆情业务的发展?来看梳理!

  网络舆情行业现状

  1、舆情业务不断扩展

  现如今,众多国内新闻网站都开了“舆情频道”,网上舆情信息这项业务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人民网、新华网等舆情行业领先者不断将舆情业务向外延伸。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舆情分析师培训的基础上,还在人民网“慕课”平台上开设了关于舆情课程的网上视频教学,部分免费课程还登陆了“学习强国”APP。新华网舆情中心则利用“新华云智”公众号推广会员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逐步成为众多舆情单位的标配。比如: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

  新华网舆情中心“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炫知传播力服务平台”

  据观察,人民网、新华网这类中央网站的优势明显,其舆情模式较难复制,大部分地方新闻网站所开设的舆情业务基本还停留在网上舆情信息服务方面。


  2、打造核心产品,建立品牌价值

  伴随客户对舆情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市场对于舆情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简单资料汇集型的舆情报告已经很难赢得客户,遵循网络舆论背景和新媒体传播规律,为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机构提供“怎么做”的专业建议变得越来越重要。

  东方网着力打造了一份舆情产品《今日网情》,并以此作为核心舆情产品,逐渐展现出东方网的舆情信息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东方网不断拓展地缘优势,为上海市多个机构提供专属的舆情信息服务。每一个舆情项目都有专人负责跟踪维护,建立微信群等沟通机制,及时处理客户需求。面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东方网研发了日报、周报、不定期专报等多种形式的舆情产品。经过多年的舆情服务的积累,逐渐构筑了东方网的舆情品牌形象。


  网络舆情应对的两大痛点

  1、网络舆情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尽管网民比重在不断扩大,但网民仍只是民众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的网民都会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网上舆情只能视作整个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自媒体时代,网上舆情具有很强的感性色彩。一些自媒体的言论缺乏理性,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甚至有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同时,网民的情绪还会互相感染和影响。这种情况导致网上舆情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意见。

  2、舆情从业者困境

  第一,一个好的舆情编辑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长时间的积累。

  以一份完整的舆情报告为例,其主要由舆情发现、舆情编写、舆情分析、舆情研判等部分组成。其中,舆情信息的发现与编写需要舆情编辑具有软件操作、新闻洞察、新闻写作等技能;舆情分析用到了心理学、统计学;研判更是需要舆情编辑有长期相关经验的积累。

  第二,舆情编辑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网上舆情具有时效性,舆情编辑是24小时待命。只要出现重大舆情,舆情工作团队就要马上行动起来。网上舆情五花八门,客户要求也是各式各样,比如对于事件快报、各方观点、定量分析、舆情研判等情况,舆情工作者都要一一应对。

  第三,新入职的舆情编辑大多缺乏相关专业基础,只能通过舆情工作进行锻炼成长。

  舆情工作具有特殊性质,比较强调默默无闻,使得基层舆情编辑职业获得感不强,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也很大。此外,基层舆情工作者的待遇不高也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瓶颈。


  网络舆情应对的痛点怎么破?

  1、强化舆情意识

  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接触发现,有不少客户对网络舆情的认识不够充分,他们往往将舆情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急就章”式的公关手段,甚至有人简单地认为把舆情工作包出去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埋下诸多隐患。由于工作人员舆情意识不足而引发的负面案例数不胜数。因此,进一步增强舆情意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尤为重要。

  2、打通线上应对与线下处置

  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形成并扩散,很大程度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相关机构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并不断更新信息,让网民了解真相,网民就不会胡乱猜想。如果在网络舆论面前缺席、失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将会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无论何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实体工作的处置上,而在实际网络舆情工作当中,线上与线下基本呈现出脱节的状态,线下处置很难与线上应对形成同步呼应。一些负面舆情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平息,还是在于其线下实际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甚至还有不合法的情况,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如何打通线上舆情应对和线下事件处置,成为亟待重视的问题。


  网络舆情业务发展的3大关键要素

  舆情工作关键在于基础建设,以下这三方面将成为决定网络舆情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

  1、舆情资料

  舆情业务开展需要有原始舆情资料库作为支撑,一些主流社交平台的数据将成为“香馍馍”,垄断原始舆情资料会成为今后舆情业务的重要优势。

  2、舆情案例

  舆情案例库为舆情的二次开发提供保障。

  3、舆情人才

  舆情人才将越来越受到业界瞩目,一个优秀的舆情人才往往会给舆情业务带来决定性影响。


  案例分享

  重大舆情,持续关注!

  2018年5月,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在网上引发各界关注。此舆情时间跨度大,影响面广。对此,东方网舆情编辑部门进行了持续跟踪、收集及研判,撰写了多篇网上舆情材料。

  危机事件,迅速反应!

  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东方网舆情团队于3月22日刊发舆情稿件《盐城一化工企业发生爆炸 目前最需关注有毒物泄漏》。此外,还跟进后续发展,刊发了多篇稿件,如:《响水爆炸事故罪莫大焉 安全生产不能只上墙不走心》《环保志愿者遭调查已获自由 因“寻衅滋事”被响水警方传唤》。

  东方网舆情团队还向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报送了一份《舆情专报: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引关注》的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直观的图表,为盐城市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份网上参考。

  了解社交动态,助力新闻宣传。

  3月20日,一则上海“轨交2号线爆炸”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东方网记者通过采访上海地铁及轨交公安获悉,“2号线车厢内的确出现烟雾,但并非网传的‘爆炸’”。事后报道证实为“2号线突发接触网跳闸事件”。

  经检索,舆情编辑团队发现此报道在网上属于首发,并建议东方网“两微”部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送。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相关谣言得到了有效澄清,舆情也随之化解,相关微博在网上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来源: 网络传播杂志

作者: 网络传播杂志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