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歌案:“群情激愤”是不是“正义的呼唤”?

来源: 政法舆情研究组 作者: 政法舆情研究组 编辑:redcloud 2017-11-17 16:38:1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11月9日,随着《新京报》旗下栏目《局面》发布中国女留学生江歌日本遇害案专访视频,该案重掀舆论风暴。犯罪嫌疑人陈世锋能否回国伏法、作为陈世锋前女友和江歌室友的刘鑫,需承担怎样的法律与道德责任,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


  个案“微热度”已超18亿,融媒体传播再现话题引导力

  11月9日,《新京报》旗下栏目《局面》,在其官微上连续发布25条江歌案专访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7亿,助推舆情达到高峰。传统媒体借力融媒体方式,将传播的广泛性与报道的深度性相结合,再次彰显了议程设置的强大能力。

  此前,该案还经历了两次舆情高峰:

  2016年11月,江歌遇害后,境内外媒体纷纷刊发报道关注案情进展;

  2017年5月,江歌母亲在微博、知乎发布刘鑫及家属隐私信息,引起部分自媒体关注。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自2016年11月3日至2017年11月14日16时,涉及江歌案的网络新闻报道超2万篇,微博超3.4万条。其中,新浪微博话题#东京女留学生遇害案#阅读量已超18亿。

  在江歌案引发境内热议期间,境外媒体对此事关注度较低。目前,德国之声中文网等外媒对“江歌母亲征集签名求判凶犯死刑”一事进行了客观报道;作为此案发生地的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主流媒体只在2016年此案刚发生时有所关注。


  

  图:江歌案近期舆情走势

  

  图:江歌案各媒介平台舆情分布

  

  图:江歌案词频图


  网络舆论:“人性”+“道德”+“恩情”=被点燃的愤怒

  截至目前,微博话题#江歌#阅读量达1257.8万,知乎平台中有关“江歌案”的话题达397个,多篇10万+文章刷爆朋友圈,多数网友愤慨于刘鑫“不知恩图报”,谴责其“自私”“不近人情”。

  如向来对时政、社会话题鲜有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咪蒙”也发文《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从道德层面上对刘鑫进行谴责。

  微信公众号“HUGO”发文《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称,“刘鑫在案发后的所作所为,无法让人有任何借口替她说话”。

  此外,在境外推特平台,也有人发起了声援江歌母亲、要求判陈世峰死刑的署名活动。

  在网民纷纷对刘鑫进行谴责时,也有自媒体呼吁舆论保持理性。如促成江歌母亲与刘鑫见面的新京报《局面》主持人王志安在其微博刊文《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称,“不应对刘鑫一味地口诛笔伐。一个良善的社会,应该给一个愿意承担的年轻人机会”。


  

  图:知乎平台有关“江歌案”的问题

  

  图:推特平台“为陈世峰申请死刑的署名活动”

  

  图:王志安通过微博发表《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


  主流媒体:法律与道德互为补充,也呼吁网友更加理性

  相比网络舆论,主流媒体整体更显克制理性,内部共识度也较高。

  一方面,对于网络舆论因江歌“见义勇为反被骂‘命短’”等情节被激起的愤怒,主流媒体普遍认为可以理解。不少媒体认为,在对江母排山倒海的支持声背后,或是转型期互联网舆论对“失德”行为感到焦虑的映射。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法律与道德相补充。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认为,道德的审视,不能代替法律的审判;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基本途径,但还需要公序良俗、舆论监督和非正式制度形成补充。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认为,“江歌案里的民愤没那么低端”。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不忘呼吁网络舆论更加理性。《新京报》认为,要警惕自媒体蹭“人性”流量,呼吁谨防“培养出杀气”。《南方都市报》称,关键信息到目前为止依然算不上十分充沛,作为旁观者的第三方,对介入保持尽可能的克制或许才有助于冲突的真正化解。


  江歌案到底有没有“舆论审判”?

  网络舆论对江歌案中人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探讨,究竟是否构成“舆论审判”“网络暴力”?纵观以往药家鑫案、邓玉娇案以及林森浩案等国内热点案件中,媒体、网络舆论尽管最初在这一问题上的答案不尽相同,但越发能够在“摒弃网络暴力”上凝聚共识。但这一次,在江歌案的舆情发酵中,这一共识的汇聚却看似并没有那么容易——

  针对有媒体指摘“网络暴力”行为,有不少知乎、微博网友则认为,“不要用‘网络暴力’来掩映对失德行为的正常批判”。一些自媒体也有相同意见倾向。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库”表示,不是说正当评判的声音单薄就是“言说自由”,汇流就是“网络暴力”,声音多寡不是“暴力”的评判标准,质地才是。

  不过,在“舆论审判”这一争议问题上,也并非没有调和媒体、网络舆论的中立性观点。微信公众号“长安剑”认为,江歌案中一些网络舆论体现出的“对公平正义的更高层次要求,也许就是新时代的正义观”。文章也呼吁,“公众有权讨论案件的是非曲直,但一切都应该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江歌案目前尚存四大法律热点问题

  江歌案此轮发酵中,还有一个舆情聚焦点,便是围绕本案的四大法律问题:

  1、江歌案中日两国谁来管辖?犯罪嫌疑人陈世锋可否引渡回国审判?

  综合《检察日报》、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因犯罪嫌疑人现在国外,优先适用属地原则(即日本对本案嫌犯有权运用本国法律进行刑事审判)。但是,陈世锋如果在日本受到刑事处罚后,我国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对其享有追诉权。前提是他本人回到中国。


  

  图: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发文《江歌案,只能在日本审判?你们都错了!》


  2、犯罪嫌疑人陈世锋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大不大?

  《新京报》旗下微信公号“重案37号”采访江歌母亲的代理律师大江洋平表示,陈世锋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二:

  一是目前陈世锋辩称凶器为江歌携带,否认预谋杀人

  二是日本案件中遇害人数达到两三个及以上,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会更大

  微信公众号“西洋参考”发文称,日本以往司法实践中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人数微乎其微。被害人家属所提出的严惩被告人的要求,对法庭判决影响也甚微。但知乎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称,2007年日本名古屋一名女孩被三人杀害,女孩母亲搜集了33万人希望判处杀人犯死刑的签名,最终名古屋法院判处两名杀人犯死刑,一位无期徒刑。


  

  图:日本1993年后的全国各拘留所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一览(来源:微信公众号“西洋参考”)


  3、刘鑫是否构成故意杀人?是否出庭对判决有影响吗?

  该案中引爆舆情的一个关键情节,便是在江歌被凶手捅刺时,屋内的室友刘鑫究竟是“故意不开门”,还是如刘鑫自己所言“打不开门”。

  微信公众号“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发文称,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刘鑫的锁门行为阻挡了江歌的求生之路,那么刘鑫即便能够免于刑责,也应负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微信公众号“重案37号”采访江歌案代理律师大江洋平观点称,刘鑫给警方的供词与媒体采访报道中所说一致。至于其在12月庭审中是否出庭对案件判决的影响,律师认为“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影响力可能会小一点”。


  4、江歌母亲在网上公布刘鑫及家人的个人信息是否侵权?

  正义网援引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庞九林观点称,从法律上来说,江歌母亲公布刘鑫一家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法制网援引京都律师事务所齐晓伶律师观点则认为,江歌因帮助刘鑫而死,江歌妈妈的这一要求可以说完全是情理之中。


  

  图:法制网发文《江歌遇害案,听听法律人怎么说?》


  从章莹颖到江歌,海外留学生该如何自保?

  伴随江歌案的舆情发酵,“留学生安全保护”这一议题再受关注。微信公众号“正义网”发文统计,2016年以来,经由媒体公开报道的中国留学生海外安全事件已有32起。被抢劫、故意杀害、性侵等恶性事件偏多,占比超4成。自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从自身经验谈起,呼吁留学生增强报警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勿盲目信任他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也不乏个别网友散播“防火防盗防同胞”的片面言论。


  

图:关于“海外留学生如何自保”的八项建议(来源:微信公众号“正义网”)

来源: 政法舆情研究组

作者: 政法舆情研究组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