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态化”“不作秀”成《电视问政》最大民意

来源:彭梦汝 白杨波 作者:彭梦汝 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2014-11-12 11:17:50
时刻新闻
—分享—
一、舆情概述

  2013年12月6日,由湖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电视问政》节目,在湖南经视频道犀利开问,湖南省各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其职能内民生难题、百姓焦点等问题,现场接受群众提问和满意度测评。

  节目开播以后,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节目首播当日在湖南经视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的阅读量近十万,来源于央视国际的《湖南电视问政:不是“一阵风”整改有力度》的视频,在凤凰视频网中点击播放量达59450次。这样一档半月一期的节目,以新颖的形式、民生的主题、辛辣的问题、厅官们的“面容失色”吸引着观众们的眼球,引发媒体、网民及专家的关注。

  红网舆情中心对节目相关舆情进行分析,自节目开播以来,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央、省级媒体共发布及转载相关新闻、评论约791条,作为民间舆论场的典型代表——微博上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共发微博500余条。作为一档本地栏目,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红网、华声在线、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日报等本地媒体,除此之外,人民网、搜狐网、新华网、新浪湖南等主流网站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舆情数据上来看,媒体、网民及专家普遍对这种节目形式给予好评。媒体评论分别从节目的形式、内容、作用、影响、建议以及对节目的期待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在网民观点中,30%网民点赞节目,并希望节目一直办下去;还有17%的网民认为节目形式是一种进步,应该常态化;26%的网民更加期待的节目背后能把问题落到实处;但也有10%的网民提出质疑之声,认为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为百姓真正解决问题;同时,还有17%的其他声音。另外,专家们也对“电视问政”寄予厚望。



  (湖南经视《电视问政》节目现场)


  二、媒体关注度

  (一)关注度走势

  红网舆情中心通过监测系统搜索“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相关信息显示,从2013年12月5日至2014年4月16日,全部信息共有976条,其中网站信息达791条、论坛95条、微博70条、博客12条、境外8条。



  (2013年12月5日-2014年4月16日有关“电视问政”的信息)


  从媒体关注度走势来看,“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所引发的舆情持续不断,尤其是在每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出现多次舆论高峰。从本地媒体延续到主流门户网站,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在微博和论坛中引发热烈讨论。



  (2014年3月17至4月16日期间舆情走势)


  从媒体来源统计来看,有关“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的网站信息主要集中在红网、华声在线、湖南省人民政府等本地网站;其次,中国新闻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门户网站对节目高度关注,除转发红网等本地网站新闻、评论外,还不断发布原创新闻稿和评论,湖南经视《电视问政》获媒体好评。


  (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的媒体关注情况)


  (二)微博情况

  在微博舆论场中,以@湖南经视V微博发布信息为主,每一期节目播出前后都引发诸多网民大量转发和讨论,同时还开通了#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微话题讨论,讨论量达199条。


  

  (“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新浪微博话题)


  (三)收视情况

  据潇湘晨报发布的消息称,2月24日至3月2日上榜的节目里,除了有熟脸“《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一类,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将厅局负责人请到节目现场,直接回答群众的犀利提问,新颖的形式、民生类主题以及针针见血的问题,加上专家精辟点评,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获得了赞誉。

  来自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经视问政》收视率名列前四,超过了《变形计》、《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等娱乐节目。


  

  (2月24日至3月2日节目收视排行榜,来源:央视索福瑞)


  三、舆情观察

  (一)媒体评论

  自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开播以来,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除了省内媒湖南日报、红网、华声在线外,更有中央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以及省外媒体东北新闻网等对《电视问政》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新华网重笔墨介绍了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的情况,称“节目开播以后,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首期节目首播当日在湖南经视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的阅读量近十万,网友们普遍对这个形式表示好评。”人民网则期待湖南的《电视问政》永保“辣味”、“鲜味”,不断推陈出新,积累经验,引领潮流,由“样本”变为“范本”。


  1、认为大众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舆论监督压力能有效的促进和监督领导干部的线下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所需所求放到第一位,从而形成“倒逼”效应。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不冒汗,工作就要多流汗》认为,将领导干部置于媒体和人民群众面对面的监督之下,面对群众毫不留情的“挑刺”和犀利尖锐的“揭短”,直奔主题,只讲问题,不讲成绩,不念稿子,只说怎么做,不说大话套话。领导干部如果不想在“电视问政”被问的冒汗,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出汗。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答好题平常得多解题》也认为,此种满意要在“问政”中得到认可,首先要在实际工作中先得到认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心投入到工作上,了解民意,读懂民生,解决民题,特别是要关注群众的难点热点,并进行排忧解难。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所需所求放到第一位,在职责范围内把工作做真做实。平常多做实多解题,面对公众提问,才能对答如流答好题。


  2、认为电视问政不是简简单单作作秀,而是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将问题的发生到解决全程“高清”执行。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的宗旨在于执行“高清”》认为,电视问政的宗旨还在于执行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够做到“高清”。“电视问政”要提升,要深化。问政的领域要广泛,问政的题目要犀利;要直面问题,敢碰硬,问题解决要彻底。“电视问政”要做到“五个注重”。电视问政不是简简单单作作秀,而是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将问题的发生到解决全程“高清”执行,这样群众才能放心。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贵在“可视”》则从电视的特点说起,认为电视的可视性以及现场感给了问政官员压力,营造出一种新的政治生态。“与其他问政方式相比,电视问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可视”性。它用生动公开的现场互动代替空洞冰冷的文件回复,营造出一种新的政治生态。通过电视荧屏,领导干部“考生”与人民群众“考官”的“短兵相接”瞬间传到千家万户。领导干部的态度是真诚还是敷衍,对工作是熟悉还是陌生,对群众所提问题的回答是瞎编还是正解,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


  3、点赞湖南电视问政,认为此举是湖南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折射出湖南创新执政的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新风。

  红网评论《让“电视问政”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样本》称赞湖南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花了心思、下了功夫。认为节目虽短但效果很好,看得出来,湖南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花了心思、下了功夫,有一股动真碰硬、不留情面的劲头,确实是在开门搞活动、扎实转作风、解决真问题,很好地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和作风。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让群众路线焕发新光彩》则认为,“电视问政”这种贯彻群众路线的大胆创新,让社会监督更全面直接,让为民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让群众路线更有生命力。只有让群众的监督更有力,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凝聚释放,才能让党员干部时时有一种被群众“考试”的紧迫感,才能做到时时以群众的期盼为工作的方向。

  红网评论《湖南电视问政折射执政新风》直呼《电视问政》“火”了,认为主要原因主要缘于真实、真诚、真格,在节目现场,所有话题尖锐犀利,暗访短片针砭时弊,群众质询针针见血,嘉宾答问诚挚到位,没有事先“彩排”,没有“官人秀”,没有“打太极”;从深处讲,彰显出了湖南以“开门搞活动”、“开门搞整改”精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心,折射的是创新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新风。

  红网评论《“电视问政”问出政坛新希望》评论道,“电视问政”重在“问”字,如果一个问字引发了风云际会,呈现了政坛千姿百态,激发了头脑风暴,打翻了五味心瓶,建设了满意政务,使城市更美好,使百姓更有幸福感,那么“电视问政”的成功也就无可置疑了。


  4、分析电视问政更有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关注民生、接地气。

  湖南日报评论《让电视问政更有生命力》认为,电视问政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其生命力就在于真实,其价值就在于对人的关注。失去对当下生活真实的折射、对人民群众真切的关心、对深层问题真正的直击,电视问政就不可能接地气、涨人气、有生气。所以,必须坚守真实,做到出真招、办实事、真追责、出实效,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问政更有生命力。

  华声在线评论《电视问政,关注民生才能更有生命力》则评论道,我们应该看到,湖南这次电视问政内容几乎全为民生,围绕着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展开。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惠民,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利民,“电视问政”若是问不出民生,若是仅仅为了做秀走过场,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建议拓展电视问政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一套长效的干群沟通机制、问责机制等。

  东北新闻网《“电视问政”看“答案”更要重“行动”》建议,电视问政是一个起点,通过这个点实现辐射带动效应。政府必须要有更为长远的考量,逐步建立基层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完善职能部门主动接受群众问政制度,消除被监督、被问责的抵触情绪。建立被问责承诺事后检查制度,针对承诺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暗访、回访,并逐步建立整套制度化机制。


  6、对湖南“电视问政”高度赞扬并充满期待。

  人民网评论《感悟火辣辣的湖南《电视问政》样本》则认为湖南已将电视问政办成湖南经视一档常态栏目,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并期待《电视问政》永保“辣味”、“鲜味”,不断推陈出新,积累经验,引领潮流,由“样本”变为“范本”。

  红网评论《给湖南电视问政“三不”表现来点掌声》高度评价了电视问政,认为这样的形式之所以颇受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关键是主办单位不忽悠、被问领导不作秀、现场观众不当托,彰显了湖南敢于变革创新的胆识和气魄,直面问题的勇气,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的态度,切实解决问题的诚意,以及转变干部作风的决心。


  (二)网民观点




  观点一:网民点赞湖南经视电视问政节目,希望一直办下去(30%)

  网友“1/1/1/”:电视问政非常好,希望能长时间做下去。

  @倩妹子____倩陀___倩宝:问政这个节目非常好,不要停。

  @可乐去游泳吧:湖南确实是敢为人先,形式赞一个,效果更重要。

  @爱睡觉的程姐姐: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很悲哀,因为全湖南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可我们却只能报道一件处理一件。但我还是希望这个节目一直办下去,尽管一下子很难解决,可对那些渎职的公务员没良心的老板有恐吓作用!


  观点二:网民更加期待节目之后能把曝光的问题落实到实处,不要让电视问政成为作秀(26%)

  @鱼冻_51935:看得出,环保厅长接瓶子时压力大啊,希望曝光的问题能切实整改到位。

  @浏阳彩叶苗木场: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将老百姓的事落到实处,谢谢经视,谢谢娜姐,谢谢辛苦在前线的记者朋友。其实你们拍到的只是个别例子,这些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最后希望问政的省领导,最起码要在湖南省内将问政的事调查清楚,落到实处。老百姓定当感激不尽。

  @果果de牛牛:很好的节目,曝光问题,正视问题,希望能把曝光的问题落实到实处。

  @蕉下客9011:不要让“电视问政”成为“作秀”,电视问政必须让群众、让代表的日常监督说了算,否则,纵然部门负责人在直播现场面对质问如坐针毡、浑身冒汗,乃至道歉,其所在的政府部门及办事人员很可能依然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否则,电视问政就是作秀?


  观点三:网民提出质疑之声,认为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为百姓真正解决问题(10%)

  网友20131208105655:他们解决的是一些惹眼球的事,雷声大雨点小。真正百姓的诉求有谁解决?小事不解决也会成为大事。

  @陨石:#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市民问政解决社会问题有点在作秀,还是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抓到了一根救命草,祝福它能点燃中国的民主意识。

  @BossLiu江湖人称疯子哥:#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我看了一下,治标不治本,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可以拿上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观点四:网民认为网络问政是进步,应常态化(17%)

  @攸县贺金云:我有点其他的意见,以目前的国情和现状能够将政治曝光在人民群众面前,已经是进步,至少已经走出了这一步,体制改革的进程才有望加快。

  @free544976062:电视问政是个很好的载体,常态化、效能化。

  翻滚吧超寻常:直面民众问题,问政够犀利。

  知足长乐1984:落实的不只只是个案,希望能够覆盖全部。


  观点五:其他(17%)

  @james1988:老百姓的满意掌声才是最好的度量衡和试金石。

  @东溟雪:刚刚看了一下,很有感触,很多东西真的需要上层的人也能直面,才能切实推动解决!

  @陈杰人:上电视问政,他们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更重要的他们都是湖南人,更能切身体会湖南人的心声。


  (三)专家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王君琦:阳光问政全媒体直播,让官员直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媒体监督、接受群众质询。加大对权力的社会舆论监督力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许多地方采取电视问政方式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手段和方式,这是应该肯定的。不过他也提出,电视问政要进一步探索“常态化”的发展。

  东北新闻网评论员成雨欢:电视问政这种特殊的考核形式,能在官员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开辟一个群众诉求渠道,搭建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作风的平台,有利于真正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同时密切党群、干群联系。


  四、舆情点评

  湖南经视《电视问政》到目前为止一共播了五期节目,在公众的印象中,电视问政已非“新闻”,但自开播以来,此节目在媒体和网民中引发了巨大反响,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一些娱乐节目。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鲜活,风格犀利辛辣,敢于揭短亮丑,勇于直面矛盾,真实不作秀,这种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官民互动形式引来观众拍手叫好、交口称赞;另一方面,从节目内容来看,他更加贴近公众生活,提出的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群众期待也欢迎此类节目。在节目热播受欢迎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节目形式和内容只能带来一段时间的关注,接下来要突出的是实际效益。电视问政的目的,在于问责和落实,从问题追踪到环节,由环节把握住责任,由责任落到实处,这也是网民最期待的。在网民和专家肯定节目的同时,节目更应该做到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正如媒体评论中多次提到的,利用大众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舆论监督压力有效的促进和监督领导干部的线下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所需所求放到第一位,从而形成“倒逼”效应,让公众在节目中看到结果,才能让节目不只是一场“电视秀”。

    在诸多地区开办《电视问政》的形式下,如何让电视问政常态化,让倒逼可持续,让问责动真格,进而引发“鲶鱼效益”,是“开问”之后更为重要的命题,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栏目在办好节目的同时,应努力建立起了一个问题立项、解决到群众长期监督的良好互动机制,成为节目持续下去的源泉。

来源:彭梦汝 白杨波

作者:彭梦汝 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