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温州苍南县灵溪镇发生一起城管人员与群众冲突事件,城管人员执法时将拍照男子黄某打伤,有人在网上发布了“城管打死人了”的谣言后引发人群聚集,5名城管临时工作人员被围困殴打,其中两人休克。这一舆论事件曝光以后,立即受到了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关注,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凤凰网等对其进行了转载和报道。截止至4月22日已有一百多万网友点击,其中网易一篇名为《浙江苍南5名城管遭围殴续:警方已抓捕10余人》的文章,14万余网友参与评论,2万余网友参与跟帖。城管打人事件时有发生,早已不是“新闻”。但这次,发生在浙江温州苍南的“城管”与群众冲突事件,仍因其惨烈场面、跌宕情节,而备受舆论关注。
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为“城管打人”与“城管被人打”,由于城管和拍照者以及围殴群众各自的身份和立场不同,引发了舆论的激烈讨论。城管打人后,地方政府首先回应为“临时工”,被网友指责为推卸责任,其后,网民又质疑当地媒体报道上的偏袒,认为媒体过多地关注了受伤城管,对被打的拍照者则报道较少,有放大城管受害的嫌疑。当地政府在呈现“客观事实”、促使事态稳定和舆情降温上绞尽脑汁,却似乎很难得到网民的理解。
网民则贴着标签围观此事,愤怒于城管打人,支持群众群体性围殴,支持“多数人的不合法暴力”,由于“谣言”和群体感染效应,此时的网民以及现场的部分群众已沦为不受理性控制的情绪主体。特别是一些群众在所谓的意见领袖的煽动点火下,越发显得盲目。群体阶层的隐性的固化与对立逐渐形成,使得这种矛盾迅速激化和爆发放大。
而以《人民日报》、《新京报》等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则发挥纸媒深度报道、评论的特点,从全局和理性的高度对此事发表观点,引导舆论理性看待城管的打人与被打。劝导群众别被不理智的一时之快所左右,人民日报点评,“公民”这一身份面前,没有任何人“活该被打”。新京报的评论,“苍南冲突事件追责要‘一碗水端平’”等,都凸显了理性、公平和法治。因此,法治思维才是公平对待“打与被打”的理性态度。
二、舆论关注度走势
(一)舆情发生期:路人拍摄城管执法被打后遭千人围殴引爆舆情(4月19日)
4月19日9时,路人黄某拍摄城管执法过程被打,由于平时城管暴力执法形象深入人心,立即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而当日中午网上“城管打死人”谣言更是加剧了舆情的不满,引发千余群众围殴城管。谣言是中午发出的,而官方直到晚上九点才发出声明辟谣,未能及时控制舆情,舆情朝不利政府的方向发展。该阶段,由于“标签化的城管”、“谣言”以及政府在辟谣方面的“无为”,使得舆情爆发的异常猛烈。特别是在微博舆论场,从关注走势图里看,19日当天,微博的关注量占据了总关注量的一半以上。
(二)舆情发展期:官方“临时工”说法令舆论沸腾(4月20日)
4月20日媒体开始对该事件大量报道转载,网友媒体开始热烈关注和讨论,网友普遍对城管打人表示愤怒,而对城管被打叫好。而官方发表声明5受伤城管均为临时工,更引起了网友的不满,认为政府在推卸责任,苍南政府受到指责,舆情呈爆发势态。
(三)舆情高潮期:微博热论将舆论推向高潮(4月21日)
21日舆情热度继续攀升,特别是在微博舆论场中,很多网友大V对政府只关注报道受伤城管,而不报道被打的拍照者的伤势,有所偏袒表示不满,质疑政府公信力;而部分媒体则呼吁群众应理性冷静,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舆情回落期:公平处理违法城管及滋事人员舆情得以缓解(4月22日)
22日,由于昨日官方发表的声明将会公平处理违法城管和带头闹事群众以及其他热门事件的冲击,媒体及网友的关注度下降,舆情开始回落。
官方表态
三、舆论倾向性分析
(一)媒体舆论倾向性分析
苍南城管打人遭围殴事件引起各类媒体的热烈关注,各大网站、著名时评等都发表了评论,评论对城管暴力打人以及群众“以暴制暴”的行为表示了谴责,建议政府对城管制度做一系统性的反思,城管应树立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规范性的法律,在法制的轨道下进行“鲜花执法”,将执法文明化。对于造谣者、参与围殴的群众以及不理智的公众而言,也应该深深反思,别被不理智的情绪所左右。
综合媒体相关评论,主要观点有:
1.建议规范执法法规,对城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文明社会对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法治社会不容“施暴的空间”》、《风险社会需守住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城管商贩“互掐”敲响的警钟》、《“城管”打人反被围殴,该反思什么》、《城管执法别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等评论称,最该反思的是,城管何以频频引发暴力事件,如何对城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文明社会对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而包括城管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法律就是自身行为的边界。社会不是“丛林法则”的练兵场,我们也不是“动物世界”里那些张牙舞爪的兽类。此次城管与百姓之间的冲突,值得相关部门特别重视,该反思的不仅是城管部门应改变管理作风、加强本身管理,把理念从城市管理转变为市民服务上来。如何更全面加强建设法治社会,把包括城管在内的政府部门纳入到法律体系中。让百姓在为生计默默奋斗的时候,不再担心城管的暴力执法及对公共环境的影响,真真切切实现社会安定发展。
2.造谣者、参与围殴的群众以及不理智的公众应该深深反思,别被不理智的情绪所左右。《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围观温州城管被殴切忌情绪化渲染》、《吴法天:为“打城管”叫好者居心何在?》、《以暴制暴不是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正义,不是快意恩仇的暴力对换》等评论称,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当你被一件事激怒时,应警惕自己身上的恶被人操纵,克制一下立刻去围观起哄的冲动,冷静下来多思考几分钟,你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冷静和公正的旁观者。实现个案正义和社会正义,更需要的是公正的旁观者,而不是暴戾的围观起哄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建设性意见,而不是唱衰和抹黑。那些为“打城管”叫好的声音,断然不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而只会释放更多的破坏性,全社会都应警惕这种偏激的杂音,避免让它们成为主流。
3.城管执法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应该坦然接受公民监督,树立自身形象。《不怕被拍照,倒逼城管文明执法》、《文明城市何以容不下一部手机?》、《城管不怕被公民拍照才会“执法文明”》、《城管殴打拍照公民:执法当容忍公民拍照》等评论称,城管为何不能接受公民拍照监督?恐怕是存在暴力执法,怕被曝光,心中有鬼,也就不让拍照了。城管执法不仅要让公民拍照,而且更要对暴力执法说不,主动接受公民监督,唯其如此,城管执法才会逐渐“文明”起来。作为城管部门的领导,在“临时工”普遍存在、执法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不妨出台规定欢迎群众拍摄,一则可以用民众监督的方法提高执法素质,避免下属胡乱作为给自己添乱。二则也是对自身形象的一种塑造。当然,如果担心拍照者断章取义故意抹黑,那就在不干预群众拍摄的同时,要求执法人员自己也配备摄录仪。
4.城管的存在,恰恰是我们距离文明越来越远的“证据”。《哪里城管多,哪里文明低》一文评论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城管的存在,恰恰是我们距离文明越来越远的“证据”。哪里城管多,哪里文明低。城管所做之事,毫无技术含量,基本属于旧社会“狗腿子”的角色,费力不讨好,真的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没人待见。再举一例,就是十字街口的交通协管员,满城都是,能说这个城市文明吗?越是这样,越能反映这座城市不文明,因为你看,人们连过马路都不会过了,还能怎么文明?
(二)网友舆论倾向性分析
1、大V观点
相对于平度纵火事件,大V的关注程度稍微有所下降,搜索新浪微博“苍南城管”名人观点,约有相关微博108条,其中,包括@任志强、@何三畏、@叶檀、@十年砍柴、@袁裕来律师、@雾满拦江、@大鹏看天下、@六六、@石述思等。这些观点多数相对偏激,揭露真相、质疑“临时工”,反对暴力执法、呼吁基层自治等,另外,还有不少观点与环球时报评论《苍南城管遭围殴是全社会之耻》针锋相对,与此同时,“呼吁废除城管制度”声音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石述思、@刘胜军改革、@美食家大雄等。
@何三畏:2008年,湖北天门市城管当场打死一位拍照的路人——当地国有公司总经理,政协委员魏文华,地方首脑也没事,当年的天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同志,后来收回省衙任职,现在升任到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了。那么浙江苍南的城管为什么不敢打拍照的路人?反正不会给书记添麻烦。
@范忠信:【苍南事件,什么征兆】几个城管围殴一个路人,引起上万市民反击,这是什么征兆?智障者也会明白!真该紧急深刻反省了!不要以为抓关“暴民”、杀夏俊峰、赔邓正加几十万命价,就真能实现维稳!看看最近茂名、东莞、苍南的连续态势吧!不要给火药桶升温了!化解社会怨气戾气,从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做起!
@大鹏看天下:从暴力开始,到暴力终结。4月19日,浙江温州苍南县又发生一起城管打人事件,只不过,这次打人者被群众打得更惨。平时,各种不满情绪积压着,一丁点火星就会引爆。最后,官方又祭出“临时工”万能法宝,怎么会得到信任?毛主席教育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换句话说——没处讲道理,那就用拳头来说话。
@赵楚:【容忍城管暴力才是社会之耻】苍南城管暴力殴打拍摄野蛮执法过程中的目击者,于是城管以及其运用的狗腿子万能临时工对其施以锤击,致使受害者当场吐血,于是点燃路人义愤,结果,五名被事后毫无创意地称为“临时工”的人员遭到公众怒殴。
美食家大雄:真心建议取缔城管这一部门,转由工商和市政负责。对小商贩进行疏而不是一味的堵。少一些这样的施暴,以暴制暴的悲剧吧!
2、纸媒官微观点
浙江“苍南城管”事件发生后,各媒体官微也及时进行了关注报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视点、@环球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都市快报、@京华时报等,其中,仅@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视点、@新京报、@环球时报等少数官微对此事有评述性、观点性报道,其它官微则侧重于对事件进展的事实性报道。
@新京报:#社论#【苍南冲突事件追责要“一碗水端平”】相关部门似乎侧重于突出城管受害,对城管受伤详细披露,而对被殴民众,则用“身体无大碍,情绪稳定”一笔带过。最新消息说,苍南公安已抓获多名参与围殴城管的涉案人员,那么对于参与围殴的城管,相应的搜证和抓捕有没有同步启动?
@新华视点:【子夜微评】苍南冲突事件,舆论热议持续。一起执法冲突为何引发群体性聚集?当前围绕权力行使对立尖锐,社会戾气一点就着的现实,发人警醒。“以暴易暴”绝非“替天行道”,城管顽疾也绝不能放弃治疗。公权掌握者请放下傲慢,回归服务本质;公众也应更加理性地面对问题,建设性地参与社会运作。
@环球时报:【社评:苍南城管遭围殴是全社会之耻】政府对城市秩序的要求,应同公众的要求相契合。在当前情况下,政府不妨稍稍后退一点,避免城市治理措施的超前。比如治理一个街区商贩占道摆摊,要视民众的态度而定。摊贩的违规多了,民众自会怨声载道,根据民声采取措施,就会同舆论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对立。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走出“街头愤怒”的权利误区】温州苍南城管事件中,少数城管粗暴执法有错在先,由此导致的更大范围的非理性行为,更将应有的文明意识和法治思维赶出场外。这样的彼此伤害,加剧了公众对城管固有的负面印象,也给城管从业者心灵蒙上阴影。“公民”这一身份面前,没有任何人“活该被打”。
3、网民观点
(1)质疑“临时工”的说法。
中国人:搬东西为什么要顾临时工,难道正式工不能搬吗?
水中望月:为什么城管临时工也可以单独执法,谁给他们的权力。
高兴:五个城管都是临时工,正式工都干嘛去了?执法是很严肃的事,临时工有这种权利吗?有这种素质吗?纳税人给城管工资,为什么正式工不出去执法?
不过是人:打人都是临时工,闹事都是闲散人,这说辞真是百试不爽啊!
(2)对城管的施暴表示愤怒。
゛高姿态:城管就应该拉到非洲战场上去!最恨的就是城管,怎么不打死两个。跟城管打架千万别报警,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快乐达人:这样的城管,都打死也不多。狠狠的打。
腾讯网友:打死城管是应该的,千余群众围殴城管可见他们的畜生行为已引起众怒,是应该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王八蛋。
@白字先生微博:太猖狂了,谁赋予他们施暴的权利?
(3)质疑官方的回应、处理、应对。
猴纸瓦力:至少有两名身穿制服的执法人员先动手掌掴及用拳猛击后脑,随后才有未穿制服的男子参与。在视频中,只看到路人被打无还手,没看到冲突。后来打人的倒是处理了不少,这几名先动手打人的正式执法人员呢?
曲木橄榄:官方说是双方有冲突!看来是眼睛有问题。
@涵涵妈咪honey:后来冲上来打人的是城管的临时工呀,什么路人打路人啊?是非颠倒,政府推卸责任!
(4)呼吁取消城管。
@正常人1147480484:城管这个暴力且屡屡强奸法律的组织真的应该取缔了!
(5)为城管被打叫好。
@宇智波艳阳:看视频城管被揍的半死不活,真痛快。
@西海岸投资:强烈支持围殴城管!
大男人愎霸气而不失温柔:打得好。城市文明政府认为就是靠找几个流氓来当临时城管就能解决,如果没有摊贩能成为文明城市,那没有流氓城管也是文明城市。
四、舆情点评
近几年,我国屡现城管与百姓冲突事件,从兰州城管围殴残疾店主,到昭通城管殴打盲人乞丐,再到延安城管暴力执法,回顾这些城管执法事件大多是城管暴力执法,百姓受难的模式,引发了舆论对城管形象的普遍诟病。此次事件中城管反遭百姓围殴,双方角色的互换,矛盾的对立,引发网络关注。在路人拍摄城管执法被打中,现场舆论偏向对拍照者的同情,而在网络谣言的推波助澜中,演化为千人群众殴打城管事件。而后官方发出声明被打城管为“临时工”,由于舆论对“临时工”城管的惯性厌恶,这种说法被疑是官方逃避责任,加剧了负面舆情的发展。城管打人与被打的区别对待,包含了太多,需要我们深思。
此次路人拍摄城管执法被打倒城管遭千人围殴事件,有些经验教训显现出来:
1、文明执法,不惧监督。此次事件中,路人黄某拍摄城管执法过程而遭到毒打,为什么城管这么害怕被拍照呢?如果城管执法人员已脆弱到连公众也不敢面对的地步,那么,这样的执法行为又能有多少公正可言?作为执法者,应该经得起公众监督,经得起曝光,而不是害怕旁观者留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监督,使城管执法逐渐文明起来。
2、官方应积极主动面对而不是推卸责任。苍南新闻网19日晚上8点发布消息称,引发这起事件是因为城管打伤黄某后,有人在网上发布了“城管打死人了”的谣言,“致使围观群众聚集,秩序混乱。”从城管打人到被围殴是连续发生的,中间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若将事件归咎于谣言显然很牵强;而官方发表的声明被打城管为“临时工”更加剧了人们对官方推卸责任的看法,临时工”都是城管方聘请来的,是一个明显的雇佣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城管方将一部分的执法权流转给了“临时工”,所以“临时工”的说法不仅不会缓解舆情,反而会加剧人们的不满。
3、要重建信任,需完善制度,消除公众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城管打死人”的谣言一出,为什么人们深信不疑呢,那是因为人们对城管的暴力执法的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对城管以及政府已经不信任。所以要提升政府公信力,让人们畅通表达,消除对权利“被忽视”的不安。只有完善政治文明、实现公平正义,负面情绪才会渐渐消解,公众才能以更具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厘清问题、观察社会。
4、警惕“踢猫效应”背后的扭曲政绩观。此事的另一个背景是,苍南县创建省文明县城。为了这个所谓的“文明县城”,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都全力以赴,自然也相应的形成了压力,这些压力最后都集中在了最底层的“执法者”身上,这些执法者有了压力和情绪,自然就会携带在执法工作中,于是,城管与摊贩的冲突自然而然增多,对立情绪日积月累,最终找到一个“随机薄弱口”喷发出来。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绩观,都会使矛盾和坏情绪自上而下的传递,并最终引发基层的大爆发。
来源:谭婷 白杨波
作者:谭婷 白杨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