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尔洗衣机绞死女童事件舆情分析

来源:邹自淼 作者:邹自淼 编辑:redcloud 2014-03-24 13:25:07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事件概述

  9月22日,今视网报道了《新建县樵舍两姐妹被洗衣机绞死姐姐4岁妹妹2岁》一文,随即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转载和和网友的热议。

  9月22日,网友指出众多疑点,如孩子是怎么进去的?洗衣机盖子是如何关上的?孩子的体重大大超出洗衣机限重?波轮洗衣机有自动检测平衡系统……把父母和海尔公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23日11时,南昌公安通过官方微博称,事发当天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有最新进展将第一时间回应。

  9月23日下午,记者和办案民警实验证实,被指绞死女童的洗衣机有故障,盖上盖子后,不用按按钮,会自行启动。

  9月23日18时,海尔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根据公司的产品设计原理和性能分析,在媒体报道中的条件下,海尔洗衣机不可能发生转动。同时,海尔公司已经派出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9月23日晚,办案民警称,初步调查发现死者父母二人关系和睦,现场并未发现明显他杀痕迹,初步可以排除谋杀可能。

  9月24日中午,南昌公安通过官方微博称,各项调查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当中,暂不能正式发布事件性质,下达结论尚需时间。

  9月25日14时,南昌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刚刚通报“关于新建县樵舍镇俩女童死亡事件最新进展”,称24日上午已进行了尸检。


  二、媒体关注度

 

 9月22日,江西当地媒体--今视网以图文形式对“洗衣机绞死女童”事件率先进行了报道,随后被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络媒体转发,同时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对女童的死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于媒体和网友的围观,从而使得事件由局部事件迅速升级为全国网友关注的事件。

  9月23日,众多媒体开始跟踪报道此事,媒体热度迅速上升,其中以海尔集团在其官方微博的官方声明为爆发点。随之,对于事件真相的质疑声四起。孩子太多不好养?为什么当初不配合尸检?为何音乐声音那么大?洗衣机又如何转动?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质疑的主要声音。

  9月23日22时51分,新华社首发了《南昌警方:洗衣机绞死女童案初步排除谋杀可能》一文,把舆情热度推向高点,引起了众多网友对警察办案的质疑,截止24日,有关此篇文章的相关评论达到了7300多条,众多网友提出只有进行尸检才能还大家争相。

  9月24日,在网友舆论的压力下,警方通过给死者家属做工作,最终警方被同意给死者进行尸检。警方通过其官方微博和相关媒体对此事进展进行了及时的公布。随后网友的质疑声趋于缓和,称期待尸检结果。


  三、网友观点

  (一)质疑女童死因

  腾讯网友“Mr.Heaven“:全自动洗衣机需要按很多键才能启动啊,开关,模式,加水,有的还要调分钟才能启动。这孩子怎么会无意碰到那么多还正巧2个人都挤进去之后再盖上盖子?

  新浪网友“litianfu的空间“:洗涤容量5千克指的是衣服的重量,如果算上水的话就不是5千克了,但是我觉得也不可能比两个孩子的体重重呀。超级洗衣机呀!

  新浪网友“爱吾所爱“:疑点太多了,当天就处理了孩子尸体,洗衣机也洗干净了,可小板凳却没挪走。

  新浪网友陈旭桂_[广东广州]重男轻女啊,明明就是人为的,父母和孩子在同一间屋子里,洗衣机突然启动,父母应该听得到的,再加上孩子会有叫声哭声的,这恐怕父母亲也解释不通这种事实的把。

  拯救黑熊取缔熊胆:死者父亲开了一家家电商店,一般说来,销售家电的人员对家电运行原理、性能和安全等都比一般人要熟悉而且精通,甚至可能本身掌握家电修理技能。该父亲开家电商店的背景,不得不让人想到,是否故意设置洗衣机故障,造成非人为死亡的假相,而且这样很难查出

 (二)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新浪网友ceo_1979[北京]中国何时能够追究监护人的责任?每年那么多悲惨的意外事件,很多都是监护人失职造成的,却从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

  新浪网友“SonneSH不管是不是父母动的手,监护责任在哪里?在德国,这对父母已经在警局待着,等待法院审判了,连抚养小儿子的权利都没有了。还会象现在这样继续象平常一样生活下去?

  (三)对警察结论的质疑

  新浪网友乾坤大帝_82948[湖北武汉]南昌警方和记者同志,这是命案,不要轻易下结论,在还没有尸检前,请警方和记者作一下能所能及的试验:1,检测洗衣机按钮面板的指纹和小板登上的脚印是否是小姐妹的,2,用同一型号的洗衣机,让两个年龄相仿,身高接近的儿童自行进去,盖上盖子,看可不可能;3,放两只相近体重的活的动物进洗衣机,开动机器后看会不会死亡,死因是否是窒息。先通报这样的试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新浪网友阿拉汉的粉丝[新西兰]下结论太早了点,另外一篇文章列出的种种疑点都没有很好的解释。认真的办案、仔细调查、严密推敲,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整个社会——包括办案人员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好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久而久之,每个人就会享受到这份付出的成果了。

  (四)期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结果

  新浪网友虫二祖刺[浙江温州]对于我过早盲目相信别人的推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道歉。一切结论等警方公布。照我所了解的信息,海尔洗衣机存在故障加上家人疏于看管以致孩子意外死亡的可能。

  新浪网友老子爱并恨你:南昌公安,你们好,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我们网民知道你们的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我们不想给你们施加压力,但是敬请你们早日查出所谓“被洗衣机绞死两姐妹”的事件真相,给两个小生命一个交代。我代表《天涯》30多万关注此事并质疑“绞死”说法的网友在此谢过!


  四、相关评论摘要

  (一)洗衣机绞死女童事件的给父母警示

  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意识到加强幼儿的管教和监护,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即使在自己家中,我们也必须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做到时时有人陪伴,处处有人监护。必须加强对各个房间、窗户、楼台、水电设施等的安全检查,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比如,四周窗户、上下楼梯应加设防护栏,防止小孩意外掉落摔伤;电器拔掉电源,燃气管道、液化气罐、燃气灶关闭阀门开关;刀具、锤子、细针等锐器隐匿收藏好,酒坛、水缸等盖好盖板,等等。(来源:长江时评,作者:刘运喜)

  (二)女童身亡洗衣机真相要过“全民侦探”关

  在此案中,真相未明之际,网民集体围观、各抒己见,其中不乏专业科普。它支撑起的“关注热度”,就倒逼着警方尽快破案、还原真相,以消弭公众的焦虑,避免无辜者遭误伤。事实上,案发后,当地警方也立马介入了调查,并不断更新动态,而海尔公司也启动了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并表态协助调查。(来源:新京报,作者:仲鸣)

  (三)洗衣机绞死两女童不是“家事”

  女童不幸丧生,绝非家事,及早启动调查,正是保护儿童的必然要求。在当下,对儿童遭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网民担心该案中女童身亡另有隐情,或许就离不开伤童案带来的“后遗症”。在此语境下,社会当在儿童受伤害事件上,形成某种共识:只要儿童受到伤害,警方应立马启动调查。既体现出儿童保护的“敏感度”,也能尽早平息舆论猜疑。(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仲鸣)

  (四)洗衣机绞死女童尸检:给警方时间也是尊重死去的女童

  在网络舆论场上,离奇案件遭遇“人人都是福尔摩斯”般的追问,并非自这起“洗衣机绞死女童”始,也不会在这起案件终结。对于侦查部门来说,民众基于自然正义和生活常识的质疑,也是群众智慧的一部分。尽管这些质疑并非就是真相,至少,它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些线索,和一种可能,有助于侦查人员去顺藤摸瓜,探寻真相。(来源:京华时报,作者:王云帆)

  (五)幼童伤害案应对监护人无条件问责

  作家陈岚有句话,“活着,是每一个孩子天经地义及与生俱来的不可亵渎的人权。”她的意思是,现代社会,抚养孩子早已不是简单的家庭伦理问题,而应完全看作是法律问题。是法律问题就该按法律问题处理,无论无意还是有心。这点我完全赞同。没有法律支撑的道德鞭子,抽打得再卖力,都不一定能触痛他们“无意”或“有心”的痛点,甚至,反而加深“孩子是私产”的观念。要体现出保护儿童的决心,就必须对一切伤害儿童的案件中的监护人无条件追责。问题是,这样的法律在哪里?(来源:红网,作者:晴川)

  (六)洗衣机杀童事件:人性信任在质疑声中断裂

  如果我们的人性信任没有出现严重的断裂和畸形,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哪怕在丛林世界,也有虎毒不食子之说,人间社会更不可能巨毒到谋害亲生子女的地步。而把两个女童杀害之后再制造被洗衣机“血洗”的假象,也很难瞒过警察的眼睛。在女童遇难时,人们不相信其父母的陈述,不相信警察的判断,不相信基本的人性,在这种怀疑的背后,潜藏着比偶然死亡事件更加可怕的社会心理,因为这种心理是社会现实的映射。尽管质疑是还原真相的显影水,但在两个女童遭遇灾难时,把质疑的尖刀刺向亲生父母,假如女童的父母是无辜的,那么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这将是如何的残酷?但质疑者显然没有任何恶意。他们正是出于悲痛,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才有这样非同寻常的怀疑。(来源:羊城晚报,作者:何龙)


  五.舆情点评

  纵观此次舆情事件,网友的众多质疑助推了此次舆情热度,但是由于警察对网友质疑的足够重视和及时回复,把网民的民意引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面对网友对洗衣机如何自传和超负荷运转的猜疑,警察进行了洗衣机自传和超负荷运转的实验,并通过媒体和官方微博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化解网友的部分猜疑。但由于疑点太多,网友提出只有尸检才能给死者和大家一个真相的要求。为进一步化解网友的质疑,警察通过说服死者家属,对死者进行了尸检,并通过官方微博发表了相关声明,让社会各界及时知晓调查动向。

  但警察在公布案情进展时有些细节还有待改进,如从警方初步排除他杀到警方否认"排除他杀可能"说,这一反复过程引起了网友对警察办案专业性的质疑。

  可见,在网民化身“福尔摩斯”,人人手上都攥着“麦克风”的大背景下,警方尽快破案、还原真相,才能化解网民的猜疑,避免无辜者遭受误伤。但是警方在破案过程中除了快速反应、正视民意、及时公开外,更应以专业、翔实、可靠的细节,去满足网民的知情诉求,并接受网民的“挑刺”。只有真正说服网民,舆情才会化解。

来源:邹自淼

作者:邹自淼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