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评 | 读懂海口公安警情通报中的“受众导向”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夏熊飞 2025-05-21 20:33:58
时刻新闻
—分享—

通报.jpg

“这个阔以,通报就该这么详细明了”“喷错了,我道歉”“理性围观不传谣,给认真调查点赞”。

5月20日,针对19日晚间发生的疑似“宝马车拖行虐猫”事件,海南海口公安方面发布警情通报,一场情绪高涨的“虐猫”指控得以澄清,舆情也迅速平息。

谣言离场,真相与理性归位,海口公安的这份警情通报无疑“立了”。网友的点赞与评价,道出了这份通报的亮点。但若进行更为全面的梳理,总结起来,或许可以归结为三个字:“快”“准”“实”。

回应快,节奏掌握得当

舆情处置,快速回应是基本共识。信息响应滞后,往往意味着沉默被误解填补,情绪会迅速主导传播节奏。海口公安在事件发生次日便发布详实通报,极大压缩了谣言发酵的时间,对舆论实现了快速主导。值得指出的是,相对复杂的事件,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查清,但即便调查尚在进行中,也不妨及时表明“正在核实”,适时发布阶段性信息。

回应准,锁定核心问题

此次事件中,公众最关心的无非三点:猫从哪来?绳索怎么卡上去的?车主知情吗?海口公安的通报,实际上精准锁定了这三大核心问题,回应的有效性因此大大提升。应看到,在情绪高度聚焦、讨论急速扩散的舆论场中,官方回应是否击中公众真正的关注点,往往决定了舆情能否得到有效平息。一旦偏离焦点或模糊带过,非但无法止息质疑,反而可能加深公众的疑虑与失望。

回应实,说服效力倍增

海口公安这份通报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它打破了“纯文字通报”的惯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事实。通报不仅附上关键监控截图,还明确标注了时间节点,并通过红圈、箭头等视觉标识突出了关键信息,使整个事件的经过得以直观还原、逻辑清晰。这种“可视化+时间线”的信息结构,显著降低了公众理解门槛,也避免了因信息模糊引发的猜测与误读,让整份通报的说服力实现了倍增。

“快、准、实”背后是“受众导向”

“快、准、实”是舆情处置基本原则。它所指向的三个问题是:“何时回应”“回应什么”以及“怎么回应”。具体情况,应具体判断与选择。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应明确的是,这三个问题所对应的是“受众导向”。做好舆情处置工作,应稳立于受众视角下,如此才能更为准确、深入、全面地捕捉到他们的所想、所需、所思,从而对“快、准、实”有更出色的把握,作出更具穿透力与公信力的回应。

回头审视海口公安的这份通报,它做到了“快、准、实”,没有简单地“套模板”,并非教条、僵化的实践,特别是,通报以“图文解说”形式公布信息,必定与纯文字通报进行过效力对比,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过仔细研判。

可以说,这是一份“受众导向”意识满满的通报,而这,恐怕也是其成功引导舆情、化解误解的根本原因。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夏熊飞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949/65/149782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