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微民意|多数人赞成中小学春秋假 希望学期中间休的人最多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翔 编辑:张瑜 2025-09-28 14:56:1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生产安排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科学调整中小学教学与放假时间,探索设置春秋假。目前江苏、四川等地已启动相关研究部署工作。针对这一文件要求,红网“时刻微民意”围绕春秋假的赞成度、放假时间、天数及意见建议展开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态度上“多数支持”:对于“是否赞成设置春秋假”,55.71%的受访者“非常赞成”,认为对各行业、多方面均有利好;另有8.57%“赞成”,期待为师生学习工作注入新活力。反对声音中,20%“极不赞成”,担忧增加家长压力、影响学生学业;8.57%“不赞成”,认为改变传统休假模式存在不确定性;7.14%持中立态度,表示需看后续实施情况。

“很赞同,建议马上实施,可以让师生得到短暂休息,对提升工作学习效率也有帮助。”宁乡市的彭老师非常赞成春秋假。

也有受访家长表示担忧,他们担心放春秋假孩子没人带、没人看管,致使玩心加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时间上“偏爱学期中”:关于放假时间,41.43%的受访者选择“学期中间时段”,认为可在教学周期中为师生提供“中场休息”,避免学期末学业压力集中等;18.57%支持“与五一、国庆连休”以延长假期,另有18.57%主张“学校灵活安排”,21.43%选择“其他”。

“学期中间正是师生状态最为疲软的一个阶段,选择在这个时间安排几天休息,是恰到好处的。”家长邓女士介绍道。

时长上“倾向短假期”:在放假时长方面,32.86%的受访者认为“3至5天”合适,既不影响教学进度,也能满足休息或短途活动需求;25.71%选择“3天及以下”,22.86%支持“5至10天”,仅18.57%希望“10天以上”。

“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3至5天比较合适,正好给春秋出游腾出了较为合适的时间。”邓女士说道。

赞成方:期待“减压+利好”双重价值

从调查结果简要分析,支持春秋假的核心原因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师生需求,春秋季气候适宜,短暂假期可缓解日常教学与学业压力,有助于劳逸结合,让师生得以短暂放松,更加人性化;二是社会价值,不少受访者提到,春秋假能带动旅游、消费等行业发展,与九部门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相契合,同时打破“寒暑假+小长假”的传统休假模式,让教学安排更灵活。

反对方:担忧“压力+混乱”双重风险

反对声音则聚焦于“现实难题”:首要问题是家长假期不匹配,多数家长无同步假期,孩子无人看管,反而增加家长照料压力;其次是学业顾虑,部分家长担心假期拆分寒暑假时长,或打断教学节奏,尤其对面临升学的学生不利;此外,传统休假模式的“惯性”也让部分人担忧,地方或学校实施细则不完善,可能导致放假混乱。

智库微建议:多方协同发力,让春秋假“落地不折腾”

要让春秋假真正惠及师生与家庭,需从“政策衔接、方案优化、监督保障”三方面入手,破解实施难题。

推动“家校假期”协同,缓解家长照料压力:建议地方政府联动企业、事业单位,针对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探索“弹性休假”“错峰休假”机制,落实职工带薪休假权益;同时鼓励学校、社区开设“假期托管班”,引入公益力量提供看护服务,避免家长“两难”。

科学制定放假方案,兼顾灵活与规范:结合调查偏好,建议以“学期中间+3至5天”为基础框架,避免与五一、国庆过度叠加导致“假期碎片化”;允许学校根据地域特点调整时间,农村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适度农忙劳动,增加劳动智慧。

杜绝形式化,保障假期“真休息”: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借春秋假变相组织“自愿自习”“线上补课”,确保师生拥有完整休息时间;鼓励学校以“研学实践”为导向,组织低强度、自然类活动,如短途踏青、生态观察等,避免商业化游乐项目。

优化春秋游配套,回归教育本质:针对受访者提出的“春秋游变游乐园”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出台指引,明确春秋游需以“自然体验、文化感知”为核心,有条件的地区可将活动延长至2-3天,纳入实践教学学分,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之美。

建立反馈调整机制,动态优化政策:春秋假实施后,定期收集家校、社会反馈,针对“错峰放假”“区域差异”等问题及时调整,例如不同地市错开放假时间,减少集中出行压力;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学业进度滞后),通过优化教学计划补足,并有效平衡休息与学习。

中小学春秋假的探索,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唯有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多方协同,才能让这一政策从“纸面”走向“落地”,真正成为缓解学业压力、教育焦虑、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民生利好。

调查详情:中小学春秋假要来啦,您怎么看呢?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翔

编辑:张瑜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943/62/153189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