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舆情中心(红网智库)出品
通过红网网络舆情系统检索,综合各网站、平台热点信息,经研判分析梳理,过去一周(8月2日至8月8日)主要舆情热点如下:
1.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央视新闻7日报道,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舆论认为,意见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仅可有效降低教育成本,还能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2.河南周口妇产科医生疑因网暴坠楼身亡
据潇湘晨报报道,周口市第六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自杀身亡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网帖称,邵医生曾持续遭受一名患者的网暴,8月1日,其发布一条视频后自杀身亡。周口市卫健委5日通报称,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舆论认为,邵医生之死是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它警示我们,面对“医闹”的网络化倾向,不能再任由其滋长蔓延。唯有平台、监管与医院多方协同,建立起更具针对性的防护机制,才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筑牢安全屏障。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3.“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被打假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网络质疑。媒体注意到,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5日,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公开资料显示,“阮少平”近年来曾在多省区公开露面,至今年7月仍有活动。舆论认为,当前社会未真正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导向,盲目信奉“院士”等标签,忽视内容真实性,这种“以名取人”的风气,为假院士提供了生存土壤。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4.云南一地教师招聘考生笔试17分进资格复审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云南临沧市耿马县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公布,其中一名报考“小学数学”岗位的考生笔试成绩仅17分进入资格复审,引发热议。临沧市教体局5日回应称,招考是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因未设置最低分数线,所以该考生符合条件。另一位相关部门人士表示,该考生虽进入资格复审,但最终被录用的可能性极低。舆论认为,学生需要的是能站稳讲台、带他们看世界的好老师。“按规则办事”不能成为忽视教育质量的借口,守住招聘的质量底线,才是对乡村教育和学生最根本的负责。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5.信阳师范大学发“千班万元”校庆捐赠倡议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信阳师范大学针对往年毕业生发起50周年校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据倡议内容,“千班万元”活动主要以毕业班级为单位,由各毕业班级联络人向所在班级校友发布捐赠倡议,自愿开展捐赠,对有意向开展捐赠的毕业班级,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该校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6日称,学校深表歉意,并立即停止此项捐赠工作。舆论认为,捐赠行为的重点是心意的传递,校友捐赠与否、数额多少,都应基于个人心意与能力,不应被任何形式的“目标”或“指标”所裹挟。高校也不该在设置所谓的特色活动时表现得过于功利,以至于伤了校友的感情和学校的脸面。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6.北大录取通知书被指有“语病”
据央广网报道,6日,有网友发帖指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两处表述存在语句问题,第一处为录取通知书中的“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存在“句式杂糅”问题;第二处为“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问题。北京大学回应称将接受网友建议并反馈相关部门,后续将研究改进。华中师大教授张三夕表示,这两处表述并非严重语病,但存在不够简洁通顺的问题。舆论认为,挑错不是挑刺,“一字之师”关乎严谨治学。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影响力指数:☆☆☆)
(舆论压力指数:☆☆☆)
(传播互动指数:☆☆☆☆☆)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舆情中心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网舆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942/90/1518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