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情观察|高校开放话题再引热议 书香气应让更多人嗅到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潇 编辑:白杨波 2023-12-19 08:52:25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平台连发两篇文章《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再说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为什么必须改》,称近几年学校门口安装了闸机,因没有授权学校使用自己人脸信息,所以通常使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文中李植讲述了学校门禁制度的不便,还称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建议学校拆除出校闸机、自由出校。消息经发酵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引发舆论关注,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热搜截图.PNG

(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9位)

据红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该话题引发711.10万的互动声量,影响力值为13.86亿。

互动.PNG

(传播互动指数:☆☆)

影响力.PNG

(影响力指数:☆☆)

专家认为封闭校园是“懒政”。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指出,疫情期间一些高校享受封闭带来的管理便利,形成了对封闭的依赖。他还指出,如果校园开放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那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发文称,不能因为害怕出问题就把校园纷纷堵起来,以堵求安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思维逻辑,也不能成为一种选择。浙江宣传在《高校大门何时重开》中写道,一所大学长期依赖封闭隔断固然能降低风险,变得更加安全,但对科研教学、人文交流、社会实践带来的障碍,对开放包容的精神追求造成的羁绊,对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大学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舆论认为“开放”是大学应有之义。国学经典《大学》中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人讲述多年前参观大学的经历,称校园的广阔、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文化的深厚积淀,让自己受益匪浅。舆论认为,大学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理应更加开放包容。浙江宣传称,校园实体之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办学理念之门,对外隔绝的校园环境、封闭的办学状态,对大学自身发展、对公共精神的培养都是不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教授戴盛仪也指出,校园封闭式管理与大学开放的本质相背离,大学的环境、校园里的书香气,应该让全民都能分享。

也有观点认为大学校园不能“一开了之”。有观点指出,学校开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外来人士不仅挤占课堂、食堂、图书馆等校内资源,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学生安全受到冲击。对此,戴盛仪教授认为,面对个别事件不能“因噎废食”,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保障治安和教学秩序,如通过学校一卡通让部分场所与外来人士相对隔离。南方日报也在评论文章中提出,校园开放后安保力量不能集中于校门口,应更多地放到校园内,全面保障学生安全。浙江宣传表示,大学校园开放要允许学校因校制宜、渐次推进,实现有序开放与安全开放的动态平衡。

近期,多所高校取消了入校限制,向公众开放校园。北京外国语大学宣布取消预约制,所有人凭身份证可入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全面开放校园,公众进入校园不需要预约,也不限制名额;广东多所高校陆续宣布对外开放校园参观。开放、包容、多元的大学回归公众视野,校园里的书香气终于又能被更多向往之人嗅到。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潇

编辑: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756/52/133659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