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论高度关注央视3·15晚会

来源:红网 作者:舆情分析师 编辑:夏熊飞 2023-03-20 11:13:4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3·15晚会于3月15日20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并在央视财经和央视频客户端、央广经济之声进行了同步直播。今年的3·15晚会聚焦“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主题,分别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维权领域的新热点和新现象。

晚会播出后,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被曝光问题也得到了涉事地方监管部门的及时回应与调查处理。

一、传播情况

微博热搜话题多、信息总量大。3·15晚会播出后,#315晚会##315晚会卧底记者讲述惊险经历#等多个话题冲上热搜,相关信息总量相当巨大,其中话题#315晚会#阅读次数74.2 亿、讨论次数157.6 万、原创人数14.3万;话题#315晚会卧底记者讲述惊险经历#阅读次数1.7亿。

全网数据暴涨、关注媒体广泛。百度以“央视3·15晚会”为关键词搜索,找到相关结果约70,800,000个,找到相关资讯319个。据红网网络舆情系统显示,“央视3·15晚会”近期相关信息共21631条,其中参与报道的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红网、澎湃新闻网等众多权威主流媒体。

二、舆论关注

关注哪些问题被曝光。哪些问题上榜是每年3·15晚会舆论最关注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众多媒体不仅实时播报晚会进展,更是通过开设专题集纳、弹窗push等形式报道被曝光的产品、服务、商家、企业等。据澎湃新闻、红网等媒体报道,今年上榜的有假香米、“打脸”化妆品、直播间“苦情戏”、免费评书机、网络水军、不安全的安全带、翻新产品、藏在地下的隐患。

关注被曝光对象回应情况。央视3·15晚会期间往往是商户、企业高度紧张的时刻,被曝光的对象更是会第一时间予以回应,争取“灭火”,他们的回应情况也成了舆论关注的重点话题。晚会播出后道歉、整改是主流声音和做法,不过今年个别较为“正面刚”的回应引发了争议。据光明网报道,南宁市青瓦房古村落的“步步惊心”项目被点名,但是景区回应暂不考虑整改,目前该景区已被停业整顿。

关注监管部门后续处理。另一个舆论关注的话题则是被曝光对象所在地监管部门的后续处理。中国新闻网关注多地连夜行动处置3·15晚会曝光企业,如安徽查处三家涉假香米问题企业、盐城市监局针对水泥管偷工减料问题已行动、河间市市监局处理“翻新绝缘子”相关事项、延安市监局前往“售卖直播水军”涉事公司调查取证、广州市监局正在处理曝光问题等。

三、媒体解读

类似问题为何屡禁不止。新京报社论《“香精大米”何以“野火烧不尽”》写到,为什么“香精大米”治而不绝?为什么不法商家胆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逾越法律底线?首先是造假成本低,利润丰厚。其次是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差,模糊概念,不作真实标识。更重要的是,上游原材料生产流通缺乏有效监管。所有这些瞒天过海的过程,仿佛都脱离了监管部门的掌控。

企业与其担心3·15,不如抓好365。经济日报评论文章称,以前企业只需盯着3·15等固定节点,盯住监管部门和主要媒体;现在,人人有手机,个个带话题,不知道哪篇“小作文”、哪条小视频就能引起轩然大波。消费舆情的种子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酝酿的。企业不能只关心3·15这一天。防患于未然才是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才是尊重消费者的应有态度。与其担心3·15,不如抓好“365”。

网络消费生态也要打假。澎湃新闻、新京报分别刊发评论文章《“苦情戏”和水军:网络消费生态也要打假》《直播“苦情戏”实为卖假药,露头就打没商量》,称对于那些或卖惨或正气凛然搞诈骗的主播,执法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处置,不让“江湖骗术”改头换面继续伤害老人,并表示无论是“苦情戏”也好,还是网络水军,这些问题绝非无法识别,只要加强技术手段进行甄别,并加以管束,完全可以避免乱象的产生。

消费者期待每天都是3·15。新甘肃客户端评论文章表示,央视3·15晚会的热闹终会过去,被曝光的乱象热度很可能随时会被更热门的事件挤下热搜,如何让维护消费者权益变得更加常态化的高效率、高关注,或是相关职能部门未来须重点发力的方向。央视3·15晚会彻底“祛魅”之日,便是消费者权益完全回归之时,对此广大消费者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来源:红网

作者:舆情分析师

编辑:夏熊飞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747/64/124640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