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师被抢话筒为何引发舆论热议

来源:红网 作者:舆情分析师肖潇 编辑:白杨波 2023-02-27 10:11:02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19日,一条“讲座名师遭高中生抢话筒”的视频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流传,引发舆论广泛讨论。据悉,该讲座名师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18日在安徽省庐江中学讲座正式开始前即兴发挥了一段演讲,其输出的价值观功利性太强、且涉及低俗内容,将找到拥有所谓“优良基因”的外国人混血当做学习的最高成就,并宣扬金钱至上论。视频中,一位学生忍无可忍,冲上台从陈宏友手中夺过话筒,对着同学们掷地有声道:“学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掌声。

事发后,合肥市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庐江县成立调查组,对庐江中学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已责成合肥师范学院党委成立调查组对陈宏友进行调查,按照学校要求,其目前已经停课在家反省。

舆论如何看待抢话筒行为

部分舆论指责陈宏友误人子弟。央视网评论道,这可能不是个案,一些自以为在行业混得很成功的人,回到校园分享经验时,不是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和尊重知识,而是把自己和社会的某种“认知”和旁门左道当成“成功经验”。听起来好像很现实,但这种现实其实是“现实的局限”。跟高中生讲这些,完全是用自己的局限拉低和扭曲学生的认知。舆论表示,不管是基因优良论还是金钱至上论,陈宏友如此狭隘、陈腐、功利的观念,对一些三观还未成形的学生来说有极大的危害。澎湃新闻评论道,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在话题选择和内容表达上做好把关,避免随意输出一些在成人世界尚且不符合主流文明价值观的灰色言论。

部分舆论认为批判陈宏友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自媒体手博士评论道,出人头地、做人上人、光宗耀祖,这些都是家长教育小孩经常说的,都是实用主义。“普通人任劳任怨,二代们坐享其成,大城市的孩子起点比不少人终点都高,这些不都是社会现实吗?”也有网友认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科研冷板凳,小镇做题家的梦想只会被冰冷现实打破。“做科研的博士一个月千把块钱,二代们不劳而获过得滋润。我们谁不是高中满腔热血,大学毕业被社会教做人?”他们认为,让学生早点认清现实,早些学会“利己”更有利于规划自身未来。

舆论对抢话筒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视频播放到抢话筒的学生振臂高呼,喊出“学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许多网友表示自己已是热泪盈眶。自媒体燕梳楼感慨:我万分欣慰并庆幸,还有这么一群学生撑起了脊梁,托起了希望。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写下“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灿烂的未来。”“我看到了民族自信,国家有了他们,我真的觉得很骄傲。”等感人评论。但也有舆论表示,这位学生不顾场合硬抢话筒,是心高气傲、没有礼貌的表现,会给学校带来不小的麻烦。有网友建议学生用事实和逻辑去辩论,而不是做出如此唐突的举动。对此,央视网文章不认可称,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的苛求,在讲座这种“话语权完全不对等”场景下,学生也许只能以这种方式去表达了。

事件背后该反思哪些隐藏的问题

需要反思教育者的功能。自媒体燕梳楼写道,当一位名师都能公然宣扬拜金、崇尚外国基因的时候,这意味着我们相当一部分“园丁”,已经认同金钱至上论,变相鼓励学生成为追求功利,无所不用其极之人。舆论表示,虽然现代社会精致利己主义风气大行其道,但大部分人知道这是不好的,不值得推崇的,这就是从小的教育在兜底,是教育工作者托起了这份希望。然而这么多年来,陈宏友这类教授顶着风光无限的种种名头,来往于各个学校“教书育人”,何异于行走的毒教材?如果学生接受的教育就是认同、顺应这样的社会风气,那么国家的思想文化传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现代社会需要建立信念感。现代社会流行的金钱至上论和极致利己主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匮乏、人与政府之间的信任缺失、伦理道德的断崖式滑坡,成为了社会种种不良事件的根源。其中更不乏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信念嘲讽为不谙世事的人。自媒体超级学爸评论道,如果读书只是为了钱,那么钱学森、邓稼先就不必回国了;如果读书只是为了钱,我们现在就不会有两弹一星、核潜艇、天宫空间站了;如果读书只是为了钱,我们的产业升级就不会实现,我们的经济也很难腾飞。就是因为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发展。

要保护年青一代批判性思考能力。这次“抢话筒”事件,完全体现了这一代年轻人不会再对别人灌输的内容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他们从小就展现出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央视网表示,“抢话筒”引发如此大的舆情,学校受到的压力很容易传到学生身上。在一些学校眼里,“听话”的学生更受喜欢,他们不会让学校陷入难堪和被动。但是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敢于表达、敢于批判,应该得到肯定。希望当地教育部门不要给学校太大压力,不要过于苛求学校的把关能力,更要保护好学生,呵护好这种珍贵的能力,不让它受到遏制。

来源:红网

作者:舆情分析师肖潇

编辑: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646746/61/123654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