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铐走医生”事件:柔性执法可彰显法治温度

来源:卢永春 作者:卢永春 编辑:redcloud 2019-05-06 16:27:25
时刻新闻
—分享—
阅读提示

  患者、医生和警察,看病、纠纷、被带走……近日发生在上海仁济医院的一场舆情风波,引发各界对执法主体在处置医患矛盾中怎么兼顾法与情、刚与柔的大讨论。正确把握柔性执法与刚性执法的关系,需要回归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本位。

  


  事件现场视频截图


  舆情脉络

  事件发生在4月24日下午,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赵晓菁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警方接到报警赶往现场,在处置过程中对前者使用了手铐。由于事发在人群密集的知名医院,现场碎片化的视频很快在互联网传播。

  25日,舆情逐渐扩散,微信平台题为《拒绝插队引发矛盾,仁济医院专家竟被戴上手铐带走》的帖文刷爆“朋友圈”,文章在批评“医闹”的同时将矛头指向警方,质疑其“粗暴执法”的跟帖较多。





  27日晚,演员胡歌在微博贴出了一位在场患者看到的现场过程,多位网络名人予以转发。事件因涉及舆论较为敏感的“医闹”“警察”“医生”等标签,“仁济医院赵晓菁事件”迅速成为热门话题,截至4月28日,微博阅读量超过6亿次,微信文章达到1300篇。

  本起案例中公共舆论具有典型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将注意点放在了医患关系的维度讨论,对事件中患者是否插队与干扰正常医疗秩序提出疑问,在虚假信息传递下有些网民甚至批评当事患者“恩将仇报”。

  随着警方表示患者并非网传无理插队,舆论对于医院如何更好地调处医患纠纷、妥善安抚患者情绪提出许多建议。另一方面,事情逐渐从医患矛盾转换到医警关系的讨论,不少网民发出疑问,“传唤对象作为正在看专家门诊的医生,警方为何不能等其完成工作后再到派出所做笔录?是否有必要对医生使用手铐?”就处置医患关系时如何把握执法尺度进行严肃讨论。

  不同职业身份的人办的自媒体账号的观点交锋促使舆论分层明显。由于赵医生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被拷走的消息迅速在医护群体的社交媒体群炸开了锅,讨论激烈。




  中国医师协会随后发布了四点声明,认为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医患冲突不同于普通的民事冲突,对医务人员慎用械具也是“尊医重卫”的应有之意。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也通过新媒体发声,呼吁人文执法。

  业界知名度较高的一些自媒体账号也发布相关文章。自媒体文章《今天带走了赵晓菁医生,明天谁来拿手术刀?》阅读量超过“10万+”,引发许多医护群体共鸣并通过社交媒体声援,要求警方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环境等多重因素。

  面对质疑,不少警察借助社交媒体表达委屈,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警察执法,每个人都应无条件配合。警方在发生医患纠纷后赶着传唤当事人双方做调查,需要尽快查清前因后果,判断孰是孰非,符合工作程序,执法具有合法性。

  这些年来,医患关系总体趋好,但“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刺激着公共神经。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对不同职业职责的不了解,导致双方产生不少误解与摩擦。

  @人民日报感慨称,若患者懂规则意识,医生懂执法流程,警察体恤医生的敬业,结局都不至于此。也正因此,我们也需要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改善和重塑医患警三方的信任关系。对于舆论关切的柔性执法问题,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呼吁,执法者不仅能在执法中“挺直腰板”,还要在各种繁杂的声音中“俯下身子”倾听,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不断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融法、理、情于一体。正如网民所言,柔性执法有一种“润物无声”的作用,让硬邦邦的法律更显温情。

来源:卢永春

作者:卢永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