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情观察:走不出的海南天价菜“困局”

来源:张睿轶 作者:张睿轶 编辑:redcloud 2014-10-31 17:07:19
时刻新闻
—分享—

   

    40多头死牛背后的无疫岛

 

  海南舆情研究中心消息(作者张睿轶):在印象里,死牛的事从没有像10月18日那样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一天,海口白沙门海域一口气淹死了40多头牛。据媒体报道,10月18日上午11时许,在海口白沙门海域,一艘载有40多头牛的船只不知何故发生沉没,船上除3人和4头牛侥幸游上岸外,其余大约40余头牛全部葬身大海。海口动检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存在非法贩运省外活体肉用动物入岛的嫌疑。

  这则被岛内外媒体转发67篇次的新闻,引起了海南网民的关注。因为在40多头死牛的背后,是海南民众长期吃着高价牛肉的不争事实。《海南日报》近日报道,“受供应量减少和消费需求加大等原因影响,海口市牛肉价格近两个月来连连上涨,价格已经突破每斤40元,不少市民对如此高涨的牛肉价格连呼吃不起。”对此,专家解释说,“目前来看,全国牛肉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牛肉价格上涨也属于正常市场波动,短时间内不会回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肉牛走私船翻船的消息撬动了海南网民敏感的神经:原来牛也有人在走私?

  有人走私,自然就有高额利润差。海南资深媒体人、评论员矢弓在网上检索后发现,牛肉“新疆最贵的是32元一斤,北京新发地市场25.5元一斤”,价格都远低于海南。矢弓为此愤愤不平:“这个近期三亚55元一斤和海口40元相比,刨去批零差价,这依然是让海南人民很受伤的。如此看来,所谓‘正常的市场波动’解释很牵强。”

  矢弓认为,海南牛肉贵,是因为在无疫岛政策中对省外活体牛、猪上岛的过度限制。“海南即使是无疫岛,不应该将岛外的一切活牛和牛肉进岛都视作走私的。”随后质疑称,“…以无疫岛健康岛的名义,限制市场的正常流通,人为造成物价上涨,让岛内的某些行业谋取暴利,这就很难让海南人民开心和自豪了。毕竟,吃牛肉不能成为富人的专利,在海南吃牛肉如果成了炫富,那无疫岛和健康岛还会有群众基础吗?”

 

  菜场背后的脏乱差

 

  10月29日,城东集贸市场摊贩集体歇业了。摊贩们反映,城东集贸市场改造后每个摊位的摊位费从360元上涨为700元/月,同时还要交5000元的押金。摊贩们认为涨得太多了。而在城东市场约10米外的南桥路,有一个“马路市场”,“菜、肉、鱼什么都有”,也极大影响了城东市场摊主的正常经营。

  相比干净整洁的城东集贸市场,南桥路两旁被各式摊贩占领,过往车辆和行人艰难在马路市场中艰难通行,环卫工人正在费力清理马路市场上的垃圾和污水。周边居民意见也很大,马路市场不但影响正常通行,还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城东市场摊主们说,他们多次向相关部门举报马路市场的情况,但仍然未见取缔,规模反而越来大。琼山区城管对此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巡查,对于南桥路摊贩进行整治,会通过劝说、警告、暂扣物品、罚款等方式进行处罚,取缔占道经营的摊贩。

  问题是,城管能好使吗?有网民质疑称,“在城管对小贩动动指头,网民的口水就能淹死城管的现在,城管真能对马路市场起到多大的整治作用?”也有网民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马路市场价格便宜,城东市场环境干净。买菜的市民贪图便宜,自然劣币驱逐良币,摊贩主和居民有什么可抱怨的?”

  与海口城东集贸市场改造后价格上涨相比,三亚网友似乎更关注菜市场的脏乱差现象。10月28日,网友“文占”在三亚新闻网《网友留言板》中报料,三亚鸿港市场和和临近不远的海鲜市场地面卫生太差,(脏得)简直没法下脚,去一趟脚和腿都得弄脏。“这太有损三亚形象了,希望有关部门管一下。”记者调查后发现,网友报料基本属实。甚至早在2009年,该市场就因为卫生太差,被时任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批为“还不如一个乡镇水平”。但五年过去了,菜市场脏乱差情况依旧。有市民认为,“领导过问了,卫生就能抓好,保持一阵子,现在5年过去了,卫生就搞不好了。说到底,就是相关人员不作为,应该引起三亚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要让环境治理工作成‘一阵风’。”

  但也有网民质疑认为,“菜市场干净了,自然租金会高,脏乱差的菜市场自然租金会低。这也是市场规律作梗。又便宜又干净的菜市场,能做到吗?”

 

  大棚背后的腐败链

 

  2013年年8月,海南接连遭受暴雨袭击,海口叶菜价格多日维持在6元/斤,民众苦不堪言。而媒体调查发现,政府大力扶持的蔬菜大棚建设许多都是形同虚设,多个菜地变成草地,上千亩列入政府补贴范围的常年蔬菜基地大棚闲置,成了“养草棚”。对此,网民愤怒的表示,“原来财政补贴的蔬菜大棚,竟然没有种菜,而是在‘养草’!”更有网民认为,“从荒芜的蔬菜大棚里,必然存在着官商勾结之类的腐败之风。”

  一年之后的8月11日,省农业厅通报了部分大棚资金使用问题的整改情况。《海南日报》随后发表评论称,“惠农骗补现象的发生,……有其滋生的土壤。在这条灰色的利益链上,‘蛀虫’们肆无忌惮的侵吞着国家的财产,这就对我们的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虽然已追回补贴款109万元,但事情的处理远不应止于追回补贴款,一些严重违法者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才能以儆效尤。”

  显然,不单是网民和媒体认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纪委和检察机关也这么认为。

  2014年8月21日,海南省纪委官网——海南廉政网报道称,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局局长王秀持,农业局副局长王光庆、黎运书近日分别被停职,由白沙县纪委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8月25日,海南廉政网再次公布,五指山市农业局局长卓召良、五指山市农业技术与乡镇企业管理中心原主任欧福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8月26日,媒体报道定安县涉农资金存在诈骗大棚瓜菜财政补贴资金现象,8名涉案人员已被立案查处。

  9月1日,文昌市农业局原局长符史军等5人因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致使国家瓜菜大棚补贴款被骗,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9月11日,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局原局长林云涉嫌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9月19日,昌江农业局原局长李光、副局长钟国卿涉嫌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10月23日,媒体刊发消息称,原屯昌县农业局局长张光维,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实施财政补贴瓜菜大棚建设项目验收工作,被处以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一同被处分的还有屯昌县农业局副局长吴育炳。

  加上2013年5月因“在拨付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过程中的存在受贿现象”被免职的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辜海燕,至此,海南农业口线的官员被处理的已达20余人。

  对此,有网民评论称,媒体帮助纪委拉开了海南农业口的反腐大幕。更有网民吐槽:“打击天价菜,或者只能靠纪委。”

 

  “垄断”背后的无形手

 

  淹死的肉牛,脏乱的菜市场,腐败的大棚菜地,价格昂贵的农产品背后,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腐败和不作为。但在政府希望有所作为的领域,农产品的价格会下来吗?

  说起海南本岛居民吃外地菜问题,始终绕不开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媒体报道称,“多年来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49个档口“掌控”着海南全岛外地菜。每天卖同种菜的几个老板都要互相打电话商量一下,定个统一价,目的是为了稳定客源。”去年12月,海口建起来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免收摊位费、管理费,让本地蔬菜种植户有地方买菜,减少流通环节。但媒体调查表明,“平价蔬菜却依然和市民无缘,马路市场依旧热闹非凡,个别市场几乎形同虚设”。而政府引进的投资高达6亿元的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闲置多年不用,“年亏6000万元”。政府百般折腾,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却依然处于“垄断”地位,岿然不动。至于“公益菜”、“平价菜”、“农超对接”之类的口号,海南市民听了无数,吃点便宜菜的日子却越来越远。

  对此,有网民认为,“海南菜价长期居高不下,市场垄断肯定是一个主因,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就等于被强制戴上了手铐,失去了自我调控作用。因此,市场的公平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当垄断已经导致整个行业丧失公平,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时,政府就有必要出手进行调控,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去解救那只被钳制的市场‘无形之手’,降低菜价,还利于民。”

  但也有网民表达了不同意见,“49个菜老板在销售着全岛外地菜,用‘垄断’来形容南北市场,未免搞错了‘垄断’主体。即使南北市场真被拆分或者合并,每天卖同种菜的几个老板就不会互相打电话统一价格了?政府干不好的领域就说要交给市场,市场干不好的领域就说要交给政府。这种论调看似正确,实则是空话套话。”

 

  市场不会被政府打败,只会被政府扭曲

 

  无疫岛建设导致岛内肉价高涨、卫生干净的菜市场被脏乱差马路市场侵蚀挤压、补贴给大棚蔬菜的资金遭大量挪用、抑制菜价的行政手段不断受挫。破题的手段几乎已经使完,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如何破解海南农产品价格昂贵的局面,似乎成为走不出的困局。

  阳光岛社区版主阳光小子认为,目前海南天价菜的问题,原因不在于政府对市场干预不够,而是对市场干预过多。“菜价由市场决定,并不由市民和政府的意愿决定。”“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用纳税人的钱补贴菜肉市场,再让纳税人吃到便宜菜,本身就不是‘经济’的做法。即使菜价降下来了,但政府所付出的运营成本,也远大于菜价下降所带来的回报。市民的生活成本,也因为政府乱花钱而被提的更高。”

  对此,阳光小子认为,政府对菜价的调控方式应该仅限于使用行政手段,通过打击违法市场行为、降低合法市场运营成本、加大社会保障等行政手段来管理。比如,在无疫岛建设中应降低门槛,减少活体肉食品上岛成本;通过市场监管,严惩菜老板们统一定价的现象;对马路市场应罚管并下,加强打击和取缔,并通过免税、监管等形式降低农贸市场运营成本;同时加强公共服务,把本该投向菜市场的财政资金发给收入最低的群众,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至于除此之外的干扰市场的动作,“几乎都不需要”。“这样做,或许菜价并不会下降,但是市民的生活成本实际上是在下降的,相比而言也能负担得起更加昂贵的菜肉价格。”“毕竟,市场不会被政府打败,只会被政府扭曲”。

  也有网民改写了铅笔社经济学家李子阳的段子,来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扰:“你渴了,打算买一瓶矿泉水。正常做法是,你拿出钱到街边小店买一瓶。不正常的做法是,你走到某个国家机关那里,按照他们的规定数目交出一笔钱,然后回家等着。他们安排公务员去给小店发钱,然后你再去小店买‘便宜’的矿泉水。当然有时还未必便宜。而后者,我们称之为‘市场补贴’。”

来源:张睿轶

作者:张睿轶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