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会干预器官分配事件舆情分析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2013-07-08 17:25:17
时刻新闻
—分享—

  据7月8日新京报消息,目前,有2/3器官未进入卫生部的系统分配,系统外器官成为各方争夺对象。多地红会被指逼医院捐款,干预器官分配。

 

  一、事件焦点概述

  红会与医院之争成为此次事件的焦点。地方红会作为器官捐献的第三方机构掌握捐献者资源,移植医院希望从红会获取这项资源,红会以此要求医院捐款,对捐献者进行救助。医院认为地方红会对捐款账目没有做到公开,有为自己牟利之嫌。

 

  二、舆情关注度

  “红会人为干预”器官分配一经报道,便引发了舆论强烈关注,据红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

  图一

  图二

  这次事件很明显的是由新闻引发的舆情。在来源类型统计中,网站占了主要部分,为89.3%,其次是论坛,为7.1%。从图一可以看出,“人为干预器官分配”的关注度出现了两个峰值,一个是在5月13日左右,另一个在7月8日。5月12日,有消息称,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或将通过系统进行分配,从而全部可溯源。消息一出,舆情立刻呈涨势,在5月13日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舆情平息。到7月8日,新京报报道的《我国2/3捐献器官由红会掌控医院使用需先捐款》的新闻一出,立刻引发舆情关注,这条报道被各大网站转载约220次。而此新闻引发的舆情关注也不可小觑,据红网舆情中心统计,此新闻在新浪跟评的网友截至8日下午14时,已达到41128人,腾讯跟评贴子也达到了10025条。

 

  三、网友观点

  关于红会与医院的利益之争,网友呈现出来的皆是负面情绪,有指责医院收取巨额手术费的,也有指责红会“不干净”的,更有两者都骂的,还有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的。以下分别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网友观点:

 

  【“红会是黑会”】

  腾讯网友“淡看江湖”: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础之上的。一方面,以官权,安全为由,拒绝公开,一方面却要百姓给你们信任。凭什么?本人今年33,以前捐过款。今后也会做好事,但是不会给红十字会再捐一分钱----除非,账目公开,对得上账,出了问题揪出硕鼠。

  腾讯网友“≮涨潮≯”:郭美美的事还没“洗”干净。又出现这事,口口声声要说用行动改变公众对红会的印象,要让黑十字变回红十字。怎么变?总是感觉自己聪明绝顶,别人愚钝致极,殊不知自己才是最愚钝的,现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确实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黑十字不从内部改革,不认真检讨内部腐败还何谈为人民服务?还有什么资格为人民服务?还有什么脸为人民服务?好端端的一个慈善组织非要搞成盈利企业?大家捐的是一份爱心。你却利用大家的爱心去赚钱!大家资助的是弱势群体,你却利用弱势群体去盈利?

 

  【“医院暴力收费”】

  腾讯网友“尘封(訫)”:捐献者是为了救助那些没钱看病的穷苦人,医院和红十字会凭什么收钱??而且一个移植手术,光手术费用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手术所需要的真的是这么多钱吗?现在,在人民心中哪里还有白衣服的同在啊……

  新浪网友“Water*灵”:每天都在马路边上看到义务献血的车,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献血,为什么病人去看病输血还收取那么高昂的费用?这不是做无本买卖吗?特别是器官捐献,捐献了器官你要收取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这些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器官你们也要收取费用?这是暴力的无本买卖!!!!所谓的呼吁人民要义务有爱心,可是这些爱心机关又用人民的爱心去谋取暴力,真是搞笑。

 

  【“医院和红会各自牟利”】

  腾讯网友“扬红”:我们老百姓没钱交的时候,医院立马叫咱滚蛋。凭什么给他们捐器官?让他们和红十字会一起暴发死人财?

  新浪陕西手机用户:自愿捐献的器官成为敛财的工具,如同捐血让血站人员爆富一样。更重要的是资料被不均衡的使用,使得这一善举成为潜规则。红会哪来权利强捐,从手术费中想的天真,家里有这样的病人除了巨额的医药费还的供养红会。

  腾讯网友“csxltm”:红会垄断捐献器官资源,以提供信息名义把高价器官卖给医院,医院再通过移植器官收取高价手术费,最后费用全由患者买单,红会和医院共同分成。

  腾讯网友“海阔天空”:作为捐献者都不要求有回报,可他们第三方包括医院却各自以捐款和公开账目为理由开战,说白了不都是在各自牟利吗,看这新闻似是医院站在公正的角度,其实医院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吗?我看都是彼此彼此。

 

  【理性观点

  腾讯网友“好人一生平安”:捐献器官是为了别人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为了红会和医院去牟利。国家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医院使用献血和捐赠器官的费用要有明确规定,不然医院拿人家的“好意”变成牟取高额利益的手段,一个手术几十万上百万,令人难以理解。

 

  四、专家分析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主任、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总设计师王海波一直关注着社会各方力量对器官资源的争夺。5月11日,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培训会议上,他说,一旦有潜在供体(即器官捐赠者)之争,就会令器官这种挽救生命的稀缺资源待价而沽。还有专家认为一旦有了掌控资源的权力,就会产生权力寻租的“黑洞”,目前最重要的是相关文件的出台。

 

  五、简评

  如何重建信任,是目前红会需要思考的。此前所积累的负面情绪还没消除,此次,矛头又再一次指向了它。其实,穷追不舍的不是网友,而是一个不透明的慈善机构与一些不公开的慈善行为。

  作为公益性质的组织和单位:红会和医院,一个救助弱者,一个救助伤者,本应是全民拥护的,但却因为利益之争,遭到全民的质疑与唾弃。“我”不信任你,是因为我“看”不到。因此,让全民参与,做好信息公开、社会监督才是重获社会信任的必要举措。此次事件中,对于医院的质疑,红会都有一一回应,但是,最重要的公开明细这一项,深圳红会副会长赵丽珍却表示,捐款的具体收支情况,包括工作经费,没必要对社会公众公开。这样的态度,只会让网友大呼“有鬼”。虽然红会坚称,对捐款的医院会定期为其列一个表格,包括协调捐献了多少案例,每个案例支出了多少救助款,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经费等等。但还是无法说服网友,网友认为,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础之上的,既然没问题,那为何不能公开?除非心里有鬼。

  此前,就有评论认为,红十字会光靠声明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必须拿出事实证明才可以说服公众。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