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叶诗文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编辑:redcloud 2013-06-05 15:45:21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9日,叶诗文以4分28秒43的时间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记录。赛后英国知名体育评论员克莱尔·鲍尔丁于当地时间28号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直播节目中点评:“一名游泳选手的速度突然比往常快出许多,这里边得有多少疑问啊。”这句不寻常的疑问,直指叶诗文的成绩作弊或者服用兴奋剂,引起舆论哗然。外国媒体开始大肆质疑叶诗文并攻击中国游泳队,中国媒体和中国网友对此予以坚决反击,跨国舆论战开始。红网作为省政府领导下的媒体,给予了叶诗文各种声援。现红网舆情研究中心针对此次叶诗文事件网上舆情分析如下:

 

  一、舆情概述

  7月29日,比赛刚刚结束,英国知名体育评论员克莱尔·鲍尔丁的点评激起舆论浪花,成为中西方舆情大论战的导火索。西方媒体开始大肆攻击叶诗文,同时,中国媒体也予以坚决反击,舆论战升级。

  7月30日,叶诗文接受外媒采访时回应:中国人是清白的。

  8月1日,叶诗文顶住压力、再发神威,以2分07秒57夺得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收获了她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第二枚金牌,再次证明了自己。然而,在伦敦,新的胜利并没有为她赢得更多喝彩,西方媒体的质疑声反而愈发升温。

  8月1日-2日,在各种澄清申明中,舆情开始降温。8月1日,中国代表团就此正式作出回应:一旦成绩优秀就与兴奋剂联系起来对运动员不公平,中国近年在游泳成绩上的突破,主要是科学训练、刻苦训练的成果。而此前,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开发布会澄清说:叶诗文已经通过了世界顶级兴奋剂检查机构的检查,她绝对是清白的!8月2日,国际泳联也发表声明表达对叶诗文的支持。

  8月3日,外媒开始反思,英国媒体《太阳报》撰文,反思为什么没有质疑自己的运动员。美国《游泳杂志》也对西方国家的偏见进行了抨击:“早就知道中国小将打破世界纪录后,各种质疑就向她砸过来,他们就会说‘她肯定是服药了’。这真是耻辱至极!”舆情开始降温。

  8月7日,英国《自然》杂志对叶诗文道歉,舆情渐渐平息。

 

  二、舆情关注度走势

  纵观此事件舆情走势,英国知名体育评论员克莱尔·鲍尔丁的评论是导火索,外媒的质疑触动舆情扳机,中国媒体的反击引爆舆论激战,叶诗文的二次夺冠引发舆情高潮,而叶诗文和中国代表团的及时回复、英国奥委会和国际泳联的申明成为此次舆情应对的转折点。

  英国知名体育评论员的点评引发外国媒体疯狂质疑。7月29日,比赛刚刚结束,英国知名体育评论员克莱尔·鲍尔丁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直播节目中点评:“一名游泳选手的速度突然比往常快出许多,这里边得有多少疑问啊。”引起一片舆论哗然。西方媒体开始大肆攻击叶诗文。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体育记者邓肯-怀特就发文指叶诗文的表现有太多疑点,鉴于中国游泳队在上世纪90年代有服用违禁药物的先例,他认为叶诗文也有可能服用了兴奋剂。外媒开始疯狂地发表质疑叶诗文的文章,并武断地认为叶诗文是凭借禁药才登上最高领奖台的。

  中国媒体予以回击,引发中外舆论战的高潮。8月1日,《环球时报》撰文《刁难叶诗文 西方舆论太小心眼了》予以回击。文中说到:“这些不友好评述首先是欧美舆论对一位中国女孩的不公平。对叶诗文做采访时还有西方记者直接问她是否是‘只会训练比赛拿牌的机器人’这已是挑衅。叶诗文口才一般,对她这样缺少处事经验的年轻姑娘进行刁难,不是媒体人的光荣。”文中还指出“西方舆论这次刁难一个中国小姑娘,不仅理由牵强,而且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脚。西方一些人一方面用20年前的老眼光看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同时又对中国的快速进步非常‘小心眼’”。随着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陆续的发文支持,此次中外舆论战走向高潮。特别是当叶诗文第二次夺得奥运金牌的时候,外媒的质疑和中国媒体的舆论战达到一个高潮。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泳联发表申明,为论战降温。一边是美国教练和英美媒体继续质疑,另一边是新的可以证明叶诗文清白的数据不断出现。7月31日,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尼汉勋爵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叶诗文已经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药物检测,并被证明是清白的,她所取得的成绩理应得到认可。“我们清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专业性,她通过了WADA的所有测试,争论可以到此为止了。”科林莫尼汉表示。北京时间8月2日,国际泳联和中国泳协都又一次给出了铁的事实。国际泳联也发表声明表达对叶诗文的支持。国际泳联在其官网上写道:“国际泳联在此明确声明,最近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对中国选手叶诗文近期表现的一些怀疑和影射毫无事实根据。这名运动员已经按照国际泳联的反兴奋剂规定完成了所有兴奋剂检查,并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进行了4次兴奋剂检测,包括在今年中国游泳队奥运选拔赛前的两次。”

  随着外媒的反思,舆情趋于平稳。8月3日,英国媒体《太阳报》撰文,反思为什么没有质疑自己的运动员。美国《游泳杂志》对西方国家的偏见进行了抨击:“早就知道中国小将打破世界纪录后,各种质疑就向她砸过来,他们就会说‘她肯定是服药了’,这真是耻辱至极!”《法兰克福汇报》2日发表文章说,叶诗文四天之内获得两枚金牌,对一个16岁的女孩子来说非常了不起,但她不可思议的成绩带来一场关于中国选手和禁药的大辩论,目前这场辩论还在伦敦继续进行。8月7日,英国最有名望的杂志《自然》的编辑也对之前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公开道歉,其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我们现在回头看对此表示遗憾),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我们的意图。”至此,舆情渐渐平息。

 

  三、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外媒声音一:质疑叶诗文为何游得比男人还快?

  德国《图片报》30日艳羡中国的“夺金潮”后,转而引述旅居国外的“中国奥运代表队前首席队医陈章浩(译音)”的采访内容称,上世纪80和90年代之间,中国代表队存在普遍的兴奋剂使用现象。德国《焦点》周刊也拿中国游泳队曾经的丑闻暗示叶诗文作假,《法兰克福评论报》称“神话般的时间,留下许多疑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后,等待叶诗文的,不仅是鲜花、荣誉,也有质疑。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叶诗文再一次成了外媒质疑的众矢之的。所有外媒都瞄准了叶诗文的禁药疑闻狂轰滥炸,其中一个约50岁的外国记者更是赤裸裸地问道:“你到底有没有使用兴奋剂获得金牌,请你正面回答我还有你的粉丝,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这是一个极不礼貌的提问,清白无辜的叶诗文直视这名记者,不卑不亢地回答:“没有!”随后,这名记者起身离开发布厅。

  外媒声音二:大赞叶诗文闪耀中国

  在叶诗文夺冠之后,也有部分国外媒体纷纷对这位年轻选手奇迹般的表现不吝赞叹之词。著名杂志《游泳世界》的官方网站写道:年仅16岁的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夺冠。叶诗文的这个成绩比预赛中快了2秒多,令人赞叹。法新社以《叶诗文夺冠将中国之夜推向顶峰》为标题播发了文章:“中国的年轻小将在最后时刻大爆发,她以破世界纪录的表现收获了女子个人400米混合泳的金牌。这是自孙杨夺得了男子400米自由泳后中国选手再次夺冠,它将闪耀的中国之夜推向了顶峰。”路透社在报道叶诗文奇迹是如此写的:“中国的年轻小将打破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女子个人400米混合泳项目的金牌。 16岁的叶诗文在自由泳泳姿时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最终将时间定格在4分28秒43,成为了自高科技泳衣在2009年底被禁用以来所打破的第1个女子长池游泳纪录。她将澳大利亚人赖斯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的4分29秒45纪录提高了1秒多。”

  中国媒体回击:谁说女子不如男。

  8月1日,人民日报《谁说“女子不如男”》中“从抛开成见,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鼓励女性的进步与成长,对她们的成就给予颂扬与尊重,创造条件,让她们更广泛深入地融入体育和社会生活。惟此,奥运五环才能更加完满,人类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很好的回击了外媒“叶诗文为何游得比男子还快”的质疑。8月1日,新华时评《对叶诗文夺冠的猜疑源自傲慢与偏见》中说到:“放下傲慢与偏见吧,尽情享受奥林匹克带给我们的欢乐,正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所说的‘故事该到此为止,叶诗文的天赋理应得到认可’”。8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无端贬损叶诗文凸显偏见与无知》,文中指出:“指望抹黑中国选手,干扰中国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竞技表现,这其实是打错了算盘。这种不光彩的小动作,非但影响不了中国健儿的士气,反而会成倍激发他们的斗志,愈战愈勇。中国运动员会用实力证明,种种刁难和中伤,不过是一出闹剧,徒增笑柄而已。”

 

  四、网民意见倾向性分析:

  (如何看叶诗文加冕奥运双冠王 来自新浪网)

 

  1、 实力体现,实至名归。

  叶诗文用勤奋和汗水铸就的两枚伦敦奥运匹克用勤奋和汗水铸就的两枚伦敦奥林匹克游泳金牌的辉煌,是西方媒体中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抹杀不了的,欧美许多有名的运动员都对小叶挑起大拇指称赞。而国内有些自以为专家、学者的人这时抛出这样的东西,我看他心眼长歪了。其言论更经不起推敲。我们会用事实来回击的。(新浪微薄大嘴韩乔生)

  我们再来看叶诗文的天赋。央视主持人长啸解剖小叶成功的秘诀,从肩宽、肺活量大、腰部力量强、脚长达到42码等方面,说明了小叶天生就是一块游泳的料。大多数巨星的成长道路都是渐进式的,然而小叶这颗新星自从涌现出来后,就展现出了世界级的水平。其实,这也不是先例,更不是特例,澳大利亚有大脚鱼雷索普、美国有菲尔普斯这些天才,中国为啥就不能有叶诗文这样的天才?(红网网友通道腊汉)

  2、后生可畏,未来可掬。

  叶诗文真是好样的,16岁的小姑娘竟有如此神奇的能量,我女儿惊讶得不得了,怪不得引起国外媒体的质疑。当你看到她夺冠后接受采访时的那份儿从容和淡定,更觉得有天外飞仙的感觉。(网友子昭刘)

  年幼的游泳小将凭着实力创造世界泳坛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惹来非议实属不该,奥运赛场风云变幻,中国人在传统弱势项目取得金牌惹来的是他国体育界的嫉妒,但是面对外媒的过分“询问”,小将叶诗文从容的回答,表现出了国人的大度,她值得我们尊敬,我们更为自豪,应该向起学习。(网友 雪山飞虎001)

  3、希望不是昙花一现

  从全国冠军到亚洲冠军,再到现在的世界冠军,叶诗文仅用了2年。什么叫成名要趁早,叶诗文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也许就是出名太早,一切太顺利,我们不得不为叶诗文的未来提个醒。(网易网友)

  4、部分网友认为外媒的这种质疑“有对华歧视的因素”。

  5、英国《卫报》网站一项关于“伦纳德是否该向叶诗文道歉?”的投票调查显示,98%的投票选择了“是”。

 

  五、舆情应对点评

  此次叶诗文事件,受到国内外媒体广为关注。总体来说,叶诗文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很不错,从容淡定地面对。中国代表队对于此次突发舆情事件的应对,也处理的积极得当,但也还有提高的地方。

  首先,叶诗文多次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基于对中国游泳队以前的表现,也恐于中国的进步,外媒的傲慢与偏见显露无疑,他们抓住“叶诗文最后50米自由泳甚至比男子400米混合泳冠军美国选手罗切特还要快0.17秒”这一点,表达了诸多不满,甚至肆意猜测、恶语抨击。观此阶段的舆论反响,克莱尔·鲍尔丁的言论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并成为引发中外媒体舆论战的导火索。而后多家外媒表现出的疯狂质疑和中国媒体的反击把此次舆情推向高潮,之后在叶诗文第二次夺冠后,某些外媒不顾尿检结果,仍旧不肯罢休的态度把这次舆论站推向另一个高潮。在面对外国媒体的质疑时,叶诗文能够坦然从容地面对,表现出超出她年纪的成熟与识大体。面对质疑,她多次回应:中国人是清白的。并认为质疑她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叶诗文的清白,并不是拴着太阳也说不清楚的悬案,而是无须由中国人来辩解,清者自清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小小的叶诗文给出的答案,颇有大国之气,值得许多人学习。

  其次,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回应。对外国媒体的疯狂质疑,中国代表团,也及时予以回复,坦承游泳是世界反兴奋剂重点监控的项目,但强调中国成绩的突破是科学训练与刻苦训练的结果:“游泳一直都是世界反兴奋剂重点监控的项目,在中国也一样。中国游泳协会近年来反兴奋剂的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兴奋剂问题,都会被严肃处理。中国近年在游泳成绩上的突破,主要是科学训练、刻苦训练的成果。”尽管此次回复,依然遭到国外媒体的质疑,但是中国代表队的及时回复具有权威性和官方性,有利的缓解了舆论冲击,防止了谣言的继续扩散。此次也可以看出,我们的体育界虽然在国内具有比较完备和精当的话语体系,但在国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在质疑和批判声中,我们要做的不能只是沉默应对,而应是积极回应。应加强日常的公共外交平台的搭建,建设常态形象维护体系,培养特定组织的公关能力,如果我们有了这些准备,何愁奥运会期间不在舆论战中占据主动和先机呢?

  再次,中国媒体和中国网友的力挺。此次舆情风波中,中国媒体和网友的力量不可小觑,外国媒体的质疑一出,中国媒体就大量发表支持叶诗文的文章。中国网友也力挺叶诗文,8月2日,在叶诗文圆满结束自己的奥运赛事后,她在微博上留言:“到今天为止我的比赛就圆满结束了!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包括西方媒体的质疑!谢谢有你们在我身后支持我”。叶诗文的大方与自信受到许多网民的称赞,这条微博被评论转发超过23万条。然而,笔者觉得,在这次论战中,部分网友太过于上纲上线。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中,既有克莱尔这样的质疑者,也有马克·福斯特这样的支持者,这符合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我们在面对外媒的质疑时,应学习叶诗文的这种心态,因为进步才有质疑,被质疑说明我们是在进步。在以后的发展中,这样的质疑不会停止,我们不要因为一遇到质疑,就方寸大失,把这些问题都上升到国家层面,认为这是西方在联合对付我们中国,从而解读出什么新斗争,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心态。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红网舆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13/06/05/82006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