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崔永元怒诉湖南省教育厅”事件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编辑:redcloud 2013-06-05 15:49:00
时刻新闻
—分享—

  一、舆情概述

  前段,崔永元公益基金就培训百名乡村教师一事与湖南省教育厅接洽,得到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为此,6月11日,崔永元在个人微博中怒斥:“这是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一语激起千层浪。随即,“崔永元 怒诉湖南省教育厅”一事沸腾网络,并随着传统媒体的强势介入逐渐发展成为“意见领袖”对峙“政府部门”的热点话题。此间,湖南省教育厅的官方回复,堪称四两拨千金,重压之下的坚定立场和诚恳态度成为舆论激辩的分水岭,也为负面舆情的化解开辟了航道。如何寻找合理的方式促成政府机构与公益组织密切合作,更好的服务于全社会成为事后受众关注的话题。尽管如此,然而在此次舆论事件的后期,湖南省教育厅的回复及时,湖南省级媒体舆论引导给力及教育厅面对突发舆情的处理方式都不失为舆情处置亮点,也为相关地区处理类似舆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案例。

 

  二、舆情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微博爆出即引发媒体、网民强力围观。

  6月11日下午3时许,崔永元通过腾讯、搜狐微博相继发表博文称,“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乡村教师培训八月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我们非常愤怒,在此正式评价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并于15时5分再次发表博文称,“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回复的是教育厅办公室的王俊良同志,这次,请别拿临时工说事儿。”基于微博实时快捷、“背对脸”的特性及崔永元的名人效应影响,博文一经发出即吸引媒体及网民强力围观,加之众多意见领袖参与转发评论,崔永元腾讯博文短时间内转载及评论量超过万余人次,论坛贴吧开始讨论,舆情直接步入爆发期。

  第二阶段,媒体聚焦报道,助推舆论陡然升级。

  12日晨,随着人民网刊发记者署名宋心蕊报道《崔永元微博怒斥湖南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凤凰网、中国青年报、大公网等300余家国内外网站和传统媒体予以转载报道,舆情陡然升级。“崔永元 怒诉湖南省教育厅”等关键词被百度等搜索引擎推荐为热点事件热搜词,四大商业网站热点新闻排行榜及微博热点话题随之推荐,质疑性评论文章开始出现,网民关注度及跟帖量亦开始攀升,网络媒体领跑,传统媒体助阵的格局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针对教育厅回复,崔永元的连续发声引爆网络。

  12日下午4时,湖南省教育厅通过人民网、红网发布回应通告《湖南省教育厅回应崔永元微博“怒斥”》一文,并有红网极力推荐至各大网站首页,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新浪、搜狐、大众网、四川在线等60余家网站予以转载。回应说明5月18日收到的电子邮件所提六点要求,涉及直接发文选拔教师、公示名单等。作为政府机构,依照自身的职能职责不宜代替民间组织直接发文和参与组织。并称,为支持该公益基金在湖南做好该项工作,已推荐省内相关教研会与之联系,并给与必要的协助。可以说,湖南省教育厅的回复及时且较有力度的回应了舆论关切,直接影响了后期的舆论走势,但崔永元随后通过微博连续发布四篇不认可博文和接受采访连续发声,再次点燃公众情绪,使得教育厅的回复未能立刻控制舆情升温。

  13日-15日,都市类报纸推出《崔永元再轰湖南教育厅:别再拿政府机构说事儿》、《崔永元谈骂战:骂对了证明该骂 骂错了负荆请罪》等文章,吸引受众关注,同时,腾讯、凤凰网、荆楚网等相继推出专题《崔永元骂错了湖南教育厅?》、《崔永元冲冠一怒为了谁?》、《教育厅“三不”PK崔永元“三不” 》迎合网上舆论。一定程度上搅混了舆论,助推了舆情升级,相关报道点击连急增,目前网易新闻参与人数超过50余万人次,搜狐新闻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其腾讯微博被转播7万余次,评论近2万条,搜狐微博被转发1万余次,评论近5000条。湖南省教育厅与崔永元“激烈对垒”在媒体渲染下推上前台,舆情进入高潮期。

  第四阶段,随着崔永元微博称“握手言和”,舆情趋于平稳。

  29日下午,崔永元再次通过微博发文,“与湖南教育厅的不愉快今天烟消云散,双方意识到顺利完成湖南110名乡村教师爱心飞翔行动远比争执更有意义,携手共益,共同进步,不骄傲,不气馁,不懈怠。”网上舆情风波就此宣布平息,专家评论及媒体解读趋于理性,政府机构如何更好的与公益事业合作共赢,成为全社会重视探索的话题。

 

  三、媒体评论情况

  一是抨击教育厅“三不”言论是行政机关官本位不作为的体现。13日-15日,重庆晨报、北京晨报、现代金报、新文化报、晶报等10多家都市类媒体刊发评论《崔永元骂的不是官员是官腔》、《崔永元开骂被谁逼急了》、《崔永元能骂醒“湖南教育厅”吗》、《崔永元是“中国式毛病”的啄木鸟》、《“小崔骂官”是最好的“实话实说”》等,指责湖南省教育厅“三不”回复是典型的不作为,体现了行政机关的一贯惰性与傲慢。评论称:“崔永元的‘微博怒斥’,代表了一种敢为民呼、敢替民‘斥’的值得尊重的风气。”“湖南省教育厅的‘三不’,显然是一种傲慢,骨子里暴露出了‘无利不沾身’的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别说小崔怒了,其他看到这则新闻的人,恐怕也会拍案而起。”“考量湖南省教育厅的回复,与其说是一种熟视无睹,不如说是行政沉疴的习惯性流露,其行政惰性与傲慢姿态显露无遗。”

  二是理解教育厅回复,并指责崔永元借助名人效应绑架民粹。12日-14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大众网、大洋网等100多家网站转载红网、华声在线、东方网等10多篇评论文章《崔永元的“牛气”从何而来?》、《这一次,我不支持崔永元》、《“崔永元发怒”与“民间公益”的变质》、《崔永元,你真的有必要“坚持己见”吗》、《崔永元"三不"事件 伸张正义别绑架民粹》、《“不要脸”当属崔永元误判》、《崔永元“霸气”何来》,称“名人做慈善当然是好事,但也得遵守规则,不能要求到哪儿都是一路绿灯。崔永元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恶语相向,这多少有点“挟名气以令官方”的嫌疑。”“崔永元是有正义之心,但其错在无视程序正义,以正义绑架了民粹,继而形成“多数人暴政”,而这种“多数人暴政”,显然缺失应有的理性。”

  三是认为崔应理性对待,推动公益与政府良性互动。13日-15日,武汉晚报、国际在线、环球网、华声在线等刊发评论文章《崔永元的怒斥有多少道理》、《感性的崔永元与理性的监督质疑权》、《崔永元“三不”回应是情绪化还是直指积弊?》、《崔永元骂教育厅为何引网友一片叫好?》,称“我们希望听到的是‘理性的声音’,而不是‘正义的火气’。我们更希望,崔永元和湖南省教育厅各自放下成见,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双方责任,将这场错位的嘴仗,变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关注崔永元怒斥湖南教育厅,不是要看明星和官员掐架,而是为政府在调配公益资源中扮演何种角色寻找答案,摸准定位。”“痛骂权力部门,自然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表现出更加理性的态度,拿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来,才更建设性意义,才能让公众更加佩服,社会才会进步。”

  四是部分媒体对政府机关如何应对类似舆情发表建设性意见。14日-15日,人民网、北京日报、新闻晨报、新民网报、财讯网等刊发评论文章《湖南教育厅应该如何对话崔永元》、《文明用语应成为网络共识》、《民间慈善与政府理应良性互动》、《公益与行政该如何互动》、《崔永元骂教育厅,一场错位的嘴仗》,称:“当民间慈善组织希望得到政府帮助和配合时,相关部门也不应该拒之门外,跟公众有关的公益活动,政府永远都有一份责任。”“理清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关系和责任,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公益组织的活动要尽量摆脱行政管理和行政评价体系。其次,公益活动要建立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无论湖南教育厅针对‘崔永元’的发难,是执行还是不执行,总会陷入尴尬之中。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部门认真思考自身的舆论环境、结合互联网的现实状况,妥善处理由‘意见领袖’带来的舆论压力。”

 

  四、网民评论情况

  一是舆情爆发伊始,崔永元微博引领舆论导向。网民言论主要集中在诟病教育厅“三不”言论回复和猜测恢复原因,教育厅不作为、懒政作风等跃然网上。网民小张:“骂的好,动了他们的奶酪,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不支持。”网民马斯喀:“期待更多向崔老师样的名人多骂骂政府,傲慢不作为的态度着实可恨。”网民孙铮:“我代表广大大学生支持小崔同学!加油!教育厅的无为背后是广大纳税人以及百姓的心酸!”

  二是教育厅回复与省内媒体广推评论缓和舆情走势。针对崔微博言论,省教育厅的回复通过人民网、红网第一时间发出,加之,以红网为首的省内媒体积极组织10多篇评论文章广推至各大网站首页,影响了舆情走势,平衡了舆论,成为此次舆情走势分水岭。网民走一遭:“央视名嘴不文明,明明是六点要求还说只让人家帮忙公示名单,既然是公益组织为何非要绑架政府?”网民小幽:“本来支持小崔,现在想想这件事湖南省教育厅怎么做都不是,只能自认倒霉躺着也中枪,完全成了众矢之的。”网民明天再来:“名人效应啊,盲目跟风是不理智的,随便喷口水,意识到自己错了,却不愿帮人家擦。”

  三是表达对社会制度不满,攻击教育体制。突发事件的爆出,每每会成为网民借机发泄的由头,此次舆情也不例外,网民跟评仍然体现出盲目从众,借机发泄的动机。网民班娜: “政府对于教育一向的政策就是能躲则躲,躲不过就拖,拖不过再办,而且还是打折扣的办。”网民喜强:“现在当官的都把农民当泡踩,还有几个是为老百姓办事。现在这世道残啊!”网民梦:“腐败的社会,落后的教育体制,政府单位哪个真正落实了为人民服务?现在办教育都成了生财之道!”

  四是翻旧帐,诋毁近年湖南教育事业乱象丛生根在腐败。网民武传玲:“高考乱加分、乱改卷,职评行贿受贿,顶替上大学,高中买生源,强推教辅资料,省教育厅为什么不支持这次教师培训了,原因全在一个“利”字上。”网民00:“湖南教育事业真是出名,从校车事故到集体焚书到家长被罚跪再到职评行贿,看吧渎职、不作为、以权谋利样样占全,该反思下了。”网民叶子:“教育腐败是作孽,山区孩子穷的吃不上饭,人家热心资助,你却借机牟利,伤人心的湖南教育。”

 

  五、舆情应对点评

  教育问题包括体制改革、教辅改革、职称评比、生源分配等,一直是社会转型期的热点话题和舆情活跃区域。此次崔永元怒诉湖南省教育厅事件,属意见领袖直接质疑政府部门,受到公众和媒体广为关注。湖南省教育厅对于此次突发舆情事件的应对,应该说体现出积极得当的一面,当然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舆情爆发于崔永元微博,导火索则是教育厅此前的“三不”回复。微博“大麦克风”的平台,加之,崔永元的名人公信力、影响力、带动力的效应,使得舆情甫一即步入围观白热化状态,名人微博竞相转评,网民更是顾不得求证,基于对教育问题的诸多不满,肆意猜测,甚至恶语抨击,舆论一边倒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形似针砭时弊的言论,更像被意见领袖迷惑绑架后的盲目跟从。可见在微博这个以意见领袖为主导话语权的阵地,政府部门也成了弱势群体。静观此阶段的舆论反响,崔永元的“三不”言论确实较为过激且具有一定的诱导性,但导火索确是教育厅的“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不仅让受众认为“不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更被诸多评论者扣上“懒政”和“中国式通病”的帽子。加上崔永元“不要脸”的恶语评判,更是刺激网民不满情绪,接踵而至的质疑与跟风抨击也就不足为奇了。试想如果教育厅的第一次回复能够更柔性、更亲和,即使崔永元有意挑唆,也不至于留下群起围攻的口舌。

  (腾讯专题调查)

  其次,教育厅官方及时回复,相对崔连续发帖略显孱弱,但委实影响舆论走势。针对崔永元微博的猛烈开火,湖南省教育厅12日下午,及时通过人民网和红网发布官方回复,可以说这条整个事件中教育厅唯一的一条官方发声,简洁明了,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但满足了媒体和民众的知情权,更防止了谣言扩散和猜测性深挖报道的出现,尽管崔永元相继发出四条质疑性回复,造成不同观点的媒体评论针锋相对和网民锐意激辩,但网上再没有一味的讽喻问责,舆论更趋向于理性看待。无疑教育厅及时回复的态度应该大加赞赏,回复内容透明直接,直指七寸,更是令人欣慰,即有利的平衡了舆论走势,也为教育厅线下工作协调的开展抢得了良好时机。笔者认为此恰是该舆情处置的一大亮点,与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群的博弈,并不一定非要将对弈阵地定在网上,那样只能是两败俱伤,更不易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教育厅通过及时回复表明自身立场和一开始即愿意协助的态度,有利的缓解了舆论冲击,同时也为舆情处置开辟了新航路,通过线下沟通协调,更为合理、顺畅的解决了争议。

  再次,风波已平,总结得失,如何重夺政府公信力,值得探索。此次舆情风波随着崔永元29日的微博宣告“握手言和”,无论谁胜谁负都不是最关键,或许这次舆论风波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对教育厅产生些许的负面影响,也许还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舆论翻炒,这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次与意见领袖的对阵,面对媒体和网民的质疑与指责,我们更应该总结得失。正如有评论所说“关注崔永元怒斥湖南教育厅,不是要看明星和官员掐架,而是为政府在调配公益资源中扮演何种角色寻找答案,摸准定位。”如何更好的开展类似公益活动,让政府机构和公益组织更好的交流合作,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才是老百姓所想看到的,也应该是湖南省教育厅事后修复负面影响,恢复公信力的重要抓手。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红网舆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13/06/05/82006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