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回应为何“贱人矫情”?

来源:颜陈 作者:颜陈 编辑:redcloud 2013-05-27 18:4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上海市政府通报,从3月8日以来,上海方面打捞起的死猪总计上万头。一起事涉威胁上海饮用水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被某专家解读为“就好比游泳池里发现几只死苍蝇,恶心归恶心,但对水质会有多大影响?”(2013年3月20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专家们常常就公众关注的问题发布一些自以为是的“专业论断”,声望和公信力频频遭到质疑,被公众讥为“贱人矫情”:曾有某知名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发布重要研究成果声称,“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还有自称集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于一身的院士发表高论认为,“矿难原因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等。这一次,成千上万头猪漂浮在黄浦江上,专家一句“恶心归恶心,对水质会有多大影响”就轻飘飘的遮过去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厚的脸皮?

  公共事件发生后,搬出专家表态,为政府部门缓颊可谓一大特色。上海都从黄浦江里捞出上万头死猪了,至今竟然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负责,而且上海宣称水质稳定,嘉兴宣称死猪没对河水造成影响,甚至好于去年同期,在社会关注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专家郑重发表看法……实际上,专家介入公共话题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公众话语权分配的失衡;从公众的角度来说,也的确需要一些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权威人士来解惑释疑,努力减少信息传播中的不确定性。但是,某些专家罔顾事实的回应既缺乏必要的诚意,又没有技术佐证和事实支撑,只会激起公众强烈的质疑和不满,消解政府解决问题的努力,让“专家”这块金字招牌再一次蒙尘。

  曾几何时,专家以其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担知识分子使命的追求感动国人,他们不仅在某个专业领域有着精深的造诣,还关注现实,参与公共事务,敢于批判、建言,及时指出公共领域政府施政缺失,无愧于人们对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角色期望。而如今,某些专家显然是忘了知识份子应有的社会担当和文化使命,甚至不在乎道德人品和学术自立,安心做起权力的婢女,一屁股坐在所谓的“公共利益”这边,成为政府执政过失文过饰非的论证者和无聊帮闲,无法承担起民众的殷切期待。众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万马齐喑不如一马当头,人们期待知识分子关注现实、不再矫情,希望专家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民众提供有公信力的咨询意见,不仅要“及时说”,更要“大胆说”。

  黄浦江上猪万头,专家“背书”使人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已经不经意间毁掉了“小姐”,毁掉了“同志”,希望第三个被毁掉的词别是“专家”。

来源:颜陈

作者:颜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