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安全事件应尽早发声

来源:颜陈 作者:颜陈 编辑:redcloud 2013-05-27 18:42:00
时刻新闻
—分享—

  22日深夜11时许,洪湖市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号车间发生严重氨气泄漏。事发后,洪湖市政府应急办、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多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市内各大医院的救护车倾巢出动。截至23日上午,洪湖市各大医院已经收治479名不同程度的中毒患者。其中大部分中毒症状较轻者,经处理后已陆续出院。(10月24日《楚天都市报》)

  洪湖氨气泄漏事件,影响可谓大矣。地方政府反应迅速、处置果断,值得肯定;但在信息发布方面未免有些滞后,事发后将近12个小时才见到新闻通稿,彼时网络舆论已是一片沸腾。公共安全事件,对政府部门来说,表现为突发事件;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则是一种普遍的安全焦虑状态。每一起公共安全事故,都是以社会财产和宝贵生命为代价。在多数情况下,生产安全问题是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公共安全问题是生产安全问题的后果。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公众安全预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公共安全,为民众生命之所系,也牵涉到人心的安宁。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危机不是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发声,而是忙于善后处置、管制舆论,走一步看两步,权衡利弊后方谨慎表态,往往导致信息变异扭曲,陷于危机报道的舆论被动方。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改变危机事件报道中的被动,地方政府必须改变以往缺乏媒体参与时的单方面主观处理的方式,学会第一时间公开地、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恐慌,占领舆情高地,避免谣言对社会造成更大更深远的破坏。搪塞群众、隐瞒事态后果,只能迫使群众涌向互联网寻求真相,更容易导致谣言流布。

  社会转型期凸显公共安全管理面临新的压力。公共安全事件是各种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表面体现,现实生活中累积的社会矛盾、互联网上潜伏的公众情绪,遇到突发公共事件,经常被迅速点燃和发酵。因此,尽可能“早说话、说实话、会说话”,通过信息透明缓解社会恐慌和焦虑情绪,有助于迅速解决此类事件。此外,在信息发布中要注意技术层面的操作,及时公布真实信息要注意掌握“知道多少,公布多少”的基本原则,然后再滚动发布增加新信息,这是应对危机很有效的办法。反之,盲目公布模糊不清的信息,随后又不断修正导致前后矛盾,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失去公众的信赖。

  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目前,关于公共危机处理的理念和措施还无法全面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和深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爆发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媒介管理制度,切实尊重包括网民在内的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到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透明,不仅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来源:颜陈

作者:颜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