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颜宁归国为何引发舆论热议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婷 编辑:白杨波 2022-11-15 09:51:36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这一消息随即引发网友热议,“颜宁效应”迅速蔓延,“颜宁归国”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颜宁,何许人也

2000年,颜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施一公,200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2007年期间,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颜宁在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下回到了她本科母校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清华的十年时间里,颜宁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在最权威的国际顶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2014年,颜宁带领着团队攻破了人体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攻克了50年的不解难题。2016年,39岁的颜宁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2017年3月,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5-2017年,颜宁3次参加中科院院士的竞选,3次遗憾落选。2017年4月,40岁的颜宁做出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外界对她的这一举动褒贬不一,由于当时的颜宁正好落选中科院院士,被一些人评价为中国科研环境不佳、留不住顶尖人才、国内科研系统的论资排辈;又被极少数人解读为科学家爱国之心不够坚定,不顾母校栽培。在美国期间,颜宁于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颜宁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一同入选的还有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

颜宁归来引争议

和五年前离职赴美一样,颜宁回国也引发舆论热议,绝大部分网友对于颜宁的回归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欢迎,认为颜宁无疑是在世界科学领域中为祖国争了光,科学无国界,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博采众长,努力进取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路程。期待颜宁能够回归,提升中国科研原创力。中国妇女报表示,颜宁的归来,应该得到掌声与期待,这是我们的鲜明态度,她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留下了中国女性的闪亮篇章,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作为一名身在海外的科学家,立志在祖国的“星辰大海”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面对“颜宁们”的归来,我们欢迎且珍惜。

但也出现了部分杂音,少部分人认为颜宁教授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职位回国创业,是因为她在美国已经学术破产了,干不下去了,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她所从事的结构生物学已经被所谓的人工智能(AI)取代了。对于这些担忧,颜宁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进行了回应。自媒体“国纳科技酱”认为,颜宁回国并不是因为所谓在美国混不下去了,而是她想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基于SMART,为新一代年轻人搭建造梦的平台,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杰出科学家群体,这必将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值得期待!

舆论关注颜宁归国背后的变迁

国外对中国籍和华裔科学家的打压。有华裔社会学教授做过调查,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群体普遍感到恐惧和焦虑。1304名受访华裔科学家中,有72%的受访者认为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61%的受访者曾考虑过离开美国……就在今年9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签署了一项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行政命令,媒体直接地点出了其中“针对中国”的意味。《财富》杂志表示,拜登的新行政命令会给美中经济竞争“再添新战线”;德国之声认为,拜登政府希望借此减少对中国新药、化学品和其他产品的依赖。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司法部曾启动过主要针对华裔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下,美国司法部无中生有地起诉了20多名华裔学者。这一事件让不少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都感到恐惧。虽然“中国行动计划”在今年2月宣布暂时中止,但美国对中国籍和华裔科学家的打压暗地里却一直没停过。

国内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郑金连说,二十大报告中,36次提到人才,29次提到开放,首次提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开放、对人才国际交流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日报表示,近年来,中国对世界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以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人才,为顶级人才提供一展所长的圆梦舞台,与人才互利共赢,是中国科研实力进阶的表现。未来,开放的大门还将越开越大,中国将继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界面新闻认为,“颜宁归国”被大家如此重视的背后是国内近些年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钛媒体称,对于许多中国科学家来说,美国已经不再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作为享誉世界的生物学家、美国“两院院士”,颜宁的回归是一种必然,不仅因为国人的呼唤,背后更是中国大幅提升的科研水平和日益得到改善的科研大环境对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中国妇女报也表示,透过颜宁回国,也能真切地看到中国发展之势。如今的中国,科学研究的环境越来越好,科学创新的土壤越来越丰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心怀科研梦想,秉持家国情怀,投身到伟大事业中。

深圳医学科学院并非个例。为了突破尖端科技被封锁的困境,自2012年起,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小而精、以培养特定领域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型研究型高校陆续建成,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入“抢人大战”的时刻,以创新的手段吸引更多像颜宁一样的顶尖科学家回国,让他们用更熟悉的方式工作、建设国家,理应成为一种多赢、良性的常态制度。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婷

编辑: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22/11/15/120468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