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和一亿年前的萤火虫 网民直呼:太可爱了!

来源:舆情中心 编辑:白杨波 2021-01-29 16:40:51
时刻新闻
—分享—

2021年1月28日,#科学家发现一亿年前萤火虫祖先#、#一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两个话题几乎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榜,并迅速获得网民的关注与讨论。截止至1月29日,#一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话题阅读达6.3亿,讨论数达7.5万、#科学家发现一亿年前萤火虫祖先#话题阅读达1.4亿,讨论数达4759次。看到一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一亿年前的萤火虫化石,网民直呼“太可爱了!”。一个是活化石、一个是文化作品,一动一静之中,变化的是时间在不断流逝,不变的主题是后人对历史的不断探索与思考。

冰冷的文物也可以变得很可爱

微博大V“赵乐呵”:敦煌出土的千年前的文献《凶吉书仪》,背面被当时的小朋友拿来当草稿纸画画,旁边还标注“这是啥啥啥”。引发网民热烈的讨论与点赞。

而原本《吉凶书仪》是一本记录当时习俗的文献。例如男婚女嫁、红白喜事等的书礼体式、典礼仪注。简而言之就和现在农村许多看风水的书籍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是一本还比较严肃的文献,可是却发现背后竟被调皮的小朋友用来当成画画的草稿纸。真的是令这一本冰冷的文物瞬间变得可爱起来。 这真的是小朋友的随意涂鸦吗?兰州大学刘全波老师在《敦煌文书P.2622白画动物释读》论文中指出,敦煌文书《吉凶书仪》中具有十三幅具有题字的白画动物图像,出自赤心乡学郎李文义,“其目的则是为其弟李文进进行启蒙识图教育”,具体的论文考证如下截图:

莫名觉得有点空欢喜一场。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么一个新奇的话题,网络大V的解释似乎存在其合理性,可是面对已有的证据,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错的。但是,话题引发网民有关“华夏文明”“文字继承性”“文字的正确性”的争辩,仍然很有看头。

1、华夏文明不曾间断

看到一千年前如此可爱的文献,网民深有感触,既有对汉字传承至今,仍保持着青春活力,感到热泪盈眶;又有对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从从未间断而感到自豪;还有对时间的流逝,而感到神奇。

网民“网络发言大赏”: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一千年啊,依旧不影响后人阅读,这就是汉字文化传承吧!

网民“我在注册小号”:这是一千年前的。华夏文明从来没有断过,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已经形成超民族文化了。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活下来了。你懂点小篆你甚至可以看懂2000年前两汉、秦代的文献,你懂甲骨文可以看3000年前的文献。

2、文字传承与秦始皇

网民普及历史冷知识,深究历史根源,找到后人仍然可以辨识千年之前文字的根本原因,cue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自称皇帝的名角儿——秦始皇嬴政。网民惊呼“感谢政哥”,一片调侃声中,让秦始皇成为我们身边的大哥哥形象。

网民“cPistacia”:嬴政统一后创造的小篆从未在民间普及,只在官方场合为贵族专用。隶书早在统一前就由底层的勤工工匠发明且普及开,虽出身卑贱,不被选用为新文字。但另一层面,秦隶书由于全国统一而普及开来,所以还是得感谢嬴政。

网民“不要发现我啊哦诶”:感谢嬴政,我还能看懂千年前的文字。

3、文字的正确性与古人讲究避讳

有细心的网民发现,该小朋友的“狼”字写错了,是否真的写错了呢,另有网民立即做出了解答。原来这与古人讲究“孝字第一”有关,有关字体要与祖上重名之人避讳,因而会故意写成错的。

网民“果子的小姨妈”:狼错写成了狼,不知道有没有被先生打板子……

网民“勤奋的Is0752”:查了碑文图片,古代狼和现代的狼字没变化,但是古代要避讳,如果小孩祖上或教学老师祖上有人名字带“狼”的,他写的狼字就不能写成正确的字,教学老师也不能教授对方正确字体写法。

不断探索,填补物种演化缺环

相较于一千年前小朋友文字网民的感性讨论,比它年代更长远的一亿年前的萤火虫则显得偏理性化。

现代人印象中的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尾部可发出荧光。

“萤火虫”名词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萤火虫小巷》由美国克丽丝汀·汉娜编写;以“萤火虫”为名字的电影;摄影作品……,在这些作品与人们对萤火虫的看法中,它总无法逃离浪漫与爱情的话题。

而由新华网发出的消息称:近期,中国、捷克、英国古生物学者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一种原始的萤火虫祖先: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昆虫。

该萤火虫化石相比于现代萤火虫有许多方面的不同。与现在相类似群体的萤火虫相比,在生物特征上有一定区别。它眼睛更大,头部更加前伸,身体也更加柔软。更特别的是,现在萤火虫的发光部位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远古虫子发光部位则更加靠前,位于腹部前端。最值得提出来的是,萤火虫老祖宗脱离了为求爱而发光的传统看法,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蔡晨阳提出“可能是以防御和自保为目的而发光”。

变的是发光的目的,而其群聚集之,发出的光依旧光彩夺目。众多网民惊呼“哇哦,长见识了”。

虽然明确了不是“以求爱为目的的发光”萤火虫老祖先,但是“如果从此不必再难过”、“静与韧”、“拾风景的littlegirl”……网民仍然将其视为“浪漫与爱情”的代名词。

除了对萤火虫有关浪漫与爱情的感性探讨,网民也发现美丽的萤火虫较于以前的生活,变得不常见了。

网民“刷刷兔”:现在的农村都看不到萤火虫了,小时候一到夏天就特别多。

网民“LyreErato”:记得10年前,还能在我生活的城市发现萤火虫,现在都没了,再也找不到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委员会官方微博号“青聚锦官城”,也提出“现在萤火虫几乎很难看到了,并发出视频回忆那份美好”。

笔者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环境被破坏,导致萤火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这也在不警醒着我们,应该要重视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嘴上功夫,更要做出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日前,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战略。将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落实全面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随着国家,地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更多的人能亲眼看到大自然的萤火虫,而不是通过一部部影像去回忆记忆中的光。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他的专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在有关“一千年前小朋友的字”的故事中,我们观察着文字的形态,觉得它很可爱,可是我们也思考着故事的真实性;感叹着从不曾间断的华夏文明;感恩着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带来的文字的统一让我们可以看懂上面的文字;探索“错字”背后的文化习俗。在有关“一亿年前的萤火虫”故事中,我们感叹于萤火虫美丽与浪漫的同时,也不曾忘记它填补物种演化缺环,让我们的生物学研究更进一步;也不曾放弃文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环境保护的重视。

时间仍然在不断流逝,埋藏在深土之中的宝藏也在跟着我们一起变老,探索者们仍然在努力。努力发现更多的“一千年啥啥啥”“一万年啥啥啥”“一亿年啥啥啥”,让更多精彩的故事打破黑暗与潮湿,走向市井生活。(文/刘艳莎)

来源:舆情中心

编辑:白杨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