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患冲突不断?从硬要求与软环境两方面消除

来源:李佳楠 作者:李佳楠 编辑:redcloud 2018-10-31 17:43:25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中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赫英东等三位医生9月22日在晚值班期间遭患者家属殴打的视频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内被大量转发。就在网传视频曝光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公安部、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继发声,坚决打击暴力伤医、医闹等行为。10月16日,28家中央部委及机构联合发布文件,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的失信行为责任人进行联合惩戒,力度空前。从事件处置来看,医患事件应急管理无疑应从硬要求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入手,筑牢医疗卫生安全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公安及卫健部门及时开展调查处置

  据报道,伤医事件发生在9月22日。10月12日曝光的监控视频显示,在医院手术室外,一名身穿手术服的医生遭众人围攻。家属不断重拳击打医生头部,甚至将医生踹倒在地。整个过程中,被打医生起初被迫还击,后孕妇患者出现后完全保持克制,并未还手。事件造成医生赫英东被打致眼眶骨及下颌骨骨折。

  10月1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医院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尊重司法程序,强烈谴责破坏正常医疗秩序的肇事者,坚定不移地捍卫医护人员的尊严;强烈呼吁严厉打击暴力伤医行径,维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全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就医环境。

  10月13日晚,西城警讯微信公众号发布案件情况通报,为准确案件定性,细致还原案发过程,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认定案件事实如下:产妇孙某(女,44岁,本市人)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腹产问题,产妇丈夫郑某宇(男,46岁,本市人)在诊室外走廊处拦住当日值班的妇产科医生赫某某,要求解决,赫医生在解释过程中,郑某宇情绪激动,突然挥拳击打赫医生,他被迫还击,被现场其他人员劝开。随后,郑某宇的妻子孙某和女儿郑某蕊(女,19岁,本市人)闻讯赶来,郑某宇和郑某蕊再次对赫医生进行殴打,因考虑孕妇人身安全,赫医生始终保持克制,未予还手,后被现场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家属拉开。

  西城警方认为,郑某宇、郑某蕊父女二人,妨碍值班医生正常工作,并对医生进行殴打的行为,既侵犯了医生的人身权利,也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是公安机关、医院及相关主管部门、患者的共同责任,对于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查处。

  此外,警方表示,产妇孙某在事发后第二天在医院产下一女,身体状况不稳定,需要亲人照顾,警方在法定办案时限内,对郑某宇、郑某蕊采取强制措施的时间上进行了适度考量,对此,赫医生表示体谅。10月13日,西城公安分局对郑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事后相关涉事机构积极回应舆情

  该事件发生于9月22日,并于20天后因监控视频在网络曝光而迅速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热点。当事各方及有关机构纷纷关注舆情并有针对性地作出及时的回应。

  首先,医疗行业率先作出响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称,坚决打击伤医闹医辱医等违法行为。10月13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消息慰问受伤医师,强烈谴责所有暴力伤医行为。同时表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刚刚实施,期待公安机关用快速准确的定性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期待医疗机构强力维护医护人员的执业安全,让平安医院建设落到实处,期待广大患者理解和尊重医师的专业建议。

  其次,公安机关在尽快做出调查处置的同时,也进行了公开回应。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10月13日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暴力伤医,零容忍!

  第三,事件所涉及的相关机构也进行了回应。医闹中一女子疑首都师范大学学生,10月13日首都师范大学通过微博回应:经初步调查,该生确为我校大一新生。学校对受伤医生表示深切慰问,将严格依照校规校纪对涉事学生予以严肃处理。感谢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和监督。

  随后,针对此事件影响,中央和国家机关启动高层响应。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卫生健康委、中组部、中宣部等2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将对实施或参与涉医违法犯罪活动相关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医患关系成为社会较敏感的舆情风险之一

  近年来,暴力伤医甚至杀医的事件时发,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较敏感的舆情话题之一。多省份有医生(或医学生)在暴力伤医事件中死伤。

  近两年,随着国家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的力度加大,医疗纠纷和涉医违法案件较前些年有下降趋势。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但暴力伤医甚至杀医事件依然令人揪心。据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今年全国医院共发生9起暴力伤医案件,其中造成2名医生死亡。

  就应急管理工作来说,医患纠纷和冲突事件,往往成为破坏医患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容易滋生群体非理性行为,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冲击医疗、法律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做好医患冲突的预防处置已成为社会共识。

  通过现场安保和法律诚信体系建设整治医闹

  医患冲突兼具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特点,应注重将突发事件现场控制、完善法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近年各地医院加大安保力量,公安机关也开展合作,便于及时防范矛盾扩大和处置现场突发事件。近年国内不少医院配备必要的装备,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各地医院增加基本保安岗位,日常帮助疏导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为患者提供服务,当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及时干预和防范风险。此外,也有一些城市的公安部门直接派遣警察进驻医院,虽然也引发了一些舆论热议,但总体反馈较为有效。

  其次,通过构建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伤医事件的公平高效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据《刑法修正案(九)》,“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表明“医闹”已入刑。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不仅明确伤医“医闹”构成犯罪,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违规停尸,公然侮辱或诽谤、诬告陷害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等媒体恶意炒作,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医务人员等都将构成犯罪。

  第三,将伤医、医闹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扩大惩戒制约范围,有利于优化整体环境。此次28部门联合发布的《备忘录》显示,联合惩戒对象是指因实施或参与涉医违法犯罪活动,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或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自然人以及6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在医疗机构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损毁公私财物的;(二)扰乱医疗秩序的;(三)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四)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的;(五)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六)教唆他人或以受他人委托为名实施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

  按照《备忘录》,有上述6种行为的行为人,将面临在享受政府优惠性政策、财产保险费率、国企任职等方面的跨部门联合惩戒。不仅如此,其日常生活、消费和出行购票等也将受到影响。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立强认为:“相比行政拘留等措施,将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的惩戒更严厉,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此外,此次事件多部门举措主要围绕解决伤医和“医闹”问题。对于医患纠纷来说,原因也许是复杂的。而针对一些医疗事故和医方责任的判定,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查调解等处置体系,两个方面并不矛盾。更有观点提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真正解决医患矛盾,需政府、医生和患者三方共同努力。

来源:李佳楠

作者:李佳楠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