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顿饭吃出13张发票?警惕公务接待藏“猫腻”

来源:杨蓝 作者:杨蓝 编辑:redcloud 2018-09-27 17:31:39
时刻新闻
—分享—

  舆情脉络

  9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题为《一顿饭为何吃出了13张发票?》的文章称,不久前,福建省南平市纪委派出检查组对全市10个县(市、区)进行全面从严治党专项检查。在浦城县检查时,检查组发现该县卫计局2015年6月17日至19日期间的13张公务接待发票存在异常——3天时间分别在3家酒店开了3组发票,共13张,金额合计9482元,而且,这3组发票还分别连号。然而,从账面上看,每一单都没超标,手续一应俱全。

  检查组发现异常,当即对相关人员进行谈话调查,其中该卫计局返聘的财务负责人梅庭孙表示,之所以出现一批客人3天吃了13顿的发票,是因为有早中晚3餐,且还有些人分开吃。与此同时,其他工作人员均承认有接待的事,但是对于开票细节却语焉不详。于是,该问题的线索被迅速移交给浦城县纪委,开始上下联动掀开这13张发票的底。

  浦城县纪委调查组通过走访相关酒店发现,酒店均有给客人提供免费早餐,并没有受理额外早宴订单,同时,通过调取高速公路路口监控录像发现,县卫计局接待的这个检查组19日中午已通过浦城县高速收费站返程。显然,早餐及19日晚餐的接待费用均为虚假开列。

  经查,在17日至19日期间,浦城县卫计局接待上级检查组,应正常报支用餐费用5笔。18日晚,该局为尽“地主之谊”,违规宴请,消费白酒6瓶、茶叶600元,合计花费6050元。为了能让违规接待费用顺利报支,卫计局虚增5张发票金额,同时虚列了8张发票,把违规开销的6050元拆分到13张发票中。

  面对确凿证据,梅庭孙表示,马上退赔违规报支的费用,并承认是该卫计局局长有交代,如有超标接待要注意“处理”好,账面不能超标。因此,只能将超标餐费拆分,通过虚列接待次数的方法报支。最终,卫计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黄坤平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事件曝光后,媒体迅速反应,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文指出,一顿饭吃出13张发票,有多少隐藏的超标接待?随后,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网等媒体均对这一事件进行转发,有关超标接待的舆情讨论还在持续。

  舆情反馈

  《中国青年报》:违规宴请有错接受宴请同样应该受罚

  该党委书记兼局长黄坤平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这是咎由自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处理局长,并不意味着此事尘埃落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还规定:“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检查组接受违规宴请,光白酒就喝了6瓶,茶叶消费600元,相关人员为何心安理得?卫生局违规宴请,有错在先,而检查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样应该受到处罚。

  红网:接受“超标”接待是心无规矩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近几年,虽然从严治党已成为主旋律,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并未触及灵魂,而只是被动参与、跟风“执行”,甚至徘徊观望。一旦条件具备,作风之弊便死灰复燃。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2013年,《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出台,更是为公务接待划出了一条“红线”。由此可见,接受“超标准”用餐接待,并非只是单纯的吃喝问题,而是心无规矩、践踏“底线”的表现。“吃吃喝喝无小事,筷子头上有政治”,党员干部要弃侥幸、严自律,有“弊”即除、有过就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谨防贪“口腹之欲”而贻长久之羞。

  网友观点选摘

  @寒冰:聪明才智全用在歪门邪道上了。

  @如人饮水:有多少这样的人?靠一个一个查出来并不容易。

  @玥赞清风:坚持标准,严肃较真,一分不越线,一丝不违规,一寸不放松。

  @舍得?专注:通过纪律细节,转变廉政观念。一点一滴地取得进步。

  舆情观察

  公款超标接待,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也是纪检部门一再重拳打击的现象。与此同时,中央也一再重拳打击这类现象,近年来,对查处的这类典型事件的通报屡见报端。但是,禁令之下,依旧有少数官员顶风作案。

  相较于过去的明目张胆,当下一些官员已更加“聪明”了,为一些超标接待穿上了“新衣”。比如,“公务接待香烟变‘菜名’”“一个月竟有高达48次的公务接待,以工作日来算,平均每天两次公务接待”“公务接待9人,陪餐达17人”等乱象,不时出现在各地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中。

  此次事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虚列接待次数的方法来解决餐费超标的问题,做到了“账面上过得去”,倘若不仔细推敲,的确难以发现其中猫腻。

  为什么要动这些脑筋,费尽心思打“擦边球”?浦城县卫计局工作人员表示“吃点喝点也是为了工作”。然而,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样的回答不禁引人联想,超标宴请检查组,又是为了怎样的工作?

  从各地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之所以超标接待,无非是趁着“接待”机会,搞感情投资,希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可以“行方便”。加上地方上财政部门预算、决算编制不够细化,监督不够严格,为单位做账提供了方便,导致有关人员心存侥幸。与此同时,被接待的一方,并不抗拒,甚至乐在其中的享受,也给超标接待提供了空间。

  针对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公款超标接待乱象怎么治?

  首先,要健全规矩制度。不仅是上级下发各项规章制度,各机关单位、地方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划出公务接待的“红线”。比如,浙江省丽水市推出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并要求公职人员外出联系工作或调研,需要自带工作联系函。

  其次,在财政制度上,要专款专用、具体细化。切实健全完善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建立公务接待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对公务接待经费实行全程管控、留痕管理,并通过在本单位公告栏、内部网站等平台公示公款报销接待费用情况,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等举措,严防那些“不好入账”的支出轻而易举被报销。严格压缩公款接待超标的可操作空间。

  与此同时,在问责、整治力度上,各监管部门也需持续发力。从目前公开的信息可知,浦城县卫计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黄坤平已经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而被接待的一方却没有被追责。检查组与被检查对象互相包庇,此类现象若不严惩,如何保持公信力?制度有了,还需强有力的执行将其落实到位,要严把每一关口,为超标公务接待画出“高压线”,彻底断了有关人员企图违规的心。

  当然,依靠外力杜绝超标接待之乱象还远远不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杜绝这类现象,还需从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上下功夫,促使其自觉增强法治观念,敬畏党纪国法,接受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

来源:杨蓝

作者:杨蓝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