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办整治“奇葩”证明:各方如何做好社会发展必答题?

来源:杨悦 作者:杨悦 编辑:redcloud 2018-07-11 17:31:29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28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对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政府各部门对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最迟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要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

  此通知一出,媒体纷纷报道转发,“注意了!今后谁再让你开‘奇葩’证明,有国办通知为你做主”。

  整治“奇葩”证明回应舆论关切

  在舆论场,“奇葩”证明已不是新鲜事,此前,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我是正常人”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近期,新京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教育部门为防止有人办假证明享受公立学校优惠政策,要求家长办理小升初手续时提交亲子鉴定证明“你娃是你娃”;澎湃新闻发文称,九旬老人为参加社保年审认证程序证明自己活着,只能坐在轮椅上,请人帮忙抬上三楼的社保办公室,这段视频被网络曝光后,再次引起公众对“奇葩”证明的关注。

  自2017年7月至今,有关“奇葩证明”的新闻报道89619篇,客户端文章80659篇,微信文章71809篇。湖北日报评论称,“奇葩”证明让老百姓跑细了腿,伤透了心,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不仅百姓苦不堪言,相关开具证明的单位也对此无可奈何。一些部门怒怼“奇葩”证明的事件频出。财新网报道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后蔡小学要求一入学孩子的父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结果遭到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宁溪派出所“让群众少跑一次”的怒怼。此类“奇葩”证明备受舆论诟病,舆论场上呼吁整治“奇葩”证明的声量也越来越大。

  今年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改革就要从老百姓和企业日常最关心的身边事做起。现在许许多多的繁琐证明、循环证明、甚至‘奇葩’证明,不仅让群众烦心,也让企业烦恼,必须下决心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让群众和企业不再为毫无必要的事情跑腿。”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是对舆论呼吁整治“奇葩”证明的正面回应,为公众顺利办事提供保障,让“奇葩”证明的闹剧不再上演。微博@新华视点 对此评论称,但愿借着清理证明事项的东风,继续猛怼“奇葩”证明,怼得越是火力全开,百姓办事越痛快。

  舆论呼吁铲除“奇葩”证明更需“治本”

  铲除“奇葩”证明,更需挖掘关注产生“奇葩”证明的土壤。人民日报微博评论称,证明“你妈是你妈”式的荒唐,背后不难发现懒政庸政、官僚主义作祟的影子。这种令办事群众出具一些毫无意义的“奇葩”证明的行为,是一种变相懒政,也是典型的“孙连城式”工作方式。因此,新华社评论认为,治理“奇葩”证明,还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行为,转变管理方式,激发公职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5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把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经验做法作为典型经验之一向全国全面推广。在6月28日的“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公众满意度”将成为评估的一项重要标准。对此,河北新闻网评论称,“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从群众的希望出发,不断进行政务工作改革,就是要彻底铲除“奇葩”证明,就是要让数据跑起来,让群众坐下来。

  “奇葩”证明的出现也凸显信息共享缺失之殇,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通。虽然有些部门不再出具相关证明了,但某些部门依然需要该证明或减轻责任或留档存储。尽快实各部门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也有利于铲除“奇葩”证明产生的根源。此外,要想根除“奇葩”证明,法制网也表示不能简单处理,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改革,改革才能避免走“回头路”,“翻烧饼”。

  舆论认为,根除“奇葩”证明,不能全指望有关部门发挥自觉性,监管力量需尽快归位,让“瞎折腾”付出应有代价。不妨发挥自下而上的力量,畅通百姓投诉渠道,鼓励百姓监督工作,对于人民满意程度低的单位、部门,切实进行惩戒并及时公之于众。如此,才能将“奇葩”证明扼杀于萌芽。

  网民理性反思 取消“奇葩”证明不能“一刀切”

  尽管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令网民称快,但也有网民理性反思,取消一些证明还需再斟酌,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片面的追求全部取消可能将会产生更多问题,在个人信息覆盖尚不全面的情况下,有些时候可能确实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有从事相关工作的网友表示,虽然在外人看来就是各种找事,但是如果过后复查的时候没有证明某些事情的发生原因的证明的话,光靠自己解释没有依据,很多时候真的是没办法才要各种证明留档以防过后查证。前期证明不办妥当,受损的还是办事人的权益。

  有观点称,很多情况并非证明有问题,而是应该告知公众怎么开、去哪开,把这些权力交到哪些部门,这些部门如何去核实。相关部门需要列出证明清单,哪些证明可以开,哪些证明不需要开,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单纯的取缔仍然是一种懒政。舆论认为,“奇葩”证明不是简单一句简政放权为民情怀就立刻能被清理掉的,还是需要规范制度和操作标准,同时建立有效自信的核查机制以及明确法律保障,让投机者没有空子可钻,才是真正的为民方便。

  各领域“奇葩”证明都得治

  奇葩证明不仅出现在行政管理领域,也涉及商业服务领域。7月5日,大河报报道了河南漯河市民因暴雨导致爱车被淹,保险公司竟要车主提供“暴雨证明”的消息。需不需要气象局开具恶劣天气证明一事,引发舆论热议。有网民表示,既有天气预报,又有保险公司到现场事故勘查,保险公司的“暴雨证明”岂非多此一举。商业领域里的“奇葩”证明,也应像行政管理中的“奇葩”证明一样得到治理。

  诸如此类的商业领域里的“奇葩”证明也不在少数。2017年2月,湖北某支行在客户要求兑换残损纸币时,要求派出所出具“不是人为故意损毁人民币”证明;2017年5月,河北沧州某银行因存单名字被工作人员输错,要求储户去派出所开具“我就是我”证明;甚至有开办公司,要求创办者提供不扰民的证明等等。对此,荆楚网认为,权力要治理,对“奇葩”证明就要痛下杀手。商业要健康有序、高效互利,也需要清理“奇葩”证明这一顽疾。

  无论是行政管理领域还是商业服务领域,清理“奇葩”证明不仅是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还给群众,这一纸证明也是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马虎不得的必答题。

来源:杨悦

作者:杨悦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