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部门联手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网络舆情分析

来源:彭梦汝、白杨波 作者:彭梦汝、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2014-04-15 17:37:04
时刻新闻
—分享—

  一、舆情概述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界病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

    据新华网3月27日电,日前,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反响,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并普遍对此持肯定和支持态度。

  媒体从治理新闻敲诈的建议、意义、态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论,总的来说,作为与此次行动的对象,各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是持支持的态度。

  通过红网舆情中心抽样统计,发现41%的网民持支持态度。网友@海医附院郝新宝评论道,坚决支持,同时希望打击歪曲医疗行业,蓄意破坏医患关系的虚假恶意新闻报道。网友@PLLN神曲说,如果不是中宣部等9部门联合通知,真让人难以置信。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过去一直管理很严,如今怎么会出现如此严重问题?对其敲诈勒索者一定要依法严惩,清除败类,以惩前毖后,恢复“喉舌”威信。凡是假媒体、假记者,要一律坚决铲除,对其敲诈勒索行为更要依法严惩不怠。刹住邪气。

  13%的网民则期望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新闻行业混乱的局面。

  13%网民提出相关建议。如网友@西安老方A认为,对于假记者和类似于号称有话语权去撞骗敲诈的所谓自媒体,一样应该从重打击!网友@完颜普洛建议,互联网纳入监管可以,但是要开放媒体资质。

  另外,有部分网友也存在少数质疑。网友@笼中兰,问题是假新闻怎么举报,举报是否可以惩治,惩治力度多少?@明天都幸福,雷声大雨点稀。

  据红网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3月27日至4月15日,“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相关信息约7788条,其中,网站新闻约6243条,约占80.5%,是最主要的宣传渠道,其次为微博,约1023条,占13.2%,为讨论该话题的第二舆论场。

  从舆情走势来看,该事件经过四次舆情发展高峰,分别为3月28日,4月1日,4月3日~4日,4月10日~11日。专项治理从中央到地方,从新闻报道到深度评论以及科普宣传,逐步推进。

 

  二、舆情数据

 

  三、国内舆情观察

  (一)媒体评论

  1、对于打击新闻敲诈,多数媒体提出了良策。

  新华网网评《切除新闻行业“毒瘤”要稳、准、狠》认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行业的“毒瘤”,切实清除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这颗“毒瘤”。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稳、准、狠。“稳”是对执法部门的首要要求;“准”是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必要尺度;“狠”是对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行径的坚决态度。

  河北新闻网评论《铲除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需四管齐下》提出,铲除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需四管齐下,即严打、监管、自律、监督。如此标本兼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自然就会无处遁形。

  四川文明网《打击新闻敲诈要重提“职业伦理”》认为,各位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站在公共高处,对各种不良事实、黑恶现状不惧不恐,凛然独立,更不被糖衣炮弹击中。只要新闻从业者胸中时时刻刻激荡着对社会和崇高责任的敬畏和敬仰,不为诱惑所动,不为艰苦所惧,坚守人格独立、职业独立,他们的瞭望,就能穿越物欲的迷雾、利益的尘埃,抵达真相和正义,给社会带来积极推动力。

  东北新闻网《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需要多管齐下》,新闻单位要加强内部教育管理,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打牢防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制度防线和思想防线;同时要加大整治力度,将整治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痛下决心、动真碰硬,切实刹住歪风、纯洁队伍,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重塑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还要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增强广大基层和群众对真假记者证、真假记者的辨别能力。

  2、也有媒体从专项治理的重大意义角度进行评论。

  中国山东网《"严打新闻敲诈与造假"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认为,铲除此病灶,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好地达成以党和政府为中心的社会凝聚力,并对人民的利益形成有效保障,同时也能重塑媒体公信力。

  华声在线评论《打击新闻敲诈为舆论生态去“污”》认为,专项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和新闻“三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既是完成中宣部等9部门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也是维护新闻宣传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公信力,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现实需要,其意义不仅重大而且深远。

  3、有媒体表达了对新闻敲诈的鲜明态度。

  新京报评论《对新闻敲诈,“受害者”要敢于说“不”》认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一直被视为新闻行业的“毒瘤”,伤害从业者整体形象,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尤其需要正身律己,主动加强管理,对一些越规违法行为说“不”。这是媒体和从业者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法制日报评论《新闻敲诈泛化折射传播新挑战》认为,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敲诈就已经是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新闻敲诈呈现出泛化的趋势,所渗透的社会层面更广,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亟待引起高度警惕。

  4、还有评论认为,此次专项行动,彰显了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治理公信力的决心。

  红网评论《新闻公信力彰显国家治理公信力》认为,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的专项整治行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它既是一次治理新闻乱象的“扬眉剑出鞘”,更是一次基于国家治理公信力的新闻领域的正本清源之举,它还让我们想到,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作风在新闻行业的折射和落地。

  华声在线评论《重拳打击新闻乱象彰显执政智慧》强调,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严重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严重败坏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必须下狠手、出重拳予以打击。从中央到地方,如此声势浩大地向新闻敲诈、假新闻和新闻“三假”宣战,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有力彰显了主要领导的执政智慧。

  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评论观点。如新华网“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系列评论之二《谁造就新闻敲诈的“沃土”?》着重分析了新闻敲诈形成的原因和背景,评论之三《警惕互联网成为假新闻重灾区》认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打击网络假新闻和利用网络新闻进行敲诈,除了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广大互联网参与者都有一份责任。只有各方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才能创造一片网络“净土”。

 

  (二)网民观点

  观点一:网民支持、点赞相关部门的做法  41%

  @枪版松布尔:支持公安部严厉打击新闻敲诈企业等行为,同时希望由公安部发起支持和保护真新闻的活动。

  @海医附院郝新宝:坚决支持,同时希望打击歪曲医疗行业,蓄意破坏医患关系的虚假恶意新闻报道。

  @富平法院立案庭:必须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类型的犯罪,还我们一个真实客观的新闻环境。

  @PLLN神曲:如果不是中宣部等9部门联合通知,真让人难以置信。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过去一直管理很严,如今怎么会出现如此严重问题?对其敲诈勒索者一定要依法严惩,清除败类,以惩前毖后,恢复“喉舌”威信。凡是假媒体、假记者,要一律坚决铲除,对其敲诈勒索行为更要依法严惩不怠。刹住邪气。

  观点二:网民期望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  13%

  @w_hyacinthus: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尽早出台一部与新闻有关的成文法。期待!

  @墩墩智囊团:新闻行业真假充斥,管理混乱,水很深,亟需法律框架来规范。

  @阿扎了阿:太好了,我不知感叹过多少遍媒体行业急需整顿,简直各个行业中无下限之最。

  观点三:网民认为早就应该这么做  13%

  @心香一瓣依依:政府早该这么做了。这些年来,某些人打着言论自由幌子到处煽风摸黑,污人耳目。

  @歌未央c:早该治治了,天下乱都是因为个别记者、贴吧吧主无德,敲诈勒索。

  @吴名-3D婚礼概念设计:早该这样了,从自己内部做起,从cctv做起,我支持!改革好时机。

  观点四:网民存在一些质疑  7%

  @笼中兰:问题是假新闻怎么举报,举报是否可以惩治,惩治力度多少?

  @arcery:有法可依吗

  @明天都幸福:雷声大雨点稀。

  观点五:网民提出相关建议  13%

  @豫南交警Police胡:官媒如果不做假坏人怎敢山寨它?官方媒体说谎话你们为何不管它?官方媒体都做假你说你们怪谁丫?假如官方媒体自身正老百姓能会相信假?如果你们想打黑还是从官媒开始吧。

  @西安老方A:对于假记者和类似于号称有话语权去撞骗敲诈的所谓自媒体,一样应该从重打击!

  @完颜普洛:互联网纳入监管可以,但是要开放媒体资质

  @和我一样like喵:网络新闻尤其需要规范但是,政府也需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

  观点六:其他  13%

  @光头东聊公关:新闻是喉舌,但有时变得锋牙利齿和狰狞,概因媒体自以为大,无法无天。大媒体可以绑架权力,小媒体如蚊虫叮咬社会。媒体“大老虎”就是那些利用国家媒体权力飞扬跋扈,假公济私,腐败堕落的管理者。一些苍蝇蚊虫就是那些打着新闻监督名义到处恐吓,敲诈的素质低下,违法乱纪的“媒体工作者”。

  @邵芳卿:一说严打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人立马说是压制新闻自由,殊不知各种变相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已泛滥成灾,劣币驱逐良币,物极必反,不该打?别动辄乾坤大挪移转到新闻自由上去。新闻自由是真正做新闻的新闻人享有的权利,应予保护,严打恰恰是保护真正新闻人。

  @天津港公安局:要做有良知的媒体人,不能让老百姓吃什么都不放心,看什么都不相信。

 

  (三)专家看法

  河北省武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恺兵:国家在全社会编织了一张净化媒介环境的大网,让“新闻敲诈”、“假新闻”和“假记者”无所遁形。希望专项行动后,县域内“找事”记者能变少,我们也能甩掉沉重的思想包袱,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山西吕梁市兴县一位乡镇负责人:现在假记者的背后往往有真记者撑腰,假记者敲诈不成,真记者便挥舞着“舆论监督”的大旗出现了,到时还要花费更大的人力、财力来“摆平”,得不偿失。此次专项行动,有了很大的威慑作用,可以打掉假记者的歪风。

  山西晋中市委新闻中心主任郭贵虎:以前由于煤矿安全事故比较多,记者们来得也多,几乎每天都有记者来“了解情况”。开展打击假记者活动以来,郭贵虎明显感觉假记者来得比以前少了很多,他们有所忌惮了,新闻办不用每天忙于对付假记者了。

  湖北省京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河:中央决定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专项行动使我们深受鼓舞。少数新闻单位记者利用采访权,搞新闻敲诈的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的新闻事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一种另类的腐败,它在败坏新闻队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干扰了地方的正常工作。

  

来源:彭梦汝、白杨波

作者:彭梦汝、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