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述
按照日程,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月15日闭幕。至此,2014年“湖南两会”顺利闭幕。2月9日至15日为“两会”正式召开时段,在此期间,湖南本土主流媒体都对此次“两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特别是红网,组建了14名骨干记者的新闻报道团,全程跟踪,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内其他主流媒体也对这次会议多有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发文介绍湖南两会情况。全面深化改革、两会务实新风、优质提案等内容成为舆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总之,省、内外媒体的联动报道、媒体评论的点睛升华、媒体与网民的良性互动,为此次湖南“两会”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舆论关注度
(一)会议期间每日数据
图1 两会关注走势
2月9日,为期7天的湖南两会就此开幕。本次两会的新闻报道数量变化(如上图)呈现出“一个峰谷,一个波底,两头持平”的走势:2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会风、纪律成媒体报道主题;2月10日,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媒体关注高峰随即出现;随后几天,媒体报道数量缓慢下降,于2月14日下降至最低点;2月15日,湖南两会正式闭幕,相关总结观察性报道纷纷出炉,媒体关注热度再度上升。
(二)“两会”热度
两会召开期间,湖南本土媒体及门户网站,包括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红网、腾讯大湘网、新浪湖南、凤凰网湖南频道、华声在线、星辰在线等都以专题形式对会议进行了充实、全面的报道。红网实时跟进会议议程。据统计,红网共发布记者原创稿件115条,转载媒体新闻1000余条,发布红网分站稿件500余条,专题《激活2014》点击率超过800万次,多篇新闻稿件经其他媒体转载在网络上引起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提及湖南“两会”的多篇报道登上当日相关新闻热度榜榜首,湖南“两会”会风建设、城市拥堵难题解决方法建议两个话题成为热门话题。另外,姜玉泉、叶明强、郭淑英、赵应华、戴立忠等代表、委员的提案或建议在每日新闻排行榜上热度较高。
(三)专题报道
三、媒体评论
从2月9日湖南“两会”召开到2月15日结束,“两会”共持续了7天。期间,红网、湖南日报等媒体纷纷就“两会”或具体议案发表评论,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等主流网媒也即时转载了相关评论文章。
在众评论中,全面深化改革的议题最多。红网评论《凝聚推进湖南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以革故鼎新之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文为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湖南日报社论《奋发有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马当先”打好改革攻坚战》等在“两会”前后遥相呼应,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人心,唱响主旋律。
其次,媒体就政府报告、相关提案等进行了评论。红网评论《两个“清单”背后的政府新追求》从政府治理理念的角度,对政府报告中的两个“清单”以及其释放出的信号进行了高度赞扬;《举多维之力助筑蓝天梦想成真》就露天垃圾焚烧、《期待构建更惠民的农村养老体系》就农村养老问题分别进行了评论;《两会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优质提案”》则从一般层面上议论提案,认为“两会”的亮点不在于“出格”,更不在于眼球效应,而是代表委员们对这个社会细致入微的关注。
另外,红网评论《“湖南好声音”哪里来》、《奏响“湖南好声音”新乐章》、《湖南两会“好声音”传播改革正能量》,还从“两会好声音”的角度进行阐述,对民意汇集机制进行探讨,对“两会”代表的优质提案充满期待,对“两会”中的“好声音”不吝赞美。
四、网民态度
(一)网民关注度高,议政愿望强烈。
2014年湖南“两会”,网民关注度较高,议政愿望强烈。新浪微博、微博访谈、“两会”新闻跟贴区、各大“两会”专题留言区等,均有网民参与“两会”话题讨论的身影。其中,以新浪网友关注度最高,在“打的难”、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讨论尤为突出。
(二)网民高度评价2014年湖南“两会”。
此次的湖南“两会”,网民评价颇高。网友“2井_白白”称赞,“代表委员中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他们的追逐点和兴奋点,正是感动全省人民的‘真的声音’;他们的‘好声音’,正是湖南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所在,信心和希望所在。”网友“0908”也满怀希望,称“湖南两会更多的是承载着百姓的希望,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之年,期待‘两会’,期待能为我们老百姓带来实惠!”而网友“期待爱918”则进一步升华了“两会”的意义,认为“作为年轻人,在改革的大潮来临时,我们更加应当敢于发声,多发好声,为我们家乡的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网民提出各种建设性建议。
在各种网民态度中,提建设性建议的比例是最大的。在“城市交通”议题中,这种提建议的特点尤为突出。通过抽样调查网友在此议题中的评论,可以看到,对城市公共交通问题提出建议的比例达41%,另外,还有8%的网民就这一现象深入分析了原因。
图2 网民对于“打的难”话题的各种评论角度比例情况
具体就其中的“打的难”话题而言,网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较为中肯的建议:一是建议增加正规的士数量;二是建议开放出租车运营;三是建议规范和加强正规出租车的管理;四是提出解决“打的难”的根本在于治堵;五是建议加强黑车治理。另外,网民在文化遗产保护、养老等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四)网民热议重点话题。
每年的“两会”,网民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具体的提案、议案。此次的两会,网民重点关注了“两会”会风、城市交通、雾霾和湘江治理、文化遗产保护、养老以及扶贫等。
1.“两会”会风
有网友认为,今年“两会”的会风确实进步了。有新浪网友就举证道,“今天芙蓉路没封路,确实看见改进了,不错啊!”同时,也有网友“一剑长牛”回应道,“会风改变哪怕一点点也是进步!我为人大会风改进叫好!”
另外,有网友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头改会风表示赞赏。网友“沙漠”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好头,才无愧于代表委员的称号。”
2.养老议题
养老问题事关老人幸福,也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也成为了网民热议的话题。网民主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了讨论:一是提高基础养老;二是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三是加大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四是立法养老;五是发展养老相关产业;六是农村养老问题。
3.文化遗产保护
就文化遗产保护议题,通过对网民意见进行抽样统计发现,有30%的网民在代表的提案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11%的网民点赞议案,并呼吁大家保护传统村落文化;44%的网民对目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变为遗憾这一现象探讨原因——城镇化;还有15%的其他网民观点。
在传统村落文化遗失的原因讨论中,城镇化备受争议,有55%的网民认为造成文化遗产遗失的原因是城镇化;27%的网民认为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村落保护并不矛盾;还有18%的网民对此持中立态度,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两会”代表与网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五、舆情总结
“两会”期间,省内各大媒体开足马力,对会议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多家网媒创建了“两会”专题,开通了与民意互动的渠道,其中,红网将民意以舆情报告的形式进行了呈现和发布;纸媒也全程跟踪报道,发表主题社论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传播湖南“好声音”,聚集改革发展“正能量”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以网媒红网为例,至2月15日2014湖南两会胜利闭幕,红网共发布记者原创稿件115条,转载媒体新闻1000余条,发布红网分站稿件500余条。专题《激活2014》点击率超过800万次。红网的报道和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及时“跟踪”两会最新进程,还邀请代表委员进行嘉宾访谈,对一系列政策进行解读。网友更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想法。在“两会”成为社会上、网络中人们关心的焦点的同时,这些都为“两会”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红网舆情分析师 白杨波 袁思蕾 彭梦汝
来源:白杨波、袁思蕾、彭梦汝
作者:白杨波、袁思蕾、彭梦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