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述
湖南省两会还在进行当中,会议过程中,文化强省建设的相关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924件,其中文化建设类提案85件。今年正在召开的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已有多项有关文化保护的提案受到舆论关注。
其中,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引起舆论共鸣。“传统村落两天消失一个”的现实数据和“文化遗产别成文化遗憾”的呼吁成为各媒体转载报道中的关键语句,红网以《传统村落两天消失一个委员胡彬彬:文化遗产别成文化遗憾(图)》为题率先报道引起舆论关注,新华网也推出相关报道《省政协委员胡彬彬:2天消失1个村落保护刻不容缓》使湖南两会的文化议题成为焦点。
对于村落文化保护的关注,并不仅限于湖南两会,在其他包括海南、广西、黑龙江等省份的两会上,各省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都对应本省实际提出了相应提案。网络上,对村落文化保护问题的讨论热度很高,不少网民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湖南省两会有关报道
序号 | 新闻标题 | 来源 | 时间 |
1 | 红网 | 2月10日 | |
2 | 长沙晚报 | 2月10日 | |
3 | 红网 | 2月11日 | |
4 | 新华网 | 2月13日 | |
5 | 中国文化报 | 2月13日 | |
6 | 湘声报 | 2月13日 |
三、湖南省两会相关议案热度榜
序号 | 代表/委员 | 提案内容 | 热度 |
1 | 胡彬彬 | 呼吁并建议,尽快出台一部适用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保护的地方性、专门性法规;尽快出台有关传统村落作为商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综合评估标准体系;适当调整农村现行住宅用地政策,破除“老房不拆,新房难盖”的瓶颈制约。 | 15 |
2 | 胡欣 | 建议在湖南江永县设立“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6 |
3 | 肖笑波 | 希望省里能开展包括祁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抢救工程。 | 1 |
四、其他省份两会相关建议
序号 | 地区 | 建议内容 | 时间 | 热度 |
1 | 海南省 | 海南省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列席人员、致公党海南省委直属三总支副主委王辉山建议,通过跟旅游协调结合起来,开展古村落游、乡村生态游以及农家乐之类的这些旅游的开发,让广大的村民通过开发来获利。 | 2月12日 | 34 |
2 | 海南省 | 符之冠等代表建议,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理念。其次,重视规划引导积极开发利用,编制保护发展规划,确定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明确政策要求;设定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整治项目,明确传统要素资源利用方式,细化传承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计划。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机制,尽快出台相应的海南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和细则。 | 2月13日 | 21 |
3 | 广西省 | 京族人大代表苏明芳建议将保护京族文化纳入政府预算,建设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京族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好京族三岛交通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更多的人参与开发、保护好京族文化,让京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打造京族文化旅游品牌,使京族文化得以传播、开拓和发扬。 | 1月21日 | 14 |
4 | 安徽省 | 安徽省政协委员们呼吁,打造“非遗”品牌、弘扬传统文化,加大诸如老庄文化遗存以及徽文化的保护。 | 2月9日 | 11 |
5 | 黑龙江省 |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丛坤丛坤建议,我省应尽快设立一批“省级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调查摸清文化生态现状,对上述文化生态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 | 1月19日 | 2 |
五、网民意见
对网民意见进行抽样统计发现,有30%的网民在代表的提案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11%的网民点赞议案,并呼吁大家保护传统村落文化;44%的网民对目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变为遗憾这一现象追究其原因——城镇化;还有15%的其他网民观点。网民热议遗产变遗憾成为舆论焦点。
1.一部分网民从多方面对如何保护村落文化提出建议
(1)应将保护村落文化视为官员职责
网友“柳肃”: 把对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对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的范围,这样他们就会重视。否则再怎么呼吁都是没用的。
网友“鱼游游求钱钱”:是的,带头保护,要么出钱,要么出力。
(2)立法保护
网友“茜茜草”:我国虽然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但主要用于广泛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绝大多数遗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建筑往往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通过立法来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必须提上日程。
(3)有规划地进行保护
网友“杰ESSIE”: 做好有规划的拆建,是对物质遗产的保护。
网友“xixiuquan”: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大保护力度,保护重点在底层村落。
网友“江湖水2008”:春节回家,看到农村绝大部分人口进城了,村子破落不堪,旧房新房杂乱无章。政府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赶快行动,有规划地对村落进行保护。
网友“营销神话”: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4)其他建议
网友“蔡红央”: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负责人李涵光说:"通过自然环境、传统风俗和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很好地融合到整个村子中。"中国古村落被全球文化遗产所关注,固然是件好事,但保护只是个"不进则退"的行为,不能从根本拯救正在消失的村庄,只有文化的注入和激发民智才是唯一出路。
2.为数不少的网民直接表达对保护村落文化的必要性,呼吁抢救性保护传统村落文化
网友“湖南旅游”:【湖南传统村落被曝每2天消失一个】保护与抢救我省传统村落文化刻不容缓!
网友“孙志军”: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古村落在消失,至于文化的保护就更加谈不上了。被列入文保单位的都没有完全保护好,都逃不掉被拆迁的命运。
网友“Morgan-永中久美”:变迁中的村落,村落文化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迁,和平年代的动荡。传统,文化,思维,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剧变,这种剧变冲击和考验着最底层的人们。
网友“小妖大黄蜂”: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的文化依托,是我国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品质、正统文化及政治精神的基本载体和驱动力之一。然而再若乡土不在、村落不存,传统焉附!?国人当思。
3.一些网民着重对传统村落文化遗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城镇化这一影响因素成为争议焦点
在传统村落文化遗失的原因讨论中,城镇化备受争议,有55%的网民认为造成文化遗失的原因是城镇化;27%的网民认为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村落保护并不矛盾;还有18%的网民对此持中立态度,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两会”代表与网民的关注的焦点。
(1)中立态度
网友“驶向阳光灿烂的大海”:城市化是趋势,没有价值的村落可以让它们消失。但是古村落古树是稀有之物,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如果再让它们消失我们这个民族就会看不到历史了。这方面我们还是一个落后国家,要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人家的保护可做得真好!
网友“幸福户县”: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承载传统文化的村落是关系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事,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接地气。
网友“彬糖葫卢儿”:中国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城镇化的步伐会带来村落消失后的无所依附吗?
(2)反对态度
网友“东方剑”: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许多村庄连根拔起。全村拆迁,盖了商品房再回迁。这样的模式不好,最起码应该保留原来的村庄。因为上百年形成的邻里关系,生活习惯,交往习俗等等,可能因为这样的大拆大建就给破坏了。而这些习俗又可以自己化解许多矛盾。网友“宁波微语”:城镇化不在形式,而在生活方式。为追求城市化而城镇化,结果可能会失去很多最为宝贵的东西。
网友“解放日报朱长元”:传统村落是我们踏访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时空桥梁,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承载着农耕文明精髓的中国传统村落大量消失,将意味着什么?村落不是一个人的家园,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情感维系。我们的后代一定会骂我们,文化转型我们做得远不如欧洲人。
(3)支持态度
网友“春山如笑”:城市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生态文明文化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的,为了经济忽视人文是不可取的。
网友“江湖水2008”: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村落保护并不矛盾。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并规划。
红网舆情分析师 袁思蕾 彭梦汝 撰写
来源:袁思蕾 彭梦汝
作者:袁思蕾 彭梦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