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宗宁夏海原县交警执法时是否殴打司机的案子就像电影剧情一样跌宕起伏:举报打人了——回应称没打——视频举报真打人了——回应辞退协警。18日,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帖称海原县交警打人,对此,海原县公安局先回应称“无中生有”,后又承认“有过激行为”。
海原交警上演的一出“瞒天过海”的戏,在证据面前只能束手就擒,规规矩矩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必呢?”是舆论的声音。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想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混淆视听,让人啼笑皆非、唏嘘不已。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人们痛恨“暴力执法”下的一味遮丑,更有损管理部门的威信。
一、事件脉络
8月18日,网友“王金伍”在微博发帖称自己因质疑乱罚款惹怒交警遭殴打,随后报警,却被赶来的交警二次群殴。
20日,宁夏中卫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中卫”贴出相关回应,称“微博爆料不属实”、“发帖人报警后遭二次殴打更属无中生有”。
21日,有网友发出一段视频,清楚地记录了当时执勤人员殴打司机的情况。视频出现后,“平安中卫”删除了原来的微博。
23日,“平安中卫”再次发布微博,称已处理了相关涉事在编人员,并开除了3名协警。
二、媒体关注
三、媒体评论
1.该发声时也要发声
人民日报评论:“该发声时就发声”,需要“发声”者拿出理性,也需要给予发声者鼓励和包容。相关职能部门亦须对来自网络的声音予以关注和承接。譬如在“宁夏交警打人”事件中,网络的声音便撬动了现实,而中纪委亦曾公开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举报的方式查处腐败。公民勇于且能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发声,对谣言和谎言发声,对一切伤害基本价值的言行发声,社会才会向更光明、更开阔的方向前行。
2.交警打人案中交警要谨记“三不该”
中国经济新闻网:海原交警一不该暴力执法。人民警察的职责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海原交警二不该拒绝道歉。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谁都有冲动的时候,但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而不是不了了之的态度。海原交警三不该包庇违法行为,随意向公众发布不真实的信息。作为打人交警执法队的管理上级,海原县公安局不该包庇下属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样的方式不但不是保护下级的方式,反而会纵容其违法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3.交警打人为何出现狗血剧情?
东方网:交警打人出现狗血剧情,一方面是警方想把事件真相“捂住”,另一方面,也是对打人者的纵容包庇。还有,就是对公众的愚弄。试想,假如不是视频佐证,假如不是铁证如山,当地警方会承认交警打人吗?俗话说谎言终究是谎言,当真相大白,该追究的不仅有打人者的责任,还有一手遮天欲盖弥彰者的责任!
4.调查结果截然相反反映出诸多问题
人民网:协警殴打司机事件,暴露了海原县公安局交警执法管理上的问题。一方面,让没有执法权的协警单独执法,对司机罚款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另一方面,协警执法简单粗暴,稍不如意就动粗,仗势欺人,人员素质不高,说明人员招聘把关不严,平时的教育管理没有跟上。海原县公安局对协警殴打司机事件,前后再次调查结果截然相反,反映了工作马虎粗疏的问题。第一次调查不彻底,没有从当事协警和司机两个方面着手去调查,方式方法简单,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举报人提供视频资料后又去调查,事件的处理陷入被动,调查结果前后矛盾,破坏了海原公安部门的公信力,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
四、网民观点
观点一:“隐瞒遮丑”习以为常
新浪网友“鸡婆”:官官相护、上下遮掩这不是经常有的事情吗?只是他们被爆出来了,社会的悲哀,何时能清醒点?
新浪网友“一缕阳没光”:怕惹事、怕出事,出了事又怕事,社会管理的病态思想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
新浪网友“流氓小孩”:经常发生 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只是这次运气不好被发到了网上 以往只是交警打了大不了你不交罚款就行了 还有就是同心滴桃山交警罚款 开票就罚100元 不开票黑吃50就行了 他们本地车拉八九十吨 只要你说的是同心口音 就不罚款 比领导过来还亲。
观点二:不是调查不准,是行为愚蠢
新浪网友“1006L看”:要不是网民爆出,这个事情肯定就这么敷衍了事的算了,受了屈的驾驶员也就算活该了,有了证据再去解释,这种蠢行为能否少出现?
搜狐网友“手机1”:网络舆论都说是大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发声,“平安中卫”官方的微博发布能不知道,实际上就是蠢,没有职业素养。
观点三:借此指责社会诚信度低 源于政府
新浪网友“朱洵”:这也就不难解释:中国人诚信度越来越低的原因了。政府部门都带头说慌,还能指望平民百姓诚信?
腾讯网友“lkhd-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职能部门都能撒谎,还说老百姓传谣造谣~
腾讯网友“蛤蟆精”:社会诚信,互相欺骗。隐瞒只能是侥幸,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既然政府不在乎,老百姓还会遵守?
来源:慕策
作者:慕策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