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延安市长回应“上山建新城”质疑引网友吐槽

来源:张钰婷 白杨波 作者:张钰婷 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2013-08-25 18:35:12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事件概述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规模庞大的“上山建城”计划,例如重庆、兰州、宜昌、十堰等丘陵山地城市,主要通过削山造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其中陕西省延安市启动的总规模达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格外引人关注。

  早在2012年底,延安市“削山造地、上山建城”工程就有媒体进行报道,认为其耗资巨大且暗藏多重风险,有政绩工程之嫌。这中担忧源于国内一些城市热衷新区建设搞“大跃进”,投入巨大导致的资金、负债压力、人气不足衍生出的“债城”“鬼城”现象,以及缺乏产业支撑使得城市发展后继无力都被广为诟病。而民众对延安市“愚公移山”的做法看法迥异,此次延安市场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质疑,并保证不变“鬼城”的承诺再次引起了网络舆论的关注。

 

  二、媒体关注度

 

  三、各方观点

  1.政府回应

  延安市市委书记姚引良: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市区沿着狭长河谷地带发展布局,属典型的“线”型城市。延安上山建设新区属于“逼上梁山”。

  延安市中心城区现有人口50多万人,建成区面积仅为3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近1.39万人,尤其是中心区人口高度密集,公用配套设施配置严重不足。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延安新区选址与老城区紧密相连,将来还将修建多种类型的通道做到“无缝”融合。按规划,2020年左右延安市中心城区人口将达80万人左右,比现有人口增加约30万人,加上居住在市区周边山上的1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也将搬迁至新区,因此新区将不缺乏人气。

  延安市文物局党组书记董智安: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在市区分布168处革命旧址。这些旧址很多被城市建筑严重压抑或蚕食,已不复当年旧貌,急需抢救性保护;一些核心旧址被居民建筑包围,周边环境较差,革命旧址保护现状堪忧。

  2.专家意见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延安造城真实凸显了当前中国城市新区建设的逻辑,要客观全面地去评判,既不能认为新区万能,也不能认为新区就是“新祸害”。

  新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建设规模和速度。地方政府是否决定建设新区关键要从产业、人口未来集聚能力和主城区的承载力,以及自身的财力和新区建设的地质、生态难度来决定。

  岩土工程专家、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张苏民:延安新区建设是个大手术,开刀之前必须对“病人”的情况做科学充分的了解。经过多位国家级专家的考察论证,延安新区建设将在填土工程之前,铺设完备的鱼刺状排水系统,结合适宜的地势条件和工程处理,将水引导收集后,浇灌绿化、营造绿色景观。

  高级规划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雷会霞:延安新区不是孤立的,它将和老城、外部自然山体环境之间形成软质柔性的相接,成为有机的整体。新城北区一期的城市规划中,加强了新老城区在文脉、视线、空间上的联系,不只延续历史上山与城的轴线法则,还有意保留山体起伏,保持山与城视线上的贯通。同时,处于清凉山景区和北区连接部位的城市绿心,将成为新老城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

  3.网友观点

  【官员保证是空头支票】

  网易网友“995892686”:官员的话还有人信吗?

  网易网友“nbckdz0”:拿什么保证,无非是空头支票。

  新浪网友“旺当当”:你有什么资格保证呢?你又凭什么保证呢?仕途、生命、财产?

  搜狐网网友“尺寸可取4700”:你到底论证了多少就可以上这么大的项目呢?把东西公示一下都比你保证好,工作不是用嘴完成的。

  【上山建城违背自然规律】

  搜狐网友“京畿居士”:湖北神农架上建机场,陕北黄土峁上盖大城!敢想敢干的,无非以牺牲大自然的面貌为代价!生态环境破坏了,伴随的将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击等等。

  腾讯网友“xapp”: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上山建城是违背自然规律,也必然受到自然惩罚!

  搜狐网友“萌白骨精45111543”:拆祖宗的屋,毁农民的地,污染子孙的水,瞎折腾!

  【市长勇气可嘉】

  新浪网友“楠子的异想世界”:你们不了解陕北,就都妄自下定论,对于延安人民这是好事。

  网易网友“pzhongtian”:不要那么消极啊!市长也不会拿自己的帽子和人头开玩笑的!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不必担心!在目前的形势下,他能提出这个项目,光勇气就无人能敌!

 

  四、舆情点评

  延安市“上山建新城”的消息自2012年公布就引起了媒体与民众的广泛关注。近日延安市市委书记、市长在接受采访时对社会各界关于延安可能成为下一个“鬼城”的怀疑进行回应。认为延安新城将会“很有人气”,绝不会成为鬼城。而纵观网民对此次回应的态度,可以发现大多网民都是“标题党”,看了报道标题就纷纷质疑市长拿什么来保证?而仔细阅读整篇报道可以发现,在采访中市长并没有用到“保证”之类的字眼。网民容易根据标题判定内容,没有经过思考、逻辑判断就进行抨击,这也是网络的一大弊端。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对“政绩工程”的排斥性心理。笔者认为唯有将权力放在笼子里,真正听从民意,建立起与民众有效沟通的桥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怨,做到为民服务。

来源:张钰婷 白杨波

作者:张钰婷 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