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结果显示:微博,真了不起!(《新京报》)http://news.qq.com/a/20130626/001219.htm
蓝皮书中称,微博用户整体呈低学历、低收入特征。但参照该蓝皮书提供的数据(天知道这些数据是怎样统计出来的),上述结论却显然站不住。所谓低学历也好,低收入也罢,都是一个参照概念,是相对于参照数据呈现出来的某种特征。参照数据的选择非常重要。譬如,衡量一国之国民或者某一个特定群体的富裕,你不能拿比尔·盖茨作参照,也不能拿李嘉诚作参照。否则,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们都要被认为是穷光蛋。那么,微博用户数量如此庞大,分析其学历、收入等特征,该以什么为参照物呢?当然,应该以相关的全民数据为特征。蓝皮书中称,微博用户中的高中学历以下者占74.88%,与之相对应,该是全体民众中的高中学历以下者占的百分比;蓝皮书中称,微博用户中的月入5000元以上者占7.8%,与之相对应,该是全体民众中的月入5000元以上者占的百分比。前者查不到相关数据。后者,却完全可以参照缴纳个税的人数比例。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国税总局副局长曾经说,“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应为口误,实际是3500元),已经让纳税人从9000万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人口比例还不到3%。也就是说,纵然分析蓝皮书提供的数据,也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尽管规模缩小却非常真实的中国人群;他们的整体收入不算高,是整个的民生艰难的投影;学生比例高,低龄化特征明显,是因为微博本来是新生事物,而这一群体最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在相当程度上,微博上流淌着中国人最真实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奋斗。另一个数据让人震惊。即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所谓谣言,在这里并非专门指刻意伪造信息,而是指信息中包含有不完全符合客观真实的部分。实际上,报告的这一部分由人民网舆情分析师完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就此解释:“原文说的是‘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并非是说热点事件的1/3是谣言。比如禽流感事件中有谣言出现,但能说禽流感事件是谣言吗?”又譬如,2012年4月,关于世界著名教练里皮将执教中国恒大足球俱乐部的消息盛传于网络,被评定为当月“最受媒体关注三大谣言”之一。然而次月,里皮果然签约恒大。4月的传言与其说是谣言,不如说是信息追踪。(人民网)http://news.sina.com.cn/m/2013-06-26/095927501626.shtml
而且,微博用户数量如此庞大,信息发布如此自由,即便轻率地将信息中包含有不完全符合客观真实的部分都认定为出现谣言,比例也不过就是超过1/3。也就是说,信息完全真实的比例远超过60%。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可信度!微博,真了不起!微博的使用者、参与者,数以亿计的草根民众,他们真了不起!与之相比,当行政部门、单位的“辟谣”总被认为是对于谣言属实的声明,真令人有五味杂陈之感。微博中自然有刻意制造谣言的行为出现,那却真的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谣言对他人、社会造成了直接伤害,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但不能以此为理由,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自由施以全面限制。越是包容、开放,越是真实性会胜出,越是刻意制造谣言的比例会降低。
来源:许斌
作者:许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