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众声喧哗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打胜仗?

来源:传媒茶话会 作者:传媒茶话会 编辑:redcloud 2020-06-22 16:11:50
时刻新闻
—分享—

  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跨界传播重塑媒体格局。在突发公共事件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域,新型媒体人应回应关切、追问真相、揭示本质、深省反思、激浊扬清,须找准历史方位,以新闻专业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场域与众声喧哗

  跨界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重塑媒体格局

  近现代的信息传播业,在互联网出现以后,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日新月异的崭新图景和划时代的颠覆性变革。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带来舆论生态的复杂多样,把媒体人置于全新舆论场域。

  技术革新重塑新闻业态。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使跨界传播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拓展,突出表现是:新媒体迅速发展,以往的新闻概念日益模糊,新闻边界正在被逐步扩展、突破。特别是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使资讯不仅闯进新闻领域,泛化的资讯时代还在产生更大范围的链接,为传播对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空间。

  舆论主战场的转变给履行职责使命带来挑战

  新媒体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新冠肺炎疫情是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传播主流、自媒体空前活跃态势下发生的一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尽管主流媒体利用资源优势,在关键节点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民间舆论场域以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移动端网民关注。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调查,从疫情发生至2月18日,微信一直是民众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渠道,民众信息获取渠道排在前面的是微信、微博。

  网络舆论主战场、主阵地的转变,给承担神圣使命的主流媒体人带来冲击和挑战。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快速回应网民关切、深入解答追问和疑惑、揭示事件真相和本质,曾使一些媒体人陷入迷茫和困惑,更多的新闻人则在反思中奋起、在直面现实中迎接挑战。

  众声喧哗中媒体人的角色定位

  舆论生态深刻变化最显著标志是新媒体、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盛宴是民意指向的风向标、社会风险的警示灯。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新浪微博热搜显示,#武汉封城#消息公布,阅读次数高达23.1亿,讨论次数71万,原创人数达8.2万。1月6日晚#李文亮医生去世#的阅读次数19.9亿,讨论次数138.2万,原创人数17.5万。

  无论是非典疫情,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在谣言、流言四起之际,民众期盼主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热盼揭示真相、回应民众关切以及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深度报道,媒体人应找准角色定位,担当起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责任和使命。


  新型媒体人使命担当的红色基因与时代呼唤

  使命担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红色基因

  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域渐趋复杂之际,坚守使命、敢于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是媒体人薪火相传的神圣职责。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党的事业一部分的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把维护党和人民利益作为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新时代媒体人继承光荣传统。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血液中。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媒体人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抢占舆论制高点

  移动终端成为传播主流,是网络新技术带来的显著变革,传播对象已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及各类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正在向“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时代迈进。

  在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中抢占舆论制高点、打好舆论主动仗,已成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任务。2014年,党中央对主流媒体加快融合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抢占舆论制高点,在日益多样多变的舆论场中有效引领思想舆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不断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的调查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中,无论全国性媒体还是地域性媒体,新媒体矩阵传播效果明显。常态监测1345个微博账号、1504个微信公众号、968个短视频平台账号和2531个第三方新闻平台账号,其中,超过九成微博账号、约九成微信公众号、六成以上短视频账号和超七成第三方新闻平台账号均参与了此次疫情报道,集纳国内外报道资源,提供最新、最快、最全报道内容。

  借鉴突发公共事件化危为机的经验

  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体,深入理解危、机的辩证关系,把握好舆情烈度和走向,以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深刻教训。

  2010年发生的山西疫苗事件,山西省卫生厅当天即召开只有1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报道基本不实”的消息,引发网民强烈质疑。尽管经历了非典教训,从这次武汉等地舆情应对情况看,中央明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有些基层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然存在。

  网上舆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具有一定报警作用,但从领导干部到媒体人,许多人互联网思维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化危为机的创新能力和手段还明显滞后。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全媒体以其鲜明特征和前所未有的传播力出现在舆论场域,跨界传播激发的新媒体平台活力,值得正在加速媒体融合的主流媒体高度重视。


  专业精神是新型媒体人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媒体人的新闻职业精神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是对近现代传媒业发展规律和新闻实践、职业作风的精准总结。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等特点,是展示和检验媒体人新闻职业精神的特殊战场和实践舞台。增强“四力”是记者使命担当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记者的新闻职业精神,只有不断磨砺这“四力”,才能充分展示新时代媒体人担当使命的风采。

  记者不是在现场,就是在通往现场的路上。要作出对某一事态或势态的职业观察;要经历突破险阻、揭示真相、探究内幕、发现规律的实践过程;要进行逻辑推导的理论思考,通过对纷繁表象的梳理、由表及里的辨析、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飞跃、对主题的提炼和概括,进而挖掘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前瞻社会走向的潜能。

  深入理解“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极端重要性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舆论场域异常复杂多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是微博广场式舆论场和微信圈群式舆论场成为舆情聚集地;二是杂乱的谣言和流言困扰网民;三是海量信息中浮躁碎片泛起,高质量、理性信息不多。短视频等爆发式增长,给社会转型期浮躁、焦虑甚至不满找到宣泄出口。

  回应质疑、纾解焦虑,需要新型媒体人突破重重困难和障碍,发掘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追问和反思。遗憾的是,近些年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有的主流媒体反应不够迅速,引导不够有力,难以满足受众信息需要,没有充分发挥有效引导舆论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

  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整体优势

  突发公共事件中,促进新型主流媒体整体优势全面提升、履行好职责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引导舆论的整体优势,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新型主流媒体须处理好3个关系。

  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庞杂的舆论场中,需要坚持正面报道,凝聚共识、团结鼓劲,尊重传播规律,讲究传播技巧,化解民众不满和质疑,特别是对中央明令禁止、百姓深恶痛绝的现象及时进行舆论监督,避免在一些民怨沸腾的热点事件中失声失语,对于增强舆论引导有效性、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关系。主流媒体、政府有关部门与移动互联网企业合作,可“借船出海”,但非长久之计。变“借船出海”为“造船出海”,是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的关键。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必须把平台再造的技术突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打造全媒队伍与营造良好环境的关系。当前体制机制创新已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瓶颈,亟须积极探索、加以突破。要树立全媒体语境下的人才观,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建立完善评价、激励、约束、容错机制,为全媒型人才培养和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全媒队伍。

来源:传媒茶话会

作者:传媒茶话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