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困户开奔驰奥迪:彻查才能确保公平

来源:(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杨蓝) 作者:(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杨蓝) 编辑:redcloud 2019-01-22 09:35:41
时刻新闻
—分享—
阅读背景

  近日,一则《国贫县贫困户被曝有奔驰奥迪》的报道掀起舆论风波,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数百名贫困户的名下拥有427辆车,包括奔驰、奥迪等高档轿车,还存在1人名下有多辆汽车的现象。经有关部门调查,媒体曝光情况属实,确有扶贫造假的情况存在。


  舆情脉络

  近日,一份关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贫困户车辆信息的表格在网上流传。表格显示,临汾市隰县贫困户名下共有427辆机动车,绝大部分为价值15万元以下的家用小型载客汽车,但也有数辆豪车,如一名叫郭某芳的36岁女子,名下有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刘某连名下有一辆京E牌照的奥迪轿车,贾某军名下更是有5辆机动车。

  1月10日,“北京时间”发布了采访隰县扶贫开发中心的视频,一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此事,表示网上流传的这份表格是从车管所调取的贫困户车辆信息,已就此安排各乡镇进行核实。该负责人回应称,有车不一定就不符合条件,还得结合是否背户、购车时间、车辆用途、家庭收入等情况综合评定。若当事人是在成为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为了发展生产购买了汽车,那车辆就是合规的,如果当事人虽然有车但是家中数人患有疾病、人均收入不达标,那么即使有车也是贫困户。对于为什么贫困户名下有奔驰的情况,该负责人仍然表示,需要调查清楚才能回答。

  这一回应,不仅没有化解质疑,反而引起更大的舆情,要求有关部门彻查的声音高涨。1月12日,中新网发布消息称,11日从山西省临汾市政府获悉,针对此事,临汾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扶贫、纪委监委、公安、交警、宣传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展开调查。调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性的调查工作有序进行,正逐村逐户认真摸排、核对,发现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月16日,微信公众号“山西发布”发布消息称,媒体披露的贫困户车辆信息,是2018年年底开展的贫困户机动车辆核查比对表。针对媒体关注的有奔驰、奥迪、一户多车问题,经多方取证、反复比对核实,目前已调查核实清楚。同时,调查组正在对427辆汽车信息逐车逐户逐人核查比对。经调查认定,对不符合贫困识别“八不进”和整户识别“共同生活、共享收支”的几名“贫困户”做出清退处理,并对把关不严、核查不准的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舆情反馈

  《农民日报》:“贫困户开奔驰”就是不符合条件

  贫困户为发展生产,购买三轮车、小货车等价格相对较低的生产性用车尚能说得通,但购买轿车等消费性车辆就实难自圆其说了,特别是坐拥高档轿车和多辆轿车,光养护费在大部分人看来已是不小的开支,更别提购买花销,怎能还被列入贫困人口序列呢?即便有人因医护家里的病人或其他变故而“一夜穷困”,那也是少数情况,数以百计的“有车”贫困户都有“特殊原因”,是不是太巧合了呢?另外,那么多贫困户的名字都被他人冒用购车,是不是太吊诡了呢……这一切有悖常理的说辞,不得不让人产生“有猫腻”的联想。

  光明网:贫困户造假别只靠媒体曝光

  鉴于此事涉及到的人数可能较多,当地是否存在大面积的贫困户评选造假现象,应该严查。与此同时,此事也为贫困户政策的执行发出了现实警示。

  如果说“有车不一定不符合条件”成立,那么考虑到当前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有车的贫困户也应该是一种“例外”。对于这种例外情况,贫困户信息公示时,是否做到了相关信息的专门披露?此次数百个有车的贫困户信息,当地有关部门是否事先知情?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它又如何被发现?这些疑问,其实比某个造假个案,更值得严肃对待。对于扶贫领域的弄虚作假、腐败现象,治理之弦还要绷得更紧些,查处追责还要更严些,监督力度还要更大些,不能只坐等媒体来曝光。

  《钱江晚报》:有关部门必须要有交代

  这几年,随着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国家、社会的阳光雨露的关照下,成功脱贫,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在扶贫过程中,出现了造假的情况,也是不可否认的。扶贫工作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阵地,绝对不能成为某些人搞腐败交易谋私利的自留地。有多少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享受到了不该享受的扶贫政策,也就意味着有多少本该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却被排除在扶贫体系之外。这不仅让国家有限而宝贵的扶贫资金用非所用,而且会让真正的贫困户对公平丧失信心,对社会丧失信心,对未来丧失信心。


  网民观点选摘

  @思维小马甲:这“贫困户”应该摘帽出列。

  @空雾斜峰:要是有个面包车、货车拉货倒也能理解,奔驰、奥迪真的就很难不让人怀疑了。

  @忘了取名:“有车不一定贫困”,那平时养车靠什么呢?这样的回答也太轻率了。

  @心诚则致远:有关部门还是要严查,其中是否有裙带关系。

  @风中的大头哥:贫困的标准是什么?既然说有车也不一定是贫困户,那请把贫困的标准公示出来。

  @卖报小行家:有关部门的后续动作还算迅速,总算给了交代。


  舆情观察

  贫困户被曝出拥有私家车,其中甚至不乏豪车,让人大跌眼镜。“有车不一定不是贫困户”的回应,更让舆论哗然。

  当然,有没有车的确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贫困户的标准。但贫困户有私家豪车,的确难言正常。而且,公众据此质疑扶贫造假也不是空穴来风。最近几年,中央和各地的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经济补贴和政策扶助也有所增加,但是在一些人眼里,扶贫资金成了“唐僧肉”。2017年,审计署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显示,被审计的各县共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8万人。与此同时,国家铁腕打击扶贫领域的腐败和造假,民众对此更是深恶痛绝。

  目前,调查结果已经公布,扶贫造假的行为的确存在。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问责到人的处理方式值得肯定。但是,此次舆情也该给各地的扶贫工作敲了一记警钟。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铆足干劲迎难冲锋,容不得这些弄虚作假、薅羊毛的人存在。

  首先,贫困户的身份审查上就该加强监管,确保“精准扶贫”能落实到位。在认定贫困人口时,要将相关人员的家庭状况纳入大数据资料库进行全面比对,杜绝“高档贫困户”的出现,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于真正的困难群众。有关部门回应后,舆情持续攀升,在于其对“贫困县数百贫困户有车”的情况心中没数;到底是替人背户,还是发展生产用车,或其他情况,扶贫部门“不知所云”,而只能“预设”贫困户有车的合理性,连大概的情况都说不清,不能不让人怀疑当地的扶贫工作到底存在多少“不精准”之处。

  其次,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的监督问责力度,有问题就要彻查到底。坚决制止基层腐败,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形成高压红线,让人不敢违规,不愿违规。与此同时,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及时“回头看”,让那些弄虚作假之徒无处遁形。“贫困户开奔驰奥迪”有或没有问题,不是单靠嘴上说,得以事实为依据,以调查为前提。在后续的调查结果通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但是,监管不能止于此,还需要多次复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如果真的查出问题,“装穷者”应列入不诚信名单,包括经济在内的处罚不可或缺;涉及滥用权力的,应对有关人员予以严肃问责。较之腐败巨贪,“伪贫困”获取不义之财的数额是小一些,但老话说得好,“不以恶小而为之”,对“小恶”同样不能放任。

  此外,还要加强全民监督,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对基层组织的监督,敢于和善于同各种有损扶贫大局的行为作斗争。发现问题立即向上级党组织或监管部门举报,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

  

来源:(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杨蓝)

作者:(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杨蓝)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