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直播成爆款:该如何找准定位?

来源:徐一嘉 作者:徐一嘉 编辑:redcloud 2018-01-22 09:41:12
时刻新闻
—分享—
        阅读背景

  2018年开年以来,答题瓜分奖金的游戏模式横扫各类直播视频App,“撒币”成为当下热词,吸引全民参与这场答题直播的互动。截至1月16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有关“答题直播”的话题新闻达1.4204万篇,微信文章3525篇。


  舆情热点

  2017年底,国内首个答题直播互动游戏《冲顶大会》上线。2018年1月3日晚,普思资本董事长发布微博,宣布拿出10万元作为冲顶大会游戏的奖金,并称“我撒币,我乐意”“每天我都发奖金”,吸引网民蜂拥下载。

  随后,各个直播App争相上线答题直播游戏。1月3日,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上线《百万英雄》;1月4日,映客直播上线《芝士超人》;1月5日,花椒直播上线《百万作战》。

  游戏规则很简单,以《冲顶大会》为例,用户可以在每天固定的场次参与互动答题,每场设置12道选择题,每道题有10秒钟作答时间,答错可以使用复活卡复活1次并继续答题(最后一题不能使用),全部答对者可平分当期奖金。奖金以余额形式存入用户账户,满20元后可以提现到支付宝。当期奖金通常为5万—10万元不等。除奖金设置、复活机制、场次和密度外,各平台规则几乎无差别。

  各平台唯恐落后,纷纷拉明星助战、提升奖金额度,吸引用户。从最初10万元的量级开始,目前已经达到单场奖金高达50万—100万元、甚至200万元及更高的规模。各个平台答题直播同时在线的人数也多次超过百万人,奖金高的场次更有200万人同时在线。

  答题直播游戏的火热进行引起了舆论和媒体的关注,《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晨报》等对此进行报道。不少网民表示对答题直播感兴趣,称之前只能通过综艺节目体验答题乐趣,现在可以亲身参与到答题活动中,不仅有奖金激励,还能长知识。1月8日,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制片人在微博上感慨:“终于,益智游戏答题节目以这种迅猛、爆烈的方式从电视端来到了新媒体直播端”“我看好直播的益智游戏节目,无论它在电视端还是视频端”。

  当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满的声音。由于直播间人流过大,部分网民表示,直播时出现卡顿、滞后的情况,影响答题体验;还有许多网民吐槽伴随答题直播衍生出的社交平台答题交流群、网上售卖复活卡、“通关秘籍”等“作弊”行为和“薅羊毛党”。


  网民观点摘编

  答题直播凸显知识价值(28%)

  @爱华:知识就是财富,在现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一股直播界的清流这几天悄然升起,让我们不禁发现,知识和财富划等号是如此的近距离。

  质疑答题直播发展模式(25%)

  @Sky下的浪子:这样的模式,引发的是全民学习还是全民答题?全民答题是引发学习热,还是开挂热?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

  期待加强直播监管,规范直播环境(23%)

  @碳元素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直播答题在线人数高达100万,但是回答第一题的用户却不足50万,剩下的50万用户都在干什么?新生事物也需要监管,希望它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直播吸引流量套路深得人心(21%)

  @慕川:大家都知道是花钱买人气,但还是心甘情愿花流量,说明这个套路迎合大家的胃口。


  媒体观点

  ◆ 《人民日报》:商业模式带来各方共赢

  一次“成功的交易”,无非是“买的人觉得值,卖的人也觉得值”。直播问答既填补了内容空缺,也降低了流量成本,同时还发现了优质广告位,带来了各方共赢,看起来是能成立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说,通过“全民在线”将益智类游戏推向极致,它所展现出的交互娱乐的新玩法,似乎要成为变革传统电视综艺的“鲶鱼”;诉诸“益智”而非“无聊”,它也为解题“直播能干啥”提供了新思路。但是,脱离了持续创新,遍地机会的反面,可能就是一地鸡毛。目前,直播平台百舸争流的背后,同质化发展的弊病已经显现。当“撒点鱼食、池鱼竞食”的亢奋状态过去,还能再做点什么?能不能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是真正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

  ◆《中国青年报》:只砸钱不盈利的产品 终究会从风口上掉下

  除非持续砸钱,直播答题类产品很难沉淀用户。但是,砸钱能砸出一个未来吗?真正有生命力与前景的互联网产品,一定不是靠钱砸出来的。用户导向是基础,技术壁垒与差异性是关键。几大答题直播平台除了砸钱,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除非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它们注定行之不远。一款产品终究要走向盈利,但直播答题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走向盈利,什么时候才能盈利,到底能不能盈利,现在看来仍是疑问。如果一款产品始终无法盈利,资本也会逐渐失去信心,其所依赖的商业模式也会变得孱弱不堪,最后从所谓的风口上掉下来。


  舆情观察

  直播答题从出现到引爆仅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不论在奖金上还是单场在线人数上,都已经超过了百万级,这说明直播平台找到了吸引流量的方向。一方面,各大金主争相砸钱,提高奖金池奖金,激起了用户答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类游戏有一定的竞技性,对参与答题的用户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而直播答题中,设置主持人与用户互动的模式也与用户的审美较为契合,屏幕下方的弹幕和围观,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光靠砸钱吸引流量的模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及时找准答题游戏的定位至关重要。在用户体验方面,除了卡顿等技术性问题,已经有不少网民抱怨,参加了多场答题、耗费了时间,却很少全答对题、拿到奖金,如此一来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对此,各大答题直播平台不妨在流量还未退去的时候,尝试跳出现有的高额奖金的噱头,提高题目的趣味性和奖金激励的普及率,尽量让参与答题的用户都能感受到答题的乐趣,如此才能让答题直播游戏长远发展。

  一个爆款游戏的诞生,会带动各个互联网企业竞相模仿,答题直播也不例外。在《冲顶大会》走红后,各大直播平台反应迅速,趁热打铁上线答题直播游戏,争抢流量,就连知乎微信小程序也迅速开发出了《头脑王者》。但要看到,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或许能分得爆款流量中的“一杯羹”,但要想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持敏锐和创新,及时发现商机。在此次爆款游戏中,不同于同类产品的跃跃欲试,搜索类产品如“简单搜索”也及时嗅到了市场的需求,借机发展。当然,寻找商机并不代表鼓励“薅羊毛党”生意。一方面,如何防止用户作弊,将投入资金转化为真正的用户,是答题直播平台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需对此类现象加强监管,为直播游戏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公平的游戏环境。

  作为新生事物,答题直播仍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和补充。有网民指出,单场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远远超过了实际参与答题的人数,平台是否存在虚假流量的可能;也有人提出,目前各平台虽然都可以关联用户的个人账户将奖金提现,平台对如何确保用户信息和隐私的安全并未作过多说明;此外,由于一些平台较小,缺少公信力,时间一久,用户必然对投入资金产生怀疑。目前,尚未有规定对平台涉及资金安全作出规范和要求,答题直播平台要与用户形成良性发展,还需要相关规定规范和保护。

  当然,对于一些人对答题直播发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慨,也不必太“上瘾”。游戏能赚钱,并不意味着要把游戏当成谋生的工具,直播平台发放的巨额奖金,虽然看起来很诱人,但这只是直播平台为聚集人气、实现流量变现的手段。而对于答题类游戏能否承担起传播知识与真理的功能,还有待考证。参与答题拿到奖金,大可当作是自身知识储备的奖励,摆正游戏心态,乐一乐便是,不必沉溺于此,将其视为发家致富的工具。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助理舆情分析师 徐一嘉)

来源:徐一嘉

作者:徐一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