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卧底取证视频点击破千万:网红副局长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张焕 作者: 张焕 编辑:redcloud 2017-12-08 14:57:58
时刻新闻
—分享—
    人物简介

  郝如翔,现年53岁,山西省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长。198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1994年取得律师执业证,在工商系统工作近30年。近日,他因“卧底”健康讲座骗局,并一举端掉保健品推销团伙而走红网络。他“卧底”取证拍摄的视频点击量破千万次,赢得网民点赞。

  


  舆情要点

  下班路上收到“卖药”小广告

  11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中形容郝如翔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老头。这一年来,他多次出入当地各个保健品营销现场,“卧底”调查取证,成功端掉近10个涉案团伙。如今的郝如翔成了网红,他“卧底”的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超过了1000万次。

  11月13日,郝如翔在下班路上接到一份小广告,内容是一个“幸福来”大讲堂的介绍,当他看到“诚挚邀请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癌症、肿瘤、高血压患者”“每天礼品送不停”等字眼后,他凭着职业敏感,感觉这极有可能又是一场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到家之后,他又仔细看了看小广告,写着讲课日期为11月14日6时30分。他更确认这是一场骗局,因为一个专为老年人设立的讲课,将时间定在6时30分,目的就是避开执法部门的上班时间,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

  他本想次日直接让工商局的相关执法部门去查处,但又考虑到,如果单凭这张广告纸就去查处一个非法团伙,可能不会那么顺利。于是第二天一早,他着便衣来到讲课地点,当时已经聚集了六七百名老人。工作人员还专门强调“纪律”:不能录像、不能录音、不能拍照、不能将讲课的事情告诉亲人和孩子,讲课者自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他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不动声色暗中取证,拿下第一手证据。

  工商局副局长成“卧底”

  11月15日一大早,郝如翔又准时出现在讲课现场。团伙成员先是向老年人讲保健课,课后又向每名老人收取了10元钱发放“礼品卡”,此后又要求老人每人花3098元购买一张“灵芝孢子粉优惠卡”,当天现场就有500多名老人购买。

  回到工商局后,他拿着手机内的视频资料、领取的礼品鸡蛋和小广告向局长汇报,并认为11月16日是收网打掉这个团伙的重要时机,局长表示支持,并与公安、食药监部门组成了联合执法队。

  16日一早,联合执法队出动,郝如翔照例穿着便装——一件冲锋衣,提前混进会场,但这一次里面穿上了工商制服。讲课期间,执法人员进入会场,郝如翔脱掉外衣,露出工商制服,与讲课者对质。结果,讲课者的名字、学历均为假冒,当过钳工、卖过菜,所有职业与医学毫无关联。讲座上推销的“灵芝孢子粉”,一盒标价3098元,后经食药监部门证实确为正规保健品,但正常售价只有300元左右。讲课者受到了“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事后,《山西晚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四川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红星新闻”等纷纷报道郝如翔的“卧底”经过,或开展对话访谈,他拍摄的会场视频也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针对老人的保健品推销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工商部门的监管,这其中可能还有老人自身情感的缺失、违法成本太低等问题,需要有多方来协同解决。如今,他再走进养生保健场所,老板一见他就站起来招呼:“郝局长来啦?”他觉得自己的“卧底生涯”恐怕要结束了,只能让局里其他有白头发的同事去了。


  媒体评论摘要

  《中国青年报》:构建正常养老秩序政府需加强监管

  这些年来,每年发生那么多起老人花冤枉钱或上当受骗的事情,根源在哪里?此前有人说,现在很多老人情感缺失,日常生活冷清而孤寂,一旦有人能够经常跟他们谈话、听他们絮叨,他们当然会欢喜,这也是一种填补情感空缺的做法,并非完全能够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年人金钱的掠夺就是合法的。

  如何帮助这些老年人口看护好他们的口袋,不仅考验子女,也对整个社会的治理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命题。近年来,政府、社会不断推出新的养老模式与概念。但无论如何,在构建起正常的养老秩序、老年市场秩序之前,政府的监管责任不能弃守。

  《检察日报》:为工商副局长“卧底”叫好

  一则,像郝如翔这样具有职业敏感且勇于“卧底”的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媒体报道中并不多见;二则,在“卧底”过程中,他冷静、机警、专业,全面收集相关人员实施保健品诈骗的证据,确保了后期“一举查获”。

  郝如翔堪称自觉干事的典型。身为公职人员,就当如郝如翔一般,时刻心系百姓,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既要在8小时以内毫不懈怠,依法履职、公正执法;更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积极作为,主动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


  网民评论摘编

  @山东卫视薛猛:保健品营销手段多,违法成本低,让他们肆无忌惮,希望国家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别再让这些大忽悠,坑走老年人的养老钱。为这位副局长点赞。

  @lily:只靠副局长卧底打击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整顿力度,守护老年人安享晚年。

  @掌心de印记:这种事哪都有,老头老太一辈子省下养老钱被这帮人骗走了。

  @长夏是不说天凉的长夏:干得漂亮,支持郝局长。我妈曾经买了假药给我外婆,之前,她被忽悠买了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还说自己不用去医院了。

  @幸运无敌大萌:就得给那些老头老太太看看,每天说不要买不要买不听,非等警察说那是假的违法的才信。


  舆情点评

  副局长“卧底”确实足够引人注意。一是网民习惯上认为领导干部大多负责管理工作,不负责一线的具体事务;二是这种办案方式比较少见,效果良好。这些都打破了网民对领导干部的印象。

  另一方面,郝如翔“卧底”的案件本来就存在一定的舆论热度。长期以来,保健品骗局成了社会管理的痼疾,令公众颇为无奈,很多人都能讲出身边中老年人被“卖药的”欺骗的事例。群众和媒体又没有执法权,只能发现一起反映一起,待风声一过,保健品推销团伙卷土重来。

  正如郝如翔发现的这起一样,团伙选择在早上执法人员上班之前,在酒店里封闭推销,行动隐蔽,地点不固定,因此不易取证。从网民的反馈看,上当者被洗脑后还不听信亲友的劝告,这些确实给执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也就是说,指望依靠科普、亲友劝告、个案举报等方式治理“卖药的”,本身就具有被动性,与推销者已经摸清顾客心理的话术力量不在同一量级,效果并不彻底。但中老年人更容易相信政府部门,特别是执法机构,所以加大主动执法力度,更有利于遏制这一问题。

  郝如翔作为工商局副局长,查处此类违法行为具有天然的专业与权威优势。他说:“作为一个工商人员,我应该用一技之长来尽责。那么多老人上当受骗,我心里确实感到惭愧,我自然要去侦查。”这为以后的执法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法。

  而这种角度和方法,来自对工作的热心、对社会生态的基本体察。下班路上收到小广告,郝如翔立刻想到这是一个案件线索。这说明他在工作中没有限于听汇报、看文件,“卧底”恰是密切联系群众。

  这值得我们举一反三,社会生态具有复杂性,人间自有烟火冷暖,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决策很可能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使效果打了折扣。公务人员应善于去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得出的决策才会更加科学精准。当然,执法人员力量毕竟有限,这类问题还是需要群防群治与执法相配合,群众积极举报,执法部门及时出手。

来源: 张焕

作者: 张焕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