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花钱买好话”事件专项舆情分析报告

来源:邹自淼 作者:邹自淼 编辑:redcloud 2013-09-15 14:28:12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事件概述

  9月8日,邵阳当地网友曝光了一个短信截图,其内容为9月8日12时左右,一条落款为邵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群发手机短信称:“邵阳人要说邵阳好,家乡才能真的好。请接到省综治民调电话并予以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用户,持五分钟左右的电话通讯记录单到当地综治办领取误工补贴。”

  9月9日,中国广播网发表了名为《湖南邵阳要市民配合高层民调说好话补贴300元》的文章,此文引起了新华网、网易、腾讯等网站的转载,转载量达到110多次,随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9月10日中午,邵阳市官方发出紧急叫停通知并向网民表示歉意,并要求立即纠正、坚决杜绝类似的相关做法,不得出台任何干扰民意的措施,同时,他们对发短信的该市综治办提出严肃批评,责成作出深刻检查。

  9月11日,网友和媒体还是不依不饶,众多的评论出现在各大网站上和论坛中,认为不应该叫停了之。

  9月12日,湖南省委政法委有关部门负责人12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下阶段将重点研究如何防范干扰民调的举措,另对“说好话发补贴”的作法,省委政法委已责成邵阳市委予以查处并问责。

  二、媒体关注度分析

  9月9日,18时42分,中国广播网对“花钱买好话”事件进行了率先报道,几乎同时刻被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转载,随后被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转载,从而使得事件由局部事件升级为全国网友关注的事。

    9月9日,中国广播网对“花钱买好话”事件进行了率先报道,从报道的内容来看,邵阳综治办只是尽力的找到合理的理由去解释其做法,并没有意识到即将面临的媒体和网民的舆论压力,并且自己的解释自相矛盾。这种种迹象表明邵阳市政府在解决此次突发事件中将面临被动状态。

  9月10日,面对媒体和网友的舆论压力,邵阳市政府发布了叫停的新闻通告,并对网友道歉。此消息一出,更加提升了媒体报道的热度,导致此事件的媒体关注度达到最高点,据红网互联网舆情系统监测,当天的相关网络报道达到595篇。

  9月11日,据红网互联网舆情系统监测,当天的网络媒体报道量为603篇,数量和热度几乎与10日持平。媒体的众多报道是关于此事件的评论性文章,具有建议性和反思性,中国青年网发布了《整治“花钱买好话”岂止于叫停道歉?》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叫停和道歉还不够,应该反思怎样才能真正让百姓说好话,怎样才能做好民调。

  9月12日,媒体关注度呈下降趋势,湖南省委政法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重点研究如何防范干扰民调的举措,另对“说好话发补贴”的作法,省委政法委已责成邵阳市委予以查处并问责。这是对媒体声音的积极呼应,很好地解答了媒体和公众心中的疑惑,起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

  三、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一)应该政府追究责任

  网友“御史在途”:这类行为貌似带了点公开贿选性质,不知“两高”有无司法解释?

  网友“京珠高速99”:政府公开行贿, 怎么处理?!

  (二)民调成为各地主业

  网友“凌乱僵尸4”:高层不知道了吧?各地方把民调工作当主业来抓,不惜花大力气,大血本,厚着脸皮去要老百姓说好话。

  网友“湘中人士”:民意调查是当下各级各部门丝毫不敢怠慢的一件重要工作,关系到领导的政绩、地方的声誉、干部的升迁。很多地方都要求接受调查的人打最高分……

  (三)官员的传统思维

  网友“黄黄不想叫9273了”:自媒体时代用着纸媒统治时期的思维……

  (四)希望领导微服私访

  江苏无锡网友:真希望有关省市主要领导微服私访民间,相信得到的答案是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网友“yesing007”:调什么,下来看看就知道了。

  五、媒体评论摘要

  地方部门敢于虚与委蛇、应付民调,无疑也是把准了上级的脉,这又道破了现行民调评估机制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真相。一方面,上级提前告知了调查项目、操作方式、实施时间,才会让地方部门有所准备;另一方面,上级调查不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而仅仅依靠电话调查的单一手段,这也给了地方部门相应的操作空间。显然,只有创新调查评估机制,以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增加入户调查等手段,才能获得较为真实可靠的调查结果。(据光明网,作者:段思平)

  一方面是党中央下大力气集中解决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另一方面却是少数地方在千方百计大搞形式主义。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歪风邪气应当引起各地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否则,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地方将变为一张白纸,形式主义不仅不会被铲除,反而会大行其道、变本加厉。(据荆楚网,作者:徐友才)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种“说好话有补贴”的方式获得的民意认可,就像淘宝上一些卖家惯用的利诱买家给好评的伎俩。当“亲们”因为卖家的利诱纷纷给出好评时,这样的好评实质上是货真价实的“差评”。买来的好评终归不是真实的好评。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花钱买好评”实在是一种太过拙劣的手法,这样的事情必然败露,而且一旦公之于众,当事人费尽心力弄出来的所谓“好评”反倒会让自己名声扫地,收获如潮“差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身子早已进入21世纪,可脑袋始终留在过去?(据《中国青年报》,作者:志灵)

  求好评就是弄虚作假,弄虚作假对公共机构而言,是有损公信的大事,及时遏制这样的荒唐行为,绝对应该。但更要追问,为什么一个地方公共部门竟然可以这么无所忌惮的搞“全民总动员”?并且为这样的动员设置了很系统的措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动力何来?想到这些问题实在不能让人轻松。操纵民意,让民意符合自身的要求,这种想法本身就极具危害,如果付诸实施,就是耻辱和污点,这不是轻轻一弹就能漂白的。(据《长江日报》,作者:李杏)

  问题是,一味向网友道歉既找错了对象,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导致真相被掩盖。邵阳市委、市政府既无心也无须向网友道歉,因为对于“花钱买好评”事件来说,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追责。“花钱买好评”不仅让民调失去意义,也让政府形象受损。严苛一点讲,这是一起严重的乱作为,与渎职无异,必须有具体的责任人来承担后果。仅仅向网友道歉,等于委婉地保护了责任人。邵阳市委、市政府若真心想平息风波,就必须改一改八股文式的官方回复,就应该拿出具体的措施,公开调查的结果,严肃处理具体的责任人。空有道歉,本身就是作风问题。(据荆楚网,作者:北楚)

  六、舆情点评

  正值党中央下大力气集中解决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的当下,邵阳“花钱买好话”形式主义的做法自然引起上级政府的重视、媒体的穷追不舍和普通民众的不满,又加之此事可能推动民调机制的变革,使得事件舆情关注度更高。从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一开始媒体和网民对政府的批评比较严厉,在政府公开对网民道歉后,网民声音减少,但媒体的声音有增无减,主要是在于当局在承认错误也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

  回顾官方对此次舆情事件的危机处理,有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敢于直面记者的提问,这为危机化解提供可能。在回答中国广播网记者的相关提问时,综治办人员积极配合,这为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满提供了有利路径。同时,这种肯定的态度保证了首发媒体仅限于对事实的陈述,并没有出现偏激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此次舆情事件降了温。但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这给舆情的升温埋下了伏笔。

  立即叫停并道歉,为危机化解创造条件。面对舆论压力,在距离曝光后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里,邵阳市官方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给媒体发出了相关新闻通告,进一步防止了舆情事件的扩大化,这体现了邵阳官方对媒体和公众的重视。但是在采取的措施中又存在众多媒体和公众议论的话柄。

  高层政府的重视,为危机的化解打了一针镇心剂。湖南省委政法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重点研究如何防范干扰民调的举措,另对“说好话发补贴”的作法,省委政法委已责成邵阳市委予以查处并问责。这是对媒体和公众声音的积极回应与反馈,很好地吸纳了民意,是对邵阳市官方相关回应的有利补充。

  上述政府部门危机处理的做法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有些细节还需要优化。如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一定要铭记记者是有备而来的,并且会刨根问底。所以这就要求官方的回应一定要以充足的准备为前提,并且必须体现严谨的逻辑思维。在此次事件中“只需要说实话”和“需要说好话”的回应是矛盾的,体现了官方准备的不充分和逻辑的不严谨。官方在采取应对措施时,一定要实际有效,这就要求官方对舆情事件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并把握重点。在此时事件中“立即叫停并道歉”的措施只是对舆情事件表象反应,问题的实质不是在于叫停,也不是在于对网民道歉,而是在于政府应对此次形式主义的做法负责并对当地群众负责。

  因此,建立健全的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机制,是提升应对处理水平的关键。从工作原则、组织机构、应对机制、严格责任和追究等几方面着手,最大限度的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提高政府的整体形象。

来源:邹自淼

作者:邹自淼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