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陈宝成维权事件舆情分析

来源:朱孟洁 彭梦汝 作者:朱孟洁 彭梦汝 编辑:redcloud 2013-08-14 17:47:05
时刻新闻
—分享—

  一、 舆情概述

  2013年8月9日,“记录者陈宝成”在微博上爆料,山东青岛平度官方预非法强拆10余户公民的房子,并@青岛公安、青岛发布等官方微博发布平台,引起了部分维权人士的关注。

  8月10日下午,财新传媒记者陈宝成因拆迁维权动用“暴力”与警方对峙,被山东平度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引发广泛关注。

  8月10日晚,陈宝成律师撰写书面《律师询问函》,交由工作人员发往平度警方。平度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值班的马姓警官称,“传真机坏了”,不能接收公函,同时拒绝回答关于陈宝成情况的任何实质性问题。

  8月11日,平度警方证实,陈宝成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拘。同一天,财新网发表了关于本司员工被羁押一事的声明,并委托律师打听其下落。

  8月12日,反腐记者纪许光发布长微博,称陈宝成暴力挟持人质、涉嫌非法拘禁,公布部分视频,引发网络新一轮热议。

  8月13日,南方都市报今日社论“传真机坏了但真相不能坏”以此来声援陈宝成。

  8月14日,陈宝成的律师发表言论称平度警方涉嫌设套,而警方发表声明认为他们对事件的处理是合适的。针对这一说法,陈宝成的律师和家属提出七点质疑,这一声音将网民舆论推向高峰,但事件仍未得到解决,平度警方和陈宝成仍各执一词,舆情继续发酵。


  二、 媒体关注度



   “记者陈宝成拆迁维权”事件媒体报道趋势 单位:篇


  记者陈宝成被拘留事件最初(8月9日)在互动媒体上曝光,数张挖掘机非法强挖的照片在微博上迅速传播。8月10日,陈宝成的妻子称陈宝成已被限制人身自由,微博内容将由她代为管理。8月11日—8月13日期间,其妻子发布的内容多为说明房屋维权的难度以及官方的回应,此举助推了这个事件在网络平台的活跃度。

  而在微博平台曝光此事后,事件的新闻关注度随之提升,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8月12日—8月13日期间,新闻报道呈直线上升,原因在于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都市报等权威媒体介入对此事的报道,致使新闻报道热度达到最高峰值。8月14日,陈宝成的律师在网上发表言论称警方涉嫌设套,这一说法引发新一轮舆论高峰,媒体报道热度持续上升。



  “记者陈宝成拆迁维权”事件媒体来源类型统计


  在此次陈宝成拆迁维权事件中,网站报道占63.3%,论坛23%,微博10.8%,博客1.8%,境外1%。


  三、 舆情发展图示



  四、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观点一:不管干什么都会被抓(38%)

  网友“张薇vivienne”:总之拆者站于不败之地,脸上写满"无罪",被拆者没动手就已经输了。

  网友“朴抱一”:陈宝成陷阱是中国维权者的集体陷阱,你跟他讲法律,你就输了,你跟他暴力抗争,你就进去了。

  网友“酒似人生”: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律。


  观点二:官方不作为是对法治的挑衅 (20%)

  网友“周朱温”: 陈宝成是政法大学毕业,学法也懂法,其后他又作为一名法治记者,可以称之为法律人。而这样一个法律人,在面临强拆的状况下,却不能得到法律的庇护,只能依靠自己的拳头和肉身,这不能不说是法治的悲哀。

  网友“七姓野人”: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无论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名义,一切强拆都是对私有财产的侵犯,都是耍流氓。

  网友“无敌伟21”:持续这么久的事件,官方不积极解决,反而想以拖延来面对,这是不是可以行政起诉警方的不作为。


  观点三:案件存诸多疑点(19%)

  网友“浦翠兰律师”:陈宝成毕业于政法大学,先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和《新世纪周刊》。他在平度老家曾如此的落魄,就为用最笨办法回家“死磕”。他的与虎谋皮,就是跟老虎商量您别剥我仅有的这张皮。若平度官方说他聚众阻挠强拆、妨碍强拆公务,都牵强但还马马虎虎,说他同伴“非法拘禁”了开发商司机,我真是理解不了。

  法律学者徐昕:有几个疑点值得关注:陈宝成自称一直在报警,为什么会拒绝警察前来?陈知道这些便衣是民警吗?还是认为是强拆者?警察为何不穿警服?挖掘机驾驶员称只是挖垃圾?此处是否如村民所称被偷偷强拆?如果是,可否阻止挖垃圾?请官方澄清,请律师公布村民的说法。


  观点四:社会舆论不应绑架事实(15%)

  网友“平民王小石“:陈宝成长刀在手,还拘禁他人并浇上汽油。谁允许钉子户非法伤害他人的权利?公知们还在包庇此人,这不是鼓励暴力伤害吗?

  网友“望空斋主”:怎么都回避了浇汽油的事实?是不知道,还是装糊涂?法律党出来走两步,作点法学解读。

  网友“住在超级玛丽隔壁”: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私权和公权是对等的,个人和集体是对等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一个公民,是可以对抗一个机关的,而躲在集体后面作恶,也是必须受到惩罚的。


  观点五:其他 (8%)

  网友“诗聚园”:警方表面上赢了陈宝成,但是输给了全世界。


  五、 媒体评论

  面对拆迁中冲突双方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司法不能不保持理性。之前对矛盾和纠纷置若罔闻,当地警方已有失职之嫌,此番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那势必是对公平正义和法治尊严的再度伤害。这场拆迁拉锯战及“维权记者”被刑拘的真相是什么?警方和当地政府应及时信息公开,别让公信力和声誉在云山雾罩中流失殆尽。(海外网 时言平)

  一个法治社会,应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守法,更需要行政仲裁部门和政法机关等主持公道。否则,就会陷入混乱状态,那么,秩序不再,私权难保。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公权力,应成为公民的守法楷模。并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违法,都应受到相应制裁。可是,当平度政府部门违法时,却无人干预并追究责任,而陈宝成等公民在没有公权维权时,采取私力救济,就受到公权的制裁。这是不是一种不公?(华龙网 唐孝忠)


  六、微博代表性观点

  @健康媒体人王炎:到底是平度警方非法扣押陈宝成?还是陈宝成非法扣扣押清理垃圾的挖掘机司机?幸好有@纪许光持不同观点,使我们有可能得知真像。我深恨暴力执法,也憎恶暴力蔑法。现在操纵舆论骗取私利旳现象太多了,我们的善良和同情也透支太多!如果陈宝成确实犯法,我坚决支持警方严惩他,决不让他再成第二个唐慧!

  @媒体人罗昌平:法治记者陈宝成不小心掉入了“维权陷阱”。他原本只是维护财产权,不仅不保,反而再伤人身权。这个陷阱一如黑洞,不知吞噬了多少公权求助无门而转为私力救济的维权者。

  @雾满拦江(传统文化研究者):陈宝成事件是个陷阱。当时开发商命铲车司机,开铲车直接来铲你家,你让铲不让铲?让铲你就输了。不让铲,总得制止铲车吧?怎么个制止法?陈宝成制止的结果,就被警方控以非法拘禁,把陈宝成给刑拘了……如何温柔体贴、柔情似水的阻止别人强拆,这是当地政府给陈宝成出的难题。


  七、舆情应对点评

  近年来,强制拆迁是一大网络热点话题。这一类事件时有发生,备受舆论关注。面对强拆,网友已经形成一边倒的趋势,矛头直指城管等相关强制拆迁方。相比众多强拆事件,在此次记者陈宝成维权事件中,网民与媒体关注到一个不一样的点,即暴力使用上,不止政府部门使用暴力手段,知法懂法的陈宝成和村民也使用“暴力手段”与政府部门对峙。于是,知法懂法竟也使用“暴力”无疑成为本轮舆论焦点。

  这次记者维权事件发展前期,涉事主体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陈宝成本人;二是陈宝成的妻子;三是陈宝成所在单位财新传媒;四是反腐记者纪许光;五是政府部门。记者陈宝成是否“在懂法的情况下”涉嫌非法扣押挖掘机司机,还是警方非法扣押陈宝成?基于上面五方关于事件的表述,此次事件发展变得极为复杂,真相仍旧模糊。虽旁观者清,但作为旁观者的网民,在出现多方观点的庞大网络言论系统里早已迷失方向,“刻板印象”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如果政府部门继续以“传真机坏了“为理由拒绝公布真相,那只会继续引发更多关注,令事件升温。

  事件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舆论对峙中又出现第六方陈宝成的律师。第六方陈宝成律师在8月14日发表言论称:警方涉嫌设套,其中还详细提到为何在陈宝成多次主动联系民警后,陈宝成却在民警到达之时使用“暴力手段“与其对峙,这都是警方设套的结果,但对于网络上的视频、照片以及司机是否被汽油烧伤没有给出明确结果,这些疑点仍旧让众多网民疑惑。虽事件中存有多处疑点,但依旧有很多网民对平度警方的行为发出质疑之声,法学界和律师界发表声援,希望政府部门能立即成立中立机构进行调查,告知公众真相。到目前为止,平度警方和陈宝成仍各执一词,政府部门对此事未发表任何声明,所有回应都是在媒体记者和律师的询问下被动发言,从舆情应对角度来说,政府部门的做法有些不妥。至少很显然,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那势必是造成对公平正义和法治尊严的再度伤害,也是对政府形象的再次损害。

  因此在这一事件中,面对继续发酵的舆情,政府部门应及时主动调查事件真相公之于众,而不是被动处理,在理清对错之后或两方都有过错后及时采取惩罚措施,体现司法公正以服公众,在舆情应对中挽回自身形象,平息舆情。

来源:朱孟洁 彭梦汝

作者:朱孟洁 彭梦汝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