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舆情概述
7月16日,陕西富平县薛镇村村民董某(23岁)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分娩过程中,医生张某以“婴儿患有先天性疾病”为由,诱使家属放弃对婴儿治疗并交由自己处理。在此过程中,张某与山西的犯罪嫌疑人潘某取得联系,以2.16万元将婴儿拐卖,后又以3万元将婴儿贩卖给其他犯罪嫌疑人。
此事在被相关人在微博上爆料、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此事件事件跨度长,涉及范围广,事件背后的现象更是折射出了当下我国存在的一些突出社会问题。
二、 舆情详解
7月中旬,陕西记者谈春平和《华商报》记者同时接到一个网友的求助信息,称“其亲戚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产下一名男婴,医生以婴儿病毒传染为由不让家属看孩子,孩子就此失踪。去讨说法,医生眼看事情瞒不住了,想出2万元私了,家属拒绝了。”随后,谈春平和《华商报》记者开始展开调查。
7月24日,新浪微博上最先发出这样一个求助信息,如图:
7月25日,记者谈春平赶往现场陕西富平妇幼保健医院,进行了微博直播,如图:
7月26日,渭南新闻网发布了一条新闻《富平孕妇被告知患“性病”所产男婴医生私自处理》,新闻媒体开始介入该事件。
渭南新闻的报道引起了省报《华商报》的关注,7月27日,《华商报》开始介入,刊发了新闻《医生私自抱走刚出生男婴称其已死亡被停职调查》,报道称,“7月16日晚8时50分许,一个五斤六两重的男婴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出生,妈妈还听见了婴儿啼哭。刚出生不到两小时,婴儿就被产科医生抱走,从此失去消息。”“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随后,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事情逐渐豁然开朗,新的内幕不断被曝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案称自己有类似的经历,“院方称孩子患病”、“孩子被一个老头‘处理’”。截至到8月5日,共有50多户人家报案。
8月1日,《华商报》报道,渭南市委书记关注此事,批示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8月1日,《华商报》记者获得最新消息,7月18日发生的来某家初生男婴被产科副主任张某侠处理一案,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正在侦查当中。富平警方已经确定,该案属于跨多省份的团伙作案。已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两人已因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被依法刑拘。
8月4日凌晨,富平县被拐卖婴儿在河南获救。富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王莉和另两名副院长已被免职。
以下是华商网关于此事件的所有报道,从这些报道中,我们也能依稀看出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后续报道。
三、事件关注走势
1、新闻报道关注走势
新闻报道最先由渭南地方媒体7月26日涉入报道,7月27日,《华商报》介入后,一直在跟踪报道,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新华网地方频道、人民网地方频道也跟进报道的较早。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跟进的媒体越来越多,8月2日,大量媒体报道转载了案件的最新结果——跨省作案,但此时,案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婴儿也正在全力搜索中。此时的微博上,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舆情进一步发酵。
8月2日~4日,案件处于紧张的调查中,从走势图上看,这个阶段也是属于舆情事件的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个案件,特别是期间有消息称该婴儿还活着,让人心存希望。
对比微博走势图与新闻报道走势图,我们发现,8月4日,新闻报道量相对微博来说关注的太少,原因是8月4日凌晨,被拐卖婴儿在河南获救,同时,医院院长、副院长被免职,这些大量的关键信息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得到的回应,而传统纸质媒体的时效性不及微博,待翌日(8月5日)信息量才爆发出来。
8月5日,舆情事件继续引关注,纸质媒体的报道在网上被大量转载。同时许多外围信息也不断出现,如50多户排队报案等。从走势图上看,此时,舆情事件已到达顶峰。
8月6日~7日,舆情事件处于回落期,但此时仍有很高的关注,此时,媒体主要进行后续报道,挖掘事件的外围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总结、反思。
2、特点分析
A、传统媒体的滞后性
从关注走势来看,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传统媒体对于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具有滞后性。在首次爆料、报道上,也存在着滞后的特点。
B、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同样是观察走势图,传统媒体在传播上滞后一天后,于第二天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关注度、转载率很高。
C、发酵事件长
从7月24日,该事件首先在微博上爆料,一直到8月4日,事件急转直上。期间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关注度较低的发展状态,共11天。可能的原因是,该案件在调查结果出来前,被公众认为是一般性的事件,但调查出来的结果却令人发指,前后对比太大。而长时间的调查使得舆情一直处于发酵阶段。
三、部分媒体评论
随着该事件的水落石出,许多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贩婴这种天理不容的事件?总结以上评论,无非以下几种原因:
1、医德沦丧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被拐卖给这些家庭带来莫大伤痛。医生居然参与孩子被拐事件,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在这些本该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身上,我们看不到他们该具备的医德,甚至连人性都缺失丧尽。看到这些没有道德底线的医生,我们不禁心寒。[详细]
2、院方管理混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医院和卫生部门和被拐新生儿的亲属有失察之嫌。这伙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场长期作案,并不是其作案手法有多高明,而是监管失察所造成。如果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让犯罪嫌疑人无缝可钻,就不会导致那么多新生儿被拐卖。[详细]
3、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买卖需求
除了违法者利欲熏心以身试法,“买方需求”的存在是重要原因。此次买到来国峰家婴儿的河南农户,已生3个女儿,为了“续香火”产生了买个男婴的想法,为此不惜花费5.98万元。如何减少和消除拐卖儿童的“市场需求”,特别是让农村家庭做到“生男生女都一样”,是富平“贩婴案”留给全社会的另一警示。[详细]
4、农村生理知识的缺乏导致轻信医生
没有还以,被说蒙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对医生的盲目信任,更是因为自身生殖知识的匮乏所致,才让某些不法份子有机可乘。[详细]
5、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轻易放弃婴儿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抚养人丢弃婴儿属于犯罪行为。但因为可能出现的沉重负担,因为现实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让这些困难的家庭对缺陷婴儿有种本能的恐惧。没有缺陷的男婴失而复得,让来国峰一家人由大悲转大喜,然而要让所有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坦然接纳缺陷婴儿,承担应尽的责任,显然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除了提高守法意识,还应该更加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防止“一个残疾孩子拖垮一个家庭”。
四、部分微博评论
@电影人程青松:富平贩卖婴儿的张淑侠到底涉嫌几宗罪?组织贩卖婴儿,杀人,监守自盗,渎职,伪造体检报告(这属于什么罪),据说贩卖婴儿已经长达八年,那应该是长期从事这样的罪恶,她总是告诉孕妇的家长孩子有毛病,这属于欺诈。
@新京报评论:陕西富平妇幼保健院医生张淑侠参与贩卖婴儿案件已成功告破。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公安机关在严厉打击拐卖儿童者犯罪的同时,对收买被拐儿童者的犯罪,也应尽量适用“双打”战术,让更多的人建立起“买儿童也是犯罪”的观念,从而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这类犯罪。
@吴革律师:陕西富平贩婴案:涉事产科医生贩婴已有8年产科主任贩卖婴儿,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说明这个社会不仅是官僚腐败了,连像教师、医生这样高尚职业的底线都彻底失守了。公权力如果可以用来寻租,什么权力不可以呢?上行下效,在利益面前,整个社会都溃败了!
@新华社中国网事:5日中午,陕西富平被拐婴儿重回父母怀抱。在交还现场,婴儿母亲怀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泪流满面。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利欲熏心之下,呱呱坠地的婴儿竟成为交易的“商品”,“白衣天使”也变身“恶魔”。利欲之下,只有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对伦理道德的敬畏,才能身正影直。
五、舆评
随着卖婴案的水落石出,媒体、网友等都在进行了反思。反思这个社会、反思人性。是什么使得长达八年的犯罪得以持续?从媒体的评论中,从网友的声讨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家长、医院、政府以及买家都是脱不了干系的。家长的愚昧、医生的无良、政府的失职、中间人的拜金、买家的观念、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等,公众的反思是全方位的、是深刻的。
但话又说回来,反思之后、舆论平息下来后,关键是怎样去落实。加强医德只是句空话;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拜金主义不是说消除就消除。从该案来看,很多都是涉及人的观念的东西。改变人的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我们的媒体则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对象,长期的宣传报道社会正能量、正面的东西。因此,媒体任重而道远。
(完)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