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干部因环保被集中问责!生态文明要怎么建?

来源:杨悦 作者:杨悦 编辑:redcloud 2018-06-06 14:51:17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新华社报道,5月25日,因未正确履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河北省委、省政府对邯郸及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对1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包括县长在内的5人被免职。“治污不力,县长直接被免职”的信息在令当地民众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环保领域监管与整治力度的加强。

  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环保治理实行“高压态势”“铁腕治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谋求平衡。


  扛起生态文明的政治责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长期快速发展中累积的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报告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显示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的:必须清醒地看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抓紧抓实抓好。

  在当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气候下,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承担着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等任务,责任重大。


  主动回应舆论关切

  环保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及民众切身健康安全,民众关注度高、代入感强。而在实践中,个别地区有关部门存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媒体曝光、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环境治理。

  2013年2月,有网民在微博上称,浙江某河流工业污染严重,他愿意拿出20万元邀请时任瑞安市环保局局长在河里游泳20分钟。随后,又有网民悬赏30万元请温州苍南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网民调侃的段子,引发舆论热议。专家表示,竞价悬赏邀局长下河游泳不是“闹剧”,环保责任官员更需反思、解决问题,读懂舆论调侃背后的民意期盼。

  近年来,一些环保责任人开始主动出击回应舆论关切,在表明对污染治理的决心的同时,也有助于扭转舆论对环保责任官员履责不到位的质疑。比如备受舆论点赞的“河南永城市长携环保责任官员下河游泳”事件——2016年8月,时任永城市市长李中华兑现一年前与市民约定的“将污水河治理到能游泳”的承诺,亲自下河游泳检验水质——成为环保部门领导干部主动出击回应舆论关切的案例。

  舆论纷纷点赞,认为这既是对此前“下河游泳”的正面响应,也有效提振了舆论对当地环境保护的信心。有媒体评论称,环保责任官员下河游泳,表明治污的决心和能力,如此回应舆论关切,体现他们关注民意的诚心。


  打造转变作风的新形象

  在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新华网评论称:“终身追责”在制度层面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给官员扎紧环境保护的“紧箍咒”,让试图透支子孙生态环境来为自己政绩加分的做法行不通。同时,中央环保督察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调环保官员环境监管责任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4月17日,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村干部收钱帮三维集团工业废料倾倒、污水直排的情况。当地政府迅速介入处置,并将洪洞县环保局3名公职人员以涉嫌玩忽职守罪立案审查。

  为吸取“4•17”三维集团环境违法问题的教训,山西省环保厅引导全省环保系统建立公开透明、程序严谨、制度完善、行为规范的运行机制,并在全省环保系统开展警示教育,进行作风纪律整顿。有网民认为,此举也是环保责任官员对转变工作态度的一个积极响应。

  5月22日,浙江在线报道,兰溪市14位考核落后的村级河长被请上了当地电视台,向全市人民亮出整改方案,并承诺限期完成。舆论在肯定环保责任官员治污决心的同时,对基层环保公职人员的形象认知也在逐渐扭转,“身体力行治污”“制度化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词语成为对环保责任官员形象的新评价。

  在中央督察和舆论的监督下,我们有理由期待环保责任官员能够保护好、监管好、整治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也相信会有更多网民为之点赞。正如一位地方环保干部的感言,“宁愿因为整治企业得罪人,也决不能被百姓骂下台!”这也正是当下环保责任官员应有的气度与品格。


  对数据造假“零容忍”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加强对各地环保部门环境监测数据的考核。舆论场上一直以来也都对环保考核权重加大的讨论热度不减。但个别基层环保责任人不思改善环境,反而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

  2016年2月,时任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的李森等7人,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用纱布堵塞采样头、干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的做法,引发舆论强烈谴责,网民在嘲讽此事件之荒唐的同时,也对这种煞费苦心的自欺欺人深感失望。2017年6月,涉案7人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

  2018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环保局大楼被雾炮车喷成冰雕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网民称环保局此举为改善环境监测数据,不料“用力过猛”,涉嫌数据造假。之后,自治区环保厅迅速回应关切,并称石嘴山市政府已处分相关责任人。

  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的刑事违法性。2018年2月,在原环保部新闻发布会上,原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表示,对环保责任官员呈报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零容忍”。

  可以发现,从立法修改到司法解释完善、从惩处造假的被监管企业到惩处造假的职能部门、从行政处罚上升到刑事制裁,法律的底线愈发清晰明确。不少网民认为,在相关严厉措施的威慑下,环保监测数据造假的负面舆情事件会逐渐减少,个别环保责任人弄虚作假问题将被有效解决。


  不负责任、不作为受严厉问责

  2017年,媒体曝光的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震惊全国,甘肃省环保厅不仅不履行监督之责,反而帮助那些违法项目“补票上车”。据新华社称,截至2017年8月,包括甘肃副省长在内,已有上百人因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被问责。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更是“狠话”频现,“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措辞十分严厉。《新京报》对此评论称,“祁连山之痛”不光是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背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破坏。

  舆论认为,环保负面舆情的发生,多个部门相关环保负责人都无法逃脱干系,他们集体不作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网民在震惊之余,也开始质疑环保工作成效。而中央对相关环保负责人的集体问责,就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整顿,有利于修复舆论形象。

  随着中央对环保问题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害群之马”正一一被清除出干部队伍。5月23日,中央纪委通报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55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微信公众号“长安剑知事”分析认为,这是向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无论是谁,不管级别高低,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必受严厉问责。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杨悦)

来源:杨悦

作者:杨悦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