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夜饭后的机票 防催婚的无奈

来源:邹典怡 作者:邹典怡 编辑:redcloud 2017-01-11 09:21:02
时刻新闻
—分享—

  家,是一个最温暖的代名词,是藏在心底里的思念,回家过年是多少人盼望的时刻。然而,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起,“春劫”已成为单身狗们回家的噩梦,成为了饭桌上那道必不可少的“菜肴”,成了很多人甜蜜的负担。

  除夕夜的机票已经买好,陪爹妈吃完年夜饭就飞日本旅游

  1983年出生的小张高学历长相美,但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男友,家里亲戚不断安排相亲,几乎把正月日程都安排满了,无奈的小张只能做出去旅游的决定,给自己留个喘息的空间。


  


  网友:支持!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在网友看来,为了逃避家人催婚,小张的做法并不出格,并且小张还收获一大批被催婚一族的理解和支持,更有网友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既好笑又无奈。

  网友笨小胖圆滚滚:说实话,被逼着要听家里安排,自己的人生完全是给别人活,太痛苦。真的支持这个姑娘的做法,不要和家里过招了,走为上吧!

  网友徳澳专业全球购:中国人就是从小到大为别人活着,小时候比成绩,大点了比谁先结婚,结了婚比谁先有了孩子,有家庭了比谁能赚钱,接着比孩子,然后比谁的孩子先结婚,永远重复循环,有谁真正在为了自己而活。

  网友一颗草莓酱呀_:我22,今年已经相亲了27个男生,我妈已经联系了4个媒人过年再帮我介绍。

  甚至,大部分网友的父母都用他们老一辈的婚姻观强加在自己儿女身上,认为到了年纪不结婚就是一种错。

  网友故人一旧:我发现大家都一样,女生都想嫁给爱情,可父母知道了,只会笑咱们too young too simple。九一年的姑娘路过,不愿将就中。感觉会一直单下去。网友天雷滚滚滚滚滚滚:结婚是因为喜欢对方想要和他过一辈子 而不是因为年龄大了随便找个人应付家长,评论里有些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虽然,大多数网友都支持和理解小张的做法,说出了自己类似被催婚的经历,但也有网友从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角度评论道:“我妈常说我们这代人特别自私,只顾自己的感受,不懂包容别人,一发现对方缺点让自己不喜欢就分手,所以迟迟不结婚。所以,让那些大龄剩女孤独终老吧。”

  更有网友用《良苦用心》的歌词来调侃,“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从网友们对此事件的态度就能看到,这类做法屡见不鲜,各出“奇招”应对父母,反逼婚攻略层出不穷。

  现象一:“防催婚”“反逼婚”成热词

  如今社会上出现催婚已成为普遍现象,在网络上搜索“防催婚”、“反逼婚”等相关词,都会出现大量信息。通过百度搜索到“防催婚”和“反逼婚”的相关结果分别为17600个和185000个。

  

  


  现象二:网上寻伴旅游

  每逢春节,单身狗们总是承受着亲友轮番轰炸、攻城略地的各式逼婚。为逃避家人催婚,见招拆招的应对攻略五花八门,还有人网上发帖寻伴,约春节同行旅游。


  


  现象三:租个女友来过年

  中国式逼婚猛于虎,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逼婚劝婚相亲了。为了过年回家应付父母的催婚,很多年轻人选择以高薪方式租一个女朋友回家过年。但有时候,租来的不一定是假的,弄假成真的“春节恋人”也不是不会存在。


  


  爱情本该是两情相悦的事情,而后顺其自然走进婚姻的殿堂。从何时起,在父母眼中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就成了不孝,成了让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的丑事。8090后的不愿将就,“要嫁就嫁给爱情”也成了现在很多单身人士的爱情观。面对家人的催婚,大多数人都是敷衍了事,认为在相亲中很难找到真爱。

  父母的婚姻观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并不被理解,催婚则成了无奈之举。两代人不同的婚姻观,催婚和反催婚的持久战愈演愈烈,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古语有云爱之深责之切,如果不是因为爱,没人会管你。

  父母对儿女的爱,小时候是衣食住行长大后则变成了催婚。因为他们怕自己的宝贝过得不幸福;儿女对父母的爱,是孝顺是不让他们担心。催婚和反催婚成了很多家庭的普遍现象,双方都需要在站对方的角度考虑,找到可以达成共识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的催促与逃避,别让回家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延伸阅读

  资深红娘说了,催婚没用

  父母“押”着孩子找对象

  成功率只有10%

  杭州的费君霞,57岁,做了20多年的义务红娘,免费给青年男女介绍对象,很多人亲切地称她为费大姐。

  眼下快过年了,她的手机都快成热线电话了,“很多人在电话里求我,说大姐你快帮我找找吧,家里都给我下任务了,春节不带朋友回家,真是没法交代。”

  这种情形,并不是今年才有的,不过,说起催婚,费大姐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姻缘这种事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家里人催太紧,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里。”她说,“我发现,父母带来我这里报名的,成功率只有10%,单身男女自己来找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

  显然,在她看来,父母催婚,效果并不好,所以她建议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话说一半,就可以了,孩子们心里也有数。

  另外,在费大姐看来,不少大龄青年之所以“剩”下来,主要是高不成低不就。她曾给某女孩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对方是公务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结果女孩只因为男孩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就觉得他太老气。后来又介绍一个,她又觉得男孩没主见,就因为吃饭时,男孩让她点单。

  费大姐觉得,虽然找什么人结婚是自己的事情,但盲目挑剔也不可取,到最后,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小。

  (延伸阅读来源:钱江晚报)

  文/邹典怡

来源:邹典怡

作者:邹典怡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