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滴滴网约车事故频发 舆论呼吁提高双门槛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2016-05-18 10:00:07
时刻新闻
—分享—

  滴滴网约车事故频发 舆论呼吁提高“双门槛”


  

  前段,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对女乘客进行抢劫,并将其残忍杀害。此前,相关网约车事故已被媒体多次报道,加上此次女教师被害事件,引起舆论对网约车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滴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发生后,滴滴回应称,会承担相关责任,也对自身平台作出整改和完善,比如加强司机背景审查力度,取消隐藏车牌号功能,并将深圳8000名车主临时封号。


  “滴滴打车”事故频发

  5月3日,涉嫌抢劫并杀害女教师的网约车司机被警方抓获。警方调查后发现,该司机在滴滴平台注册时使用的是真实的身份证和车辆信息,但作案时用了假车牌。

  打车软件普及之后,网约车时常被曝出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性骚扰、猥亵及动机不纯的治安案件。5月1日,海口4名女生乘坐快车时,司机在驾驶时自慰,涉事司机失联。“滴滴出行”对该司机作出永久封禁的处理,并联系乘客,向她们道歉。

  5月9日上午,天津一女乘客在微博爆料称,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司机下身赤裸,只用一条短裤做遮挡。9日晚,滴滴证实男车主存在开车时裸露身体的行为,对该车主作永久封号处理。目前女乘客已经报警,滴滴也积极协助警方调查取证。

  滴滴网约车安全话题一直备受媒体关注。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网约车事故均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上引发大量讨论。截至5月15日,有关该话题的相关新闻报道逾13万篇。在众多新闻报道中,“经济参考网”“新浪财经”“网易新闻”的转载量最高。

  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对该事件关注度较高的是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网易、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在女教师被害事件后,5月5日媒体关注度达到最高。


  媒体观点分析

  东方网报道认为,滴滴等网约车事故频发,亟须提高“双门槛”。网约车公司对申请注册的司机及其车辆的审核和监管过于松懈,给乘客和网约车公司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应加强对网约车司机和车辆的审核和监管,提高司机和车辆进入网约车服务的“双门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滴滴网约车司机劫杀乘客那样的恶性事故,切实保障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行车安全。

  搜狐网报道称,滴滴平台在运营模式和对消费者维权方面存在不足。基于种种原因,滴滴司机的可信任度较低,乘客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除了运营模式外,滴滴平台本身在维护用户权益方面的措施尤为欠缺。例如,滴滴没有投诉电话,只有文字电脑自动客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不便,让用户没有投诉的地方。

  荆楚网发表评论指出“滴滴封号”的行为难以弥补网约车行业存在的漏洞。滴滴司机“被封号”,完全是一种“马后炮”的做法,难治网约车顽症。整治和规范网约车,不能总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来自我安慰,而应该从源头上抓起,从多方面抓好。

  《京华时报》报道指出,监管网约车政府不能缺位。审核不能仅仅做基于文件、证件的形式审核,需要对人、证、车是否相合进行审核。审核需要基于人脸或指纹进行,防止伪造、变造证件。申请的司机还需要通过体检和药检。此外,还可以在信息披露、安全设备等方面采取措施。而网约车平台也希望政府参与和支持,通过政府创新管理来解决相关政策的瓶颈。

  中国江西网发表评论称,“滴滴封号”其实是对网络约车正规化的倒逼。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坦然面对已经融入百姓血液里的网络约车,尽快给其一个合法的名分。有了合法的名分,国家有关部门就能制定网络约车的行业标准。有了行业标准,也就可以实现网络约车的正规化管理了。


  网友观点分析

  认为滴滴等约车软件需要加强监管,占33%

  网友@一只有翅膀的女票:滴滴平台要加强审核啊,不仅是要有司机的资质,还要检查有无违法犯罪、有无疾病之类的。这样才是对乘客负责,管理不到位才会发生这么多的恶性事件。

  认为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占23%

  网友@summer:出了这么多事,还没有一部像样的监管准则出来,希望尽快有一部能够规范网约车的法律出来,对约车平台上的漏洞进行修补,严惩那些违法犯罪的人。

  认为滴滴约车利大于弊,占21%

  网友@离家有女:滴滴打车是利民利国的行为,至于个别害群之马,请区别对待。不能因噎废食。

  认为应避免使用约车软件的,18%

  网友@ bjpbjpc:我是根本不会去坐他们的车的,我就不明白,有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女人,怎么会那么放心大胆的去坐这种车,坐这样的车与随便上陌生人的车有什么区别?

  其他,5%

  网友@潮歌: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论岁数。林子大了,啥鸟没有?大家淡定些。

  网友@插卡老温:坐网约车全靠运气,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舆情点评

  近年来,随着网约车平台的兴起,网约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迅速吸引了众多用户。但是,打车平台的一些弊端也在逐渐暴露,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约车司机涉嫌劫杀女乘客,再次暴露了野蛮生长的网约车行业存在的一些致命问题,促使整个业界、职能部门和公众对网约车行业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网约车事故频发不是偶然,隐藏在网约车制度下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像滴滴出行这样的网约车,正因为其“新兴行业”的身份特质,在制度上和审核上都不完善。滴滴应该从企业内部进行“查漏补缺”,加强对网约车司机和车辆的审核和监管,提高司机和车辆进入网约车服务的“双门槛”。在处理用户投诉以及维权时,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即使约车平台只是信息的发布方,和司机之间并没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但也要保障乘客的安全。毕竟,作为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就是对它的消费者负责。

  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加强行业管理,对企业从严监管,由于相关网约车管理规定还是空白,目前对于网约车司机准入条件还是靠平台自己规定。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完善的网约车监管条例,让网约车行业“有法可依”。

  (朱琳娇  作者系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师)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