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时代新闻宣传如何设置议程?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2015-09-21 16:49:57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日,叙利亚小难民、3岁男孩艾兰?库尔迪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让全世界震惊动容。中东“茉莉花革命”的恶果、恐怖主义的猖獗,让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人民日报在晚安帖里感慨:

  3岁小男孩的遗体被冲到海滩,叙利亚难民船沉没后的这一幕,全世界都为之沉默。若非自己国家已成人间地狱,谁会冒死逃离生养的土地?可当初是谁高喊着人权与正义,却扣下了战争的扳机?世界应该反思,为何那些以文明为名的许诺,却在四处结出野蛮的恶果。守护和平,才是最大的人道主义。

  这条微博被转发11067次,评论数5284。

  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纷纷发帖,认为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福祉。例如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写道:

  为躲避战火,向着新生活逃亡,却落入另一个噩梦——3岁叙利亚男孩艾兰在偷渡途中溺亡,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我们要爱祖国,虽然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几个月前,还是叙利亚,一个小女孩面对西方记者的摄像机,以为是枪支,下意识地举起了手。战争在幼小的心灵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有一家媒体微信公众号找出另一张小女孩的照片,那是中国从也门撤员,与叙利亚女孩差不多同龄的一个中国小女孩,在武警阿姨的带领下,从容淡定地登上中国军舰回国。两张照片的比照,就是中国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极富感染力的宣传。


  新闻宣传向网络流行题材借力

  互联网是个丰富的新闻宝藏,里面有“水淋淋”的鲜活素材,政策的解读,民意的回应和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宣传,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大显身手。

  传播学、舆论学中有个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通俗地说,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1922年,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沃特?李普曼在其《舆论学》(Public Opinion)中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1968年,美国学者麦克姆斯和肖基于对总统大选的调查结果,正式提出了设置议程(Agenda Setting)理论。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占据传播的主动权,我写你读、我说你听,受众相对被动。虽然公众也能有个人议程,但更多地被传统媒体设定的议程所左右。而互联网时代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时代,网民具有很强的自我设置议程的能力,专业的新闻媒体经常成为网民自发议程的跟风炒作者。

  这是一个互联网“大众麦克风时代”,但绝不意味着新闻媒体就无所作为,它们仍然可以关注和放大某些新闻事实,甚至“制造”某些“媒介事件”,或均衡地报道某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各利益相关的声音,对舆论的生成和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只不过,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需要洞察和把握公众敏感的社会心理,善于发现和挖掘网络流行元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企业的网络“植入营销”


  


  在植入营销方面,一些前卫的企业得风气之先,像@杜蕾斯以其对新闻时事的敏感、当下流行心理的把握,以及幽默的表达风格,成为微博平台上的奇观,也是广告营销的经典。

  所谓植入营销(Product Placement Marketing),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电视节目或新闻报道评论中,包括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形象植入等手法。学者分析这符合“营销美学”,即隐藏营销的主角——商品或服务,暂时让消费者忘记植入式广告背后的功利性,而沉醉于对被植入物的欣赏中,产生心理的愉悦和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营销主体的认知和认同。

  这些企业微博的成功尝试,提醒我们:最好的宣传是不着痕迹,借题发挥,从互联网上的热点新闻和热门议题生发开来,消费热点的同时也消费公众的好奇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要为舆情“灭火”,更要主动做好正面宣传

  网上舆论工作,更要善于主动设置议程。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网上舆论工作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灭火”,这是以偏概全的认识。在化解负面因素的同时,更要放大正能量,凸显政府的施政效果,张扬现实生活中光明和温暖的元素,用以对冲网上经常被人为夸大的社会瑕疵。

  2013年8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南昌发布发起微倡议“#起一片阴凉处 度过南昌酷暑天#”,吁请市区沿街店面及企业设立“清凉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点。这一倡议得到南昌人的热烈响应,这个夏天在南昌街头出现了约500个“清凉驿站”,为辛劳的“马路天使”们送去了人文关怀。

  2013年2月,南京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鼓楼区;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传说中的区域重设终于坐实,在体制内和市民中议论纷纷。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发布长微博“在一起,更美好!”

  大江东去,悠悠八十载……南京区域,分分合合,几易其名。

  但下关码头还在,南京西站还在,小铁轨还在,朝天宫还在,净觉寺还在。

  区域的文化,都是南京的文化,早就融入了我血液,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当晚,这条微博转发4000次以上,次日登上了南京当地媒体的版面。

  被网民戏称为“史上最萌的政务微博”,@江宁公安在线自然不甘落后,写道:

  “谁说没关系的,你看地图,高淳溧水设区后,我大江宁至少在地理位置上已经是南京的市中心了啊……壮哉我大江宁!”

  政务微博不仅要在突发事件中及时释疑解惑,平时也需要与网民对话交流,唤起网民的乡土感情。这篇微博触及过往历史的怀旧情结,循循善诱,按摩、抚慰南京市民兼网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是一次成功的议程转换式设置,把区域重整后的内心不安转换成正向的温情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笔者理解,三个创新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摸索经验,借助排山倒海的网络流行力来增进新闻宣传效果。今天互联网是最大的民意表达平台,可以从中触摸民意的思想脉搏、情感脉搏。离开互联网,一味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网民可能会觉得是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有时,社交媒体的一篇帖文,会让观众忍俊不禁,会心一笑,或者动容震撼,其实际宣传效果超过报纸和电视台“正襟危坐”的宣导。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