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企改革引热议 指导意见被指“忽悠”

来源:白杨波 作者: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2015-09-14 17:18:39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正式开启。各方期盼已久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终于落地。舆论对此反响热烈,在媒体专家普遍进行证明解读的情况下,网民反而纷纷看空该方案,悲观、失望的情绪较浓。


  一、总体热度

  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后,短时间内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网站关注度最高,特别是财经类网站尤为关注。据红网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截至9月14日11时,网站相关信息共有约22000多条,微博近4000条,微信2000多条。

  

  从走势图上看,该话题在9月13日开始发力,9月14日舆情热度进一步攀升。由于该方案属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一直以来备受舆论关注,发布后的各种解读和分析或将还持续一段时间。

  

  从媒体关注情况来看,股吧、东方财富网、中国经济网、和讯网等财经类媒介关注最多,其次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商业门户网站。

  

  从信息的性质(不包括网民跟评)来看,近95%的信息属于正面的报道和解读,仅有少部分的负面质疑。如经济学者马光远在微信公众帐号发文《国企改革的目标在于不做“红顶商人”》称,该顶层涉及方案没有太多的亮点和惊喜,属于老生常谈,没有涉及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改革等,该微信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上万。

  


  二、专家、媒体反馈

  专家媒体方面,主要围绕指导意见的正面解读进行,但也有部分专家提出了关键性问题,比如国企的行政级别依然模糊,没有厘清;过分强调国企的做大做强以及党的领导等。

  1、专家解读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作为总体框架型的文件,《指导意见》比较全面,也有很多亮点和突破,比如,分类改革、管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党建等等;又比如,提出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等等。《指导意见》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类似表述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为下一步经营性国资统一监管指明了方向。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认为,《指导意见》更注重改革精准性,更注重改革规范性,更注重改革系统性,更注重改革公开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指导意见》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两种方式增加了国有资本的灵活性。《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本流失,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十分必要。

  财新网专栏作家王汉锋:本次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也透露出一些并不太清晰或在后续细节或执行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方面:第一,过分强调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做优,容易与“尊重市场自身的规律”的原则产生矛盾,在执行中容易导致政府强势干预企业,与确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总体思路可能有一定的矛盾;第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执行中仍需要细化,否则原则难以把握,容易导致多头监管、权责不明。

  财富天下首席评论员吴佳认为,《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令人失望:一、民企可大规模进入之所仅限于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的领域;二、国企是否有行政级别的问题没有厘清。另,国企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能否有效建立尚存疑问。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约束机制只能停留于表面;只有委派干部和职业经理人的土壤,养育不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2、媒体反响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表示,国企改革最终大多数还是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方式进行,这对股市而言是利好。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观察:上一轮国企改革遗留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这事关国企的定位问题。这次公益类和商业类国企的划分,本质上就是给该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评论《做强做大国企是改革核心目标》认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遵循;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落脚点;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出笼!股评家们欢呼一片。在老杨看来,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是好事,但对短期股市,不但不是利好,反倒是“利好出尽……”。“改革牛”的逻辑,至此走完了。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本次备受期待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并没有带来大家期待的惊喜,都是老生常谈,也没有制度层面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对一些大家期待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从一些竞争领域退出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取消行政级别的问题,都没有涉及,国企改革的大方向事实上是模糊的,指导意见确定的一些目标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党的领导等等。基于此,期待本次意见出台后,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就此完成,显然不现实。国企改革还要继续进行试错,还要经历多次的反复,可能才能回到改革的初衷。


  三、网民反响

  与媒体、专家的正面解读不同,网民普遍呈现质疑、悲观等负面情绪。

  1.认为国企改革阻力大,导致“指导意见”不完善

  网民:国企改革的难点在于,有人将他意识形态化,所以必然带着红帽子改革红企业。这必然会导致改革指导意见的模糊性,但是如果意见本身模糊,就会给利益集团不改革或应付改革的借口。这事需要慢慢来,现在最要紧的是把一大批僵尸吸血的国企先搞掉,否则后患无穷。

  网民:几年来日曰夜夜都谈国企改革,我早就说,这届政府要改革比朝鲜六方会谈还要更难。

  2.质疑“指导意见”,认为国企改革是在忽悠

  网民:国企改革,看来是真忽悠假改革,投资者不买帐

  网民:寄语中国国企改革——年年失望年年望,次次忽悠次次悠!!!这次还会这样么?

  网民:中国经济疲劳成疾,需要放慢步伐来医治;国企改革依旧是走老路,没有新意!

  网民:看了下,改革并无实质性的突破,既得利益者照样不劳而获,不公平,似乎都是忽悠人。

  3.建言献策国企改革,比如加强监管、人事任命归董事会、员工持股等

  网民:外国CEO为何不贪污?因干不好就走人,做到这,谁当老总也不会贪,私企无法通融不存在作假,国企是组织部任命,通关一点即可保位,淡马锡成功只因“人多”,董事会多人决策人事任免,无法收买全部且总理夫人主持不存在谋私动机,达到了私企效果,如果员工均选举则万无一失,甚至连总理夫人都不用操心了。

  网民:我觉得高管和高薪就应该挂钩,我们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如果没有高薪的刺激,国企会更多混吃等死的年轻人。有些人动辄就上纲上线,呵呵,只有身在国企里的才真正知道国企到底为什么会那么多弊端,和高薪有毛关系?

  网民:国企是全国公民的财产,最有效的改革方法,应该是仿效美国养老基金,组建大陆全体公民私有的社保养老基金,将国企资产从优到劣划归该基金,作为归还几十年所挪用拖欠的社保养老费,只有有真正的股东聘请职业经理和监管专家才能避免全民资产被侵吞,不保值增值,反而急剧缩缩水的痼疾。

  网民:坚决要管,从严管理,因为漏洞太大,监管太不到位了。领导干部哪个没钱?普通员工哪个有钱?盈利都去哪了?亏又身不关己。

  网民:首先要相信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要紧紧依靠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职工,不要幻想外部资本和外来人员。国有企业不缺资本、不缺技术、不缺管理经验,缺什么,缺机制,缺长期制度安排,即员工持股与高管的“企业家持股”,这两大持股解决了,国有企业全活了!

  4.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利空股市

  网民: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加速中小股票的资金出逃,哈哈,有意思。

  网民:股市大盘今天给了国企改革一个狠狠的巴掌,改革牛彻底沦为笑话,股民以实际行动,给了国企改革一个巴掌。老百姓的心里已经没有希望了。第一次对股票后市感到绝望!

  网民:这是神马情况,这边直播国企改革,这边是股市狂泄。

  网民:量稍微放了,下跌力道却如此之猛,国企改革这么重磅题材要是放在牛市里面都冲上天了。在熊市市场只能稍微高开,因利好兑现反而迎来更猛的杀跌。

  5.其他

  网民:国企改革低于预期?我不知道市场到底是啥预期,难道是彻底私有化?哈哈,市场大佬真敢想。

  网民:中央用意见其实是民主的体现!希望广开言路!征集国企改革好的意见建议!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被采纳了呢!中国梦万一成真了呢?国企改革是国家最关键的改革之一!兹事体大!大家应该充分讨论下,在讨论中也许路子就明朗了。


    文/白杨波

来源:白杨波

作者:白杨波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舆情频道首页